李曉燕
【摘要】為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活力,近年來我國提出了一系列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理念,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建設的內容與方法進行了創新性探索。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創作文藝精品的思想意識,堅持社會主義價值導向,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偉大作品。
【關鍵詞】文藝創新 中國故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的歷史環境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文藝傳播理念、文藝發展理念、文藝路徑建設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創造性地提出我國文藝發展的新路徑,這些創新性探索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也為世界文藝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以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我國文藝發展,以中華文藝國際影響力提升帶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全新文藝傳播理念,這些理念包括:
第一,要優化文藝國際傳播的戰略布局,加強文藝與傳播工作頂層方案的設計。整合各方媒體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藝傳播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整合媒體與文藝企業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共同做好文藝國際傳播的大格局。
第二,創建融通中外的文藝話語體系。加強中國對外文藝話語體系建設,立足中國文藝實踐,挖掘中國文藝實踐的國際意義。以全球化的視野創建貼近國外民眾語言與思維習慣、具有中國文化傳統血脈、能夠反映人類精神追求的話語表述,使得中外文藝話語體系更好地互融互通,用國外民眾所能接受的文藝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第三,將中華文藝的內容優勢、新媒體技術的傳播優勢以及中國主要媒體、海外媒體的影響力優勢相結合,提升中華文藝對外傳播的效果。要將文藝選題策劃、文藝內容生產、文藝發行等環節與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相結合,創新中華文藝對外傳播的渠道、平臺與終端。各文化機構與文化企業與中央主要媒體、海外媒體加強合作,提升中華文藝的海外傳播力。這一整套方案將為中華文藝走出去,并在世界文藝多元、激蕩的潮流當中站穩腳跟打下扎實的基礎,也為中華文藝在與世界其他文化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汲取營養,進一步豐富我國社會主義文藝內容、提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水平提供了新的源泉與契機。
中華文學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展進程當中,曾為中華兒女克服艱難困苦提供過強大的精神動力。因此,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只有真正體現出中國氣派,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文化自信,而要想做好我國文藝建設工作必須牢固樹立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發展理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摒棄崇洋媚外的錯誤思想。
其一,要把中華文化中的優秀思想、道德理念,進行創造性轉化,使之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融入到居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轉化為人民自覺的情感認同,形成有影響力的文藝作品。其二,要將中國文藝事業發展與新時代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結合起來,探索符合當代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文藝建設路徑,實現中華文藝的創新性融合與創造性轉化,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其三,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在新時代文藝工作中,始終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與傳播理念,創作出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學藝術作品。
文藝是人民群眾社會生活與精神的藝術寫照。文藝在把握與傳達時代價值、傳遞思想理念與道德規范方面有著突出優勢。文化與文藝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表現在:首先,中華傳統文化曾是中國歷史上開展道德與價值觀教育的最好載體,文藝具有傳統文化的血脈,有著當代社會文化生活的底蘊,是一種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當今,文化可以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道德思想,將之轉化為豐富的文藝內容素材。文藝作為最自由的媒介,它能夠最大程度地喚起受眾的情感共鳴,將文化內容有效地傳遞給民眾。其次,文藝是一種可以將承載著民族精神命脈的優秀文化轉化為生動、優美藝術形式的文化作品。它既可以將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文學語言;也可以將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實踐當中形成的道德規范與思想理念轉化為淺顯易懂的藝術作品。最后,文藝可以實現創造性地轉化文化內容的功能。文藝既可以傳遞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承擔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也可以將時代精神,新時代中華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新時代的道德規范與思想理念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基于對文化與文藝關系的深入思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探索出一條社會主義文藝創新發展的路徑。第一,廣大文藝工作者需要堅守文藝理想、提高文學藝術修養、加強文藝訓練、提升文藝創作能力,在創新手法與形式上下功夫,使各種藝術要素與技術要素相輝映,讓文藝作品更具形式美、更具藝術價值。廣大文藝工作者需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敬業精神,他們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優良品德思想的事件或人物,并對這些事件或人物進行藝術加工與處理,將之提煉為生動的典型形象與感人的中國故事。第二,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用優秀的文藝作品向廣大人民群眾傳遞價值理想與思想道德追求。這包括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道德在內的思想價值觀念,賦予社會主義文藝以靈魂與內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道德思想作為社會主義文藝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具有高度概括、理論性強的特征。如何將抽象的理論語言轉化為淺顯易懂的生活話語成為考驗廣大作家與藝術家的一大難題。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能為百姓接受的語言來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思想內涵與價值導向。
第三,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創作文藝精品的思想意識。這就意味著,在具體的文藝創作實踐當中,作家與藝術家一定要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即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離開可以承載價值觀念與思想的內容,作品的表現形式再豐富也難以形成持久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在現實的文藝實踐當中,作家如不具備拓展多樣化表現形式的能力,其創作的作品即使有著再為豐富的內容,也會因其形式方面的枯燥而難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好的作品內容與形式應該是統一的。同理,文學藝術作為一種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的精神文化產品,不具備較高的思想性就相當于失去其“源”,丟掉藝術性又會使作品丟掉其“本”,優秀的文藝作品其藝術性與思想性必然是有機統一的。因此,在具體的文藝實踐當中,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創作精神與理念。
(作者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字化技術與昆曲藝術創新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8BB02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新華通訊社課題組:《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