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玉
[摘 要]全球經濟一體化模式下,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改革不斷深入,企業進入迅猛發展階段。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為保障企業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引入先進管理理念,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成為企業發展的必要手段。內部控制作為一種先進管理理念,能夠保障企業經濟業務規范有序開展與資產保值增值,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文章基于財務視角探討了企業內部控制,以期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財務視角;內部控制;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1 前 言
在企業內部管理中,財務管理發揮著關鍵作用,加強財務管理,能夠有效落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保障企業經營活動的順利展開并快速實現經營目標。對此,企業應從財務視角出發,按照企業實況與市場發展趨勢,建設內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落實,為企業實現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1]。對此,企業應建立健全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并將其貫徹到企業各個經營流程中,有效預防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2 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意義
近幾年,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企業間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并由國內競爭轉向國際競爭,中小型企業紛紛在激烈競爭中被淘汰,大型企業也受到一定影響。對此,在財務管理中加強內部控制,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財務風險,成為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在企業發展中,內部控制發揮的作用越發凸顯,不僅有效提升了企業內部管理水平,還給企業的經營與獲利能力帶來一定作用。在內部控制機制落實中,若機制完善且運行良好,則推動企業健康長效運營;若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內部控制的作用難以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有效發揮,將為企業內部管理帶來漏洞,影響企業正常運營,增大企業財務風險,甚至導致企業內部管理混亂[2]。對此,在我國各類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從財務視角落實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3 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原則
在財務視角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為全面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應遵循以下原則:其一,全面性。在企業建設內部控制制度時,應對企業的經濟業務運行進行全方面覆蓋,無論是決策、監管還是執行,都應加強內部控制,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保障內部控制能夠全面覆蓋企業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其二,重要性。在財務視角下,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時,應重視企業重要的經濟往來與高風險事項,以此降低企業財務損失,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其三,平衡性。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中,應重視結構治理與權責落實,保障經營業務活動中實現相互平衡、相互監督,保障經濟安全運行的同時,提高整體運行效果,全面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其四,調配性。在財務視角下的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為全面落實內部控制,需要對企業經營的規模、狀態、范圍等科學調配,并按照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狀況,科學調整,保障內部控制建設始終與企業實況、發展規劃相吻合,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其五,權衡性。企業開展內部控制,其最終目的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然而,僅通過控制成本而忽視其他因素,將很難發揮內部控制的效用[3]。對此,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應遵循權衡性原則,對時間價值、應用價值等進行權衡,以此判定是否要追求成本最小化。
4 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4.1 內部控制體系不夠健全,執行力度不足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多數企業仍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內部控制結構不盡合理,內部控制的框架也存在清晰度不足問題,而導致該問題的原因在于:企業自身治理結構不合理,在內部控制中,因監督工作的力度不足,各部門、各崗位間未形成相互制衡的模式,使得財務系統中內部控制難以有效落實,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同時,在諸多企業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但是執行力度明顯不足,在內部控制實施中,形式化嚴重,在內部管理中,大多點到為止,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尤其是會計核算與復核,管理者并未發揮監督職能,導致內部控制的具體執行與制度偏離。同時,在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因工作人員對各環節的把握并不清晰,對于易出現風險的區域,重視度明顯不足,導致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無法落實,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4]。
4.2 內部控制機制監督明顯不足
