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配根
“南方之學,得其菁華?!币淮笕逯祆涞倪@句名言,是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南菁)得名之源,也是其精神之源。
受此激勵,南菁人_直追求高中教育之大本大源,守正創新,引領未來。
5年前,為了建設新時代高品質高中,南菁校長楊培明帶領班子到外地考察,在出租車上跟司機聊,迎面走來幾個中學生,司機馬上說是某某中學的。“他們又沒有穿校服,你怎么知道?”“從他們的神態就能看出?!?/p>
這給他們啟發:南菁學子也應該有南菁氣質,一眼就能認出。
在全校師生討論的基礎上,楊培明凝練出三句話:有思想,會表達;有責任,敢擔當;有愛心,能寬容。如何培養南菁氣質?其中第一位的就是獨立與自主。這也是南菁辦學130多年歷史的重要特色:自主為先,培養未來強者。
給學生自主的空間——這是面臨高考壓力高中學校的難點。但南菁堅持最大程度給予學生自我安排的時間?!皬母咭坏礁呷n程表上每天上午安排一節自修課,下午還有兩節各30分鐘的自修課,全部由學生自主安排?!苯虅仗幹魅涡旖ㄕf,“我們是寄宿制高中,學生每天上晚自修,也由學生自主安排,教師不得干涉。學校提倡教師進班輔導答疑,但不允許集體上課,更不允許強制學生學習某一門課程?!边@樣算下來,學生平均每天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達4個半小時。
充分尊重、發揮學生的主體I生,是南菁的第一信條。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表達觀點,倡導師生互動式交流學習,共同提升;所有大型活動,比如體育健康節、文化藝術節、讀書節和迎新狂歡節等,都由學生負責策劃、組織和實施;眾多的學生社團,更全是由學生自主管理……
徐海龍老師開設的“地理大發現”研學旅行校本課程有一大特點,就是從活動發起、行程管理到考核評價,均由學生自主完成。活動籌備小組在完成行程初步方案后,要自行前往旅行社對接車輛、酒店、用餐等事務。學生代表會將旅行社的報價方案拿給全體參與活動的同學進行評議。在確定好行程方案后,學生還會在校內外發布招募廣告,以便吸引更多感興趣的同學參與。

有笑、有空、有聲,是全國優秀教師馬莉語文課堂的三個“關鍵詞”。所謂“有笑”,就是每節課要有笑聲,“我會簡練我的語言,幽默我的語言,幽默成了我語文課的特色,這種情況下很少有人會打瞌睡”。“有空”是指不能就課文講課文、就題目講題目,而要“留白、拓展”。更可貴的是“有聲”,要讓學生充分發聲,“這對語文課很重要”。為此,馬莉特意設計了“課前5分鐘演講”,每次1名學生,一周5節語文,每周有5名學生要上臺,“鼓勵脫稿演講,老師做適當評論”。演講話題分系列,有“說人”(介紹歷史名人、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創業者等)、“說事”(評論時事)、“說書”(介紹自己喜愛的一本書)、“說影視作品”、“說文”(介紹自己喜歡的文章),還有說“英雄”、說“我喜歡的專業”等。只要語文課的鈴聲響起,學生的掌聲也就響起,歡迎演講“嘉賓”?!懊恳淮紊吓_演講都是磨礪的機會,每一次聆聽都是思考的機會”。
畢業于南菁、如今是大三學生的凌一洲,對母校微科技校本課程的最大印象,就是師生共同開發,允許學生暢所欲言、自由探究。他在科技學習方面表現突出,在南菁如魚得水。“南菁青少年發明家團隊”及南菁科技創新大賽,就是由他在讀高二時倡導并付諸實踐的。升入高三后,學校竟然放手讓他組織舉辦南菁第二屆大賽暨2015年科技節。
多給學生一分自主的空間,學生的成長就多一分自強。
“南菁學子進入高校后,發現跟一些同齡人相比,自己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規劃性比較強?!苯虅罩魅涡旖ㄕf,“他們感慨,高中三年自修學習時間多,讓自己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節奏?!?h3>樹好中國魂,放眼全世界
新時代高中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胸襟?楊培明認為,要扎根中國大地辦學校,放眼世界舞臺謀發展,面向未來社會育人才。
百年南菁,以文化人。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南菁的前身是1882年江蘇學政黃體芳在左宗棠的大力支持下創辦的南菁書院,當時是全省教育中心,引領教育風尚,100多年來培育了大量優秀人才。
“一所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應該建立在對學校歷史傳統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傳承之上”。傳承南菁精神、接續中華文化血脈,是南菁人的教育自覺。
校友是學校文化精神的化身。
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是南菁校友,他把自己的許多書法作品及珍貴收藏品捐贈給母校,南菁由此建立了沈鵬藝術館。利用這一資源,賈晨霄老師開發了《沈鵬書法藝術賞析》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每周五下午開課。課程以鑒賞為主,輔之以中國書法歷史的回顧和書法技能的練習?!皩懞弥袊郑龊弥袊??!辟Z老師說,這是這門課程想達到的目標。每次課程結束,學生不僅練了字,更對沈鵬先生的大愛情懷、中華文化之美有了深刻感悟。校友顧明遠先生給南菁捐贈了大批教育圖書,學校專門設立了“明遠書屋”?!皼]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顧明遠先生的這四句名言,醒目地置于學校文德樓一樓門口,激勵著南菁人不斷追求美好的教育境界。
文化的力量,在于走進學生的精神深處。
南菁教師喜歡讀書,尤其是愛讀經典?!拔乙恢北3种喿x的習慣,近年來,我把閱讀重點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如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孟子譯注》,王文錦的《大學中庸譯注》等,受益匪淺?!崩辖處熤芩闪终f。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生帶進優秀文化之中。10多年來,語文教師胡學英的一個習慣,就是堅持將《詩經》中的2l首詩歌、《古文觀止》中的名篇等引入課堂,由此展開專題性教學。沒想到,競深受學生喜歡。
更絕的是,有的教師競用中華經典“帶班”!
