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露,晏定燕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杭州西溪醫院,浙江 杭州310023)
艾滋病是一類傳染性疾病,傳染性強、蔓延速度快且病死率高,傳統途徑主要有三類,即性接觸、母嬰與血液,這是一種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感染(HIV),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蔓延,我國也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且還會受到來自社會上的歧視,進而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1]。現選取70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就如何做好優質護理服務而專門進行深入的研究,詳情介紹如下。
1.研究對象。選擇我院收治的70例艾滋病患者,男48例、女22例,分組時根據入院時的數字編號,每組35例。實驗組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47.7±1.6)歲;對照組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6.9±2.0)歲;病情經臨床檢查、診斷得以確診。兩組間差異性不明顯(P>0.05)。
2.方法。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則又開展個性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有機結合優質護理針對不同患者提供人性化關懷。住院過程中不少患者會出現一系列消極情緒,與焦慮、抑郁等,為此護理人員有必要在了解每位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供人性化關懷與適當的心理安慰。日常積極地與患者進行交流于溝通,采用通縮易懂的語言、和藹可親的態度就患者所提出的疑問耐心、詳細地解答,不能刻意疏遠患者,面帶微笑的交流,給予充分的尊重且能夠讓患者感受到。關于艾滋病相關知識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將相關防護措施與常見的機會行感染表現告知患者,叮囑他們積極治療對于病情恢復的重要性,以此有助于消極情緒的有效緩解和治療依從性的顯著提高。(2)增強生活信心。為致力于幫助患者重建建立對生活的信心,強化患者之間的交流至關重要,如可以邀請經治療后生活質量得以顯著提高的患者,把他們邀請到病房中進行現身說教,前提必須是自愿。同樣是一樣的患者,通過交流一定可以產生心理上的共鳴,起到感同身受的效果,也能夠彼此信任,在見證治療效果的同時能夠克服自卑心理,進而能夠充滿信心的接受治療。(3)提供患者專業的個案管理。創辦由患者、護理人員和醫學專家所組成的個案管理,關于自身所遇到的困難及治療方案,患者可以與個案管理師交流與分享,便于專家與護理人員提供專業性解決方案,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幫助患者更好地解決問題。
3.觀察指標。采用科室自制滿意度調查表來調查患者對于本次治療的滿意度情況,滿分為100分。滿意:90分以上;一般:60~90分;不滿意:60分以下。認真記錄患者的一般情況,并進行科學的對比。

1.滿意度。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度高達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對比 [n(%)]
2.治療情況。實驗組患者的漏服藥次數、感冒次數明顯小于對照組,CD4和體質量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優質護理服務的核心為以患者為中心,人性化關懷是護理理念得以創新的重要體現,尤其是對于特殊人群——艾滋病患者,在實際護理管理中更好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護理人員需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與愛心,為患者提供一系列精細化護理服務,充分體現人性化關懷的理念,給予他們充足的關心與愛護,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從而致力于服藥依從性的顯著提高[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的對比
基于艾滋病在臨床上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患者一旦感染HIV病毒,極易造成心理上的恐慌、緊張焦慮等,甚至還會萌生報復社會的心理,就醫過程中對醫護人員各種不滿,處處刁難,致使少數護理人員會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強化對職業道德的學習與理解,更好地掌握護理內涵,通過對獲取知識的自覺內化,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多的人性化關懷,增加情感上的付出,通過充分的交流于溝通幫助患者進一步解除就醫時的疑惑,致力于不良情緒的有效緩解與心理負擔的減輕,增加護患間的理解與信任,以此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促使患者能夠更加認可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致力于患者滿意度的顯著提升[3]。
綜上所述,在優質護理服務中提供人性化關懷給艾滋病住院患者,能夠極大地提高滿意度,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