無論是何種企業,在內部控制中,人都是主體,內部控制的落實與人息息相關,對此,加強對執行人員的監督,降低人為操作風險,對于落實內部控制,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內部控制監督中,因內部控制涵蓋了企業各個方面,導致監督過程的繁冗與復雜,監督展現出明顯不足,內部控制的作用難以保障。具體來講,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監督機構缺乏層次性,甚至于并未有獨立的監督機構,監督功能直接由內部審計部門履行,如此情況下,監督工作無法落實,內部控制無法全面落實,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同時,在多數企業中,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存在滯后性,在監督人員對內部控制進行監督時,未將監督的相應信息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多在財務風險發生后反應過來,致使監督作用被削弱,內部控制在企業財務中的效用受到影響,制約了企業發展步伐。
4.3 內部控制環境存在不足
在財務視角下,內部控制的有效建設,離不開良好內部控制環境的營造。然而,在多數企業中,會計機構的設置明顯不合理,尤其是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兼職現象較為常見,不相容崗位分離這一原則并未體現,影響了內部控制的有效落實。并且,在企業發展中,財務人員專業水平的不足,管理會計知識掌握不到位,導致會計核算的不規范,會計處理與記賬方式的老舊,在核算工作中,即使出現各種問題,也難以及時發現并解決,給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中的落實帶來制約。
內部控制是一種管理活動,也是一種企業文化,對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對內部控制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多數企業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卻無相應的內控文化支撐,高層管理人員已經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基層管理人員與員工卻對內部控制的認知明顯不足,導致內部控制的落實困難,仍停留在基礎層面。而內部控制無法落實至工作流程中,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的實效,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
5 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措施
5.1 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
為真正在財務管理中落實內部控制,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并加強其執行力度,充分發揮內部控制作用,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具體來講,首先,企業應不斷完善組織結構,對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嚴格劃分職責,保障責任分工落實到位。同時,應保障內部組織體系設置的合理性,建立內部審計、財務管理、內部監督等機構,并保障各機構的獨立性,明確各機構的權責,避免職責重疊或沖突,提高內部控制質量與效率。其次,企業應始終堅持內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保障內部控制制度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的財務、職權、業務流程、審批等都包括其中,從而發揮內部控制最佳效果,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最后,應重視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嚴格遵循不相容職位分離原則,對企業整個經營過程逐級授權、逐級審核,并對企業日常活動進行全面記錄,清查各項資產,保障企業資產的安全性,提高內部控制在財務方面的執行力度。
5.2 加強財務監控,建立科學的內部監督機制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高效落實內部控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應建立科學的內部監督機制,對企業財務進行全面監控,有效控制財務風險。首先,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多層次的內部控制機制,實現內部控制的全面性,提高企業財務活動的自由度,實現對企業財務資源的綜合利用。其次,企業應建立科學的內部監督機制,并構建內部監督部門,保障監督部門的獨立性,推動內部監督的有效落實。同時,應將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向整個財務后方傾斜,結合內部控制監督,形成財務與內部雙重監督,全面推動內部控制的運行,為企業財務運轉提供強力保障。
5.3 建設良好的內控環境
在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中,內部控制環境作為其基礎與前提,環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的建設。對此,為提高內部控制的完善性,增強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全面提高財務控制水平,良好內控環境的建設不可或缺。現階段,我國多數企業已經建立起內部控制制度,并全面引入內部控制這一管理方式。然而,在內部控制的環境建設中,卻并不到位。對此,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是企業發展重點之一。內部控制環境,主要包含了企業文化建設、公司治理結構、人力資源等。筆者認為,在內部控制環境建設中,首先應重視內控文化的建設,依照實際情況,構建適合企業的內控文化,為健全的內控機制提供孕育的土壤。其次,企業應構建合理的治理結構,為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方面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最后,企業應積極培養內部控制專業性人才與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財務方面的專業性人才,為財務方面的內部控制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6 小 結
總而言之,在企業發展中,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獲得利潤、長久發展的關鍵,財務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發展。然而,在財務方面,內部控制仍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財務內部控制水平,阻礙了企業經濟效益提升。對此,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加強財務監控,建立科學的內部監督機制;建設良好的內控環境。全面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孟英倫, 李志超, 馬春英. 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 商業會計, 2017(22):57-58.
[2]張敬鴻. 基于財務視角的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研究[J]. 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 2017(17):297-298.
[3]來廣宇. 基于財務視角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J]. 財會學習, 2017(1):249.
[4]杜婷. 基于財務風險控制視角下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7(1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