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巖
單干多蔓傘狀樹形是國內獼猴桃主產區主要樹形,有70%以上的園采用的是這種樹形。筆者總結了這種樹形在冬剪時易犯的錯誤和經常出現的問題,希望引起果農朋友的重視。

圖1 樹形紊亂的樹
主要表現是多干上架(圖1)。之所以把最初的單干傘狀樹形有意改為多干上架,是因為不少人自認為多干更有利于對獼猴桃潰瘍病的防控,從而逐年過多地保留了主干基部萌發的萌蘗枝,使單干變成了多干,甚至形成叢狀樹形。實際結果是,多干上架不但不利于對潰瘍病的防控,反而更易招致潰瘍病的侵染,原因是潰瘍病有“喜新厭舊”“喜嫩厭老”的特點。每年潰瘍病發病初期的萌芽后至開花前,在樹體發病部位可以明顯看出,潰瘍病90%以上的發病枝條都是當年新生結果母枝,特別是徒長枝,發病率在所有病枝中比例最高,而基部萌蘗枝都是徒長枝,無疑會成為潰瘍病主要侵染對象。相比之下,單干上架的樹,由于主干為老化的多年生枝,發病比例明顯較低。綜上,多干上架易抗潰瘍病是一種錯誤的,甚至是可怕的認知。

圖2 分枝過低的樹
指的是主蔓分枝點過低(圖2)。按照“多芽少枝”冬剪技術要求,單干傘狀樹形結構,在其架下30~40 cm處進行主蔓