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悅琦 張麗娜 吳哲 胡德鳳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學習、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逐漸增大,精神疾病的罹患率也逐年升高。全社會對精神疾病的關注和重視度越來越高,人們對精神衛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精神疾病會對社會及家庭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而積極、有效的治療能促使精神疾病患者早期恢復社會功能并回歸社會。既往研究表明,精神障礙發病率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區差異也較大[1]。本研究對杭州某三甲精神專科醫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季節分布特征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34 252例。
1.2 資料收集 以出院主診斷為依據,提取每例患者的性別、年齡、入院時間、疾病診斷、《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疾病編碼,按照ICD-10關于精神與行為障礙的診斷標準對出院主診斷進行診斷分類。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Excel 2016軟件進行數據錄入,由雙人同時進行。制定統一標準,由專人隨機、隨時對錄入數據進行抽樣檢查,及時反饋并糾正。應用SPSS 25.0統計軟件。定性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趨勢χ2檢驗。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季節分布特征采用K-means聚類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人口學特征 2016—2018住院精神疾病患者34 252例,其中男15179例(44.3%),女19073例(55.7%);年齡 2~97(40.54±17.18)歲,主要集中在 20~59 歲(占72.4%)。2018年住院例數較2016年增加1 916例,增長18.8%。
2.2 精神疾病分類及構成 34 252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出院主診斷以精神分裂癥、分裂型障礙、妄想性障礙最多(占34.3%),器質性精神障礙最少(2.7%)。2016、2017、2018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分別占29.7%、35.0%、3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年來住院總例數逐年增長(P<0.05),其中精神分裂癥、分裂型障礙、妄想性障礙住院例數逐年減少(P<0.05),心境障礙(包括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癥等)住院例數逐年增多(P<0.05),見表 1。
2.3 季節分布特征 根據2016—2018年不同月份住院患者的系統聚類樹狀圖,精神分裂癥、分裂型障礙、妄想性障礙患者住院月份集中在3月份,心境障礙患者住院月份集中在3、6月份,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月份集中在3、5月份,見圖1。

表1 精神疾病分類及構成[例(%)]

圖1 2015—2018年某三甲精神專科醫院不同月份住院患者的系統聚類樹狀圖(a:精神分裂癥、分裂型障礙、妄想性障礙;b:心境障礙;c:所有精神疾病)
一項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2]。1990—2010年間精神疾病及藥物濫用所致疾病造成的負擔增加了37.6%,占全球總疾病負擔的7.4%,其導致的傷殘調整生命年為1.839億人年,對人類和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3]。
本研究對杭州某三甲精神專科醫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季節分布特征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該院近3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可能與社會對精神衛生的需求逐漸增高有關。在住院患者中,女性略多,年齡集中在20~59歲。該年齡段正值中青年,屬于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家庭及社會中扮演各種角色,承擔著較大的心理、社會壓力[4]。疾病診斷分類以精神分裂癥、分裂型障礙、妄想性障礙,心境障礙(包括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為多。所有精神疾病的發病高峰為3、5月份,均為春季;可能是由于春季氣壓低,天氣變化頻繁,導致大腦神經遞質發生紊亂,從而激活內分泌系統的興奮機制并失去平衡,最終導致了精神行為的異常改變[5]。建議在高發月份對醫務人員及物資進行合理安排與使用,有效增強醫療技術力量。一項關于無錫市某三甲精神病醫院門診量調查結果顯示,精神專科醫院門診量變化存在季節周期性,其中門診流量的峰底在1、2月份,峰谷在3月份,隨后整個春季為發病高峰期[6]。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可能因為無錫與杭州的氣候相近。
精神疾病發病與季節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目前國內關于兩者的病因學研究甚少。國外一項涉及28例健康受試者功能性MRI檢查結果顯示,在不同季節進行相關認知任務,受試者與情緒調控相關的大腦認知功能區域表現不同[7]。另一項關于86例健康受試者正電子發射電子掃描檢查結果顯示,受試者多巴胺紋狀體系統在不同季節的分泌活動存在明顯差異,主要體現在春夏季與秋冬季[8]。導致精神疾病的確切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易感性、發育時期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主要包括缺乏社會和家庭的支持、生活事件)等有關。但精神疾病的產生多與大腦多巴胺異常有關,這可能是精神疾病發病存在季節波動的原因。
綜上所述,杭州某三甲精神專科醫院精神疾病住院患者逐年增加,且有季節變動規律,3、5月份為精神疾病整體高發月份。建議醫務人員及家屬加強高發月份對患者病情的監護,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及時就醫、及時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