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為紅
【摘 ?要】 進入高中后,學生年齡在增長、思維成熟,已經具備了自主判斷問題的能力,但這一時期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三觀正在形成與發(fā)展。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承擔其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擔,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民主意識。本文就從幾個方面入手,提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民主意識的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歷史 ?學生 ?民主意識
所謂的民主意識,體現在平等、權益、主權、責任等多個方面。借助于高中歷史教學,挖掘教材中包含的民主意識相關的內容,培養(yǎng)高中生民主意識,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提供幫助,為其今后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基于此,加強中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民主意識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構筑和諧民主的歷史課堂形成新型師生關系
首先,師愛是構筑歷史課堂和諧民主師生關系的核心,是每個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現在的中學生,廣泛接觸各種媒體,頭腦中的歷史知識有些時候比教師還要豐富,經常會提一些讓你想不到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后,教師都不應簡單粗暴地對待學生。作為一個教師,首先必須滿腔熱情,真誠熱愛學生,并用愛去造就學生,把他們由被動接受教育轉化成主動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賴的橋梁,使師生在感情和心理上產生協調和共鳴。其次,理解是實現和諧師生關系的感情基礎,只有理解學生的想法,才能給予正確的疏導。要構筑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而不是“唯我獨尊”。首先,教師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所謂真誠,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飾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飾自己的缺點,與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有親切感。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學生的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了解他們的感受。同時,還要重視與學生交流,使他們深切地認識到教師的關愛。只要教師能夠建立這樣的人際關系,對學生具有這樣的情感態(tài)度,就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安全感,并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增強學習的信心,發(fā)揮學習潛能。
再次,尊重學生人格,嚴格要求學生,是構筑歷史課堂新型師生關系的保障。教師只有尊重他們的人格,因勢利導,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愉快地健康成長。但是,愛,不等于溺愛。俗話說:“教不嚴,師之惰”,愛之愈深,責之愈嚴。對學生的要求一定要嚴格,要建立嚴明的班紀和行為規(guī)范,對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不正確言行,都應開誠布公地指出,隨時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只是方法上多一點表揚,少一份斥責罷了,其實學生就是喜歡這種待人親切而要求嚴格的教師。
構筑和諧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心理需求,也是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完成歷史課堂的教育教學任務、達成歷史教育功能提供實踐的平臺。
2. 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
2.1討論法
討論法指的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下分享自己對某個歷史事件的看法,以此來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且討論法教學本身便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運用此種教學方法。
如,學習“羅馬人的法律”這一內容時,筆者就圍繞這樣一個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羅莫洛是一個仁慈、善良的貴族,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但羅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莫洛的遺囑,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請同學們想一想:①如果你是當時的羅馬法官會怎么判呢?②如果你是平民面臨上述的情況,你是否愿意,當你的權利受到不公正的損害,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既能明白權力的重要性,也會明白人權的重要性,更能明白在一部法律形成的過程中,所需要付出的犧牲與代價,這樣他們就會對法律產生敬畏感。
在課堂上使用“討論法”教學,不但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能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而且通過討論,學生對當堂所學知識也就會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他們的民主意識也就會得到培養(yǎng)。
2.2情景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應用各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入適當的教學情境,如此,學生才能更加理解教材內容,他們的民主意識自然能也能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
如,學習“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這一內容時,筆者首先給學生播放了《黃河頌》這一首歌,讓學生感受到磅礴的氣勢,之后,筆者又播放了《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革命先烈的辛苦與鮮血,從而激蕩起學生胸中熱愛祖國的熱血。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的愛國熱情就會得到增強。
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借助語言描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學生的民主意識就能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得到很大提升。
3.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對于學生民主意識的培養(yǎng)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必須堅持,持之以恒,不斷努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教材中挖掘與民主意識相關的內容,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基本出發(fā)點,構建更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中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促進高中生民主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唐玉林.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17,21(8):114-116.
[2] 黃薇.淺析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喚醒學生主體意識[J].高考.2017,12(8):202-203.
[3] 閆秀杰.淺析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8):35-36.
[4] 孔祥福.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問題及創(chuàng)新思維[J].基礎教育論壇.2017,21(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