“當我接手新一屆高一學生時,我想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立德樹人,該從哪里更好地汲取德育的智慧呢?”年輕的數學教師管利民從小喜歡中華傳統文化,他想:我們南菁的前輩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他們積淀下來的優秀教育理念、經驗可否為我們現代教育所借鑒?”《大學》是過去的孩子必背的經典,“內容很好,篇幅不長,適合高一學生學習”。經過與學生討論,他們決定每個星期寫周記之前學習、背誦一段《大學》。一開始學生以為學《大學》就是為了考大學,一年后學生終于能把《大學》通篇背下來,看法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理解并體驗了“知止而后有定”“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內涵,并在教室前面掛了一塊匾,上書“止于至善”四個隸書大字,無聲地激勵著每個人修身養德。
進入高二,他們開始讀《論語》,為了更好理解,選擇了南懷瑾的《論語別裁))o閱讀的方式更鄭重了,管老師與學生們商定:由值日班長每天中午12點30分開始在講臺前閱讀,每天讀一篇文章,10分鐘左右。“剛開始,有一些學生邊寫作業邊聽。我沒有做強制性要求,而是提醒大家:每天要有一點點時間讓自己慢下來,靜聽其他的聲音,學會聆聽,學會思考?!惫芾裾f,“慢慢地,認真聆聽的學生越來越多。每天中午我都陪著他們讀,那種投入的狀態,真讓人感動。這就是經典的教育力量!”現在已經是高三了,他們還堅持每天讀,并決定在高考前讀完?!笆艿健墩撜Z》的熏陶,學生們都懂禮儀、明事理,學習主動性非常高。這樣堅持三年,真正讀好一兩本中國的經典,而且是全班一起讀,這對他們的精神人格是何等的影響??!”
樹好中國魂,是教育之本;放眼全世界,是現代化之必然要求。
江陰雖然是縣級市,卻有1000多家外資企業,未來發展急需有全球視野的人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呼喚教育人有天下情懷?!皩τ谖覀儗W校來說,必須培養有全球勝任力的人才?!睂Υ?,楊培明充滿緊迫感。2016年,南菁成功申報了一項江蘇省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指向國際理解素養培育的學習生活建構”。兩年多來,他們開發了“國際理解教育”主題的校本課程21門,主要包括“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橄欖球”“英語戲劇與表演”“東西方文化探源”“大國崛起”等。提升學生國際理解素養,更重要的是在現有的學校管理、課程、教學中融入國際理解的理念。他們深入研究國外主流學科教材,梳理剖析不同國家在同一門學科同一教學內容中呈現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上的差異性,吸取其中合理部分,調整、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各學科的自身特點,梳理出適合國際理解教育的教學點,開發“嵌入式”學科滲透專題、主題課程資源庫,促進學生對世界差異性、豐富性和統一性的深刻認識,為國際理解打下基礎。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以天地宇宙之胸懷,方能作育未來之仁者。
大美南菁。
這里的校園、建筑是美的,教師、學生是美的,更重要的是,教育生活充滿了美。
“美感是有活力教育的出發點?!睏钆嗝髡f,“我們做的是大美育,面向全體學生,貫穿教育全程,涉及全部學科,實現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以美化勞,五育聯動。我們發現,每一門學科都有美,每一堂課都有美,再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從而以美成就全人發展?!?018年,南菁的“重構中學生活:普通高中大美育課程體系建構”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美育不在形式,而在直抵心靈。
南菁因鈴聲而美。上下課的鈴聲沒有采用中外名曲,而是從校歌的音樂素材創作而成,由交響樂團演奏,大氣磅礴又不失優美。校歌譜曲,是南菁1945屆的校友、著名指揮家、音樂家曹鵬先生和南菁音樂教師共同創作的?!拔覀兊囊魳方逃袀€傳統,就是將南菁校歌、南菁鈴聲這些身邊的音樂作為第一節音樂課‘音樂與人生的教學內容之一?!瘪R俊燕老師說,這就把聲音之美和百年南菁之人文情懷,深深烙印在學生心中。
美因文化而深刻。出生于江陰的劉天華,是中國近代杰出的民族音樂教育家。南菁特意開發了“天華民樂”美育課程:了解劉天華及其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貢獻,鑒賞他的二胡名曲代表作?!拔覀冞€帶領學生去參觀江陰市文化館‘劉氏三兄弟展覽區,欣賞劉天華幫助京劇大師梅蘭芳記錄的樂譜手稿”。這樣,音樂的偉大精神就開始在學生心中播種。
當然,具有美感的課堂,對學生的熏陶最為生動。
黃曉勇老師推出的數學寫作課程,引導學生閱讀國內外數學名家的作品,寫賞析文章,從而讓數學美起來、活起來。
大課間活動輪換做廣播操、武術操和啦啦操,不再那么乏味。冬季鍛煉也由原先的繞操場跑調整為繞校園跑及每天的逃生演練,還賦予其文化內涵:“高三年級從校史館出發,希望學生以優秀校友為榜樣,拼搏高三,書寫輝煌;高一年級從圖書館出發,希望學生以閱讀為高中生活的起點,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高二年級在大操場不定期進行跳繩、踢毽、跑步相結合的練習,讓他們明白鍛煉是值得一輩子堅持的事業?!斌w育老師章成說,“這樣,孩子們就在享受美中打好了身體的底子?!?/p>
化學課是很容易枯燥的,但張靜慧老師的課總是很活潑。有一次學習“乙醇”,講到乙醇的制備,我國傳統工藝有糧食發酵、水果發酵等,如用葡萄。有學生認為水果發酵是洋酒的制法,我國古代沒有。她張口道:“唐代王翰有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大家會心一笑。教學原子結構模型演變的內容,提到在該領域作出貢獻的科學家道爾頓、湯姆生、羅德福、玻爾等,她順便說:羅德福是湯姆生的學生,玻爾又曾經是羅德福的學生與助手,他們都曾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或化學獎;并順口問:“同學們有什么感想???”有學生大聲說:“他們都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她馬上接“招”:“說得太好了!他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躺在巨人的懷抱里!”教室里安靜片刻,忽然掌聲四起。
美的課堂背后,是“美”的教師。“課堂要美化,首先要人生美化。”張靜慧深有感觸地說,“教師要努力成為一個熱愛生活、情趣豐富的人,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地發現、欣賞、創造美。”
學校的高度,取決于師生的生命溫度、精神廣度。
楊培明說:“教育,應該成就生命的美好與人生的幸福。”
教師生命的美好,關鍵在于過上幸福的專業生活。4年前來到南菁的語文特級教師朱煥,最深的印象是學校對教師專業生活高度尊重。每一次學科組研究課,不但組內教師全部參加,而且校級領導也盡可能來聽課?!八腥税ㄐiL、書記都按照規定時間到錄播教室,而且不是做做樣子,是實實在在地聽課評課”。
“南菁文化的特質,是真正聚焦人的發展?!睂W校黨政辦副主任陳文明說,“我們關注學生,學校開展的所有學生活動,都要首先考慮教育意義,考慮學生參與其中能否有較大收獲。關注教師,堅持以發展科研來發展教師,以發展教師來發展學生,以發展師生來發展學校?!边@就形成了南菁管理特色:善于發現、勤于激勵、重在點燃。
每一個人的精神小宇宙都在燃燒。
由于感受到了專業的尊嚴,正高級教師寇永升甘愿繼續留在高一,為的是多帶一帶年輕教師。他把徒弟當作自己的孩子,讓“青藍工程”變成了真正的教育精神傳承;將自己多年搜集的新中國成立后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和語文專業期刊悉數捐給學校,建成了“南菁高中語文研修基地文獻資料展室”,帶動了十幾位中青年教師走上科研之路。
地理正高級教師葉先進,倡導“三個一”的教研組文化:開發“第一動力”、建構“第一專業”、點燃“第一品質”,激勵組內教師不斷超越自我。
30多年的教書生涯,馬莉老師的師生觀經歷了三個境界:從“他們是學生,我們是老師”到“他們是孩子,我們是父母”,再到如今的“他們是生命,我們是生命”——用自己真誠、博大的生命精神面貌,與學生的生命相遇、相知、相長。
自強、厚德、大美的生命正自由舒展,教育的壯歌徐徐奏響!
責任編輯 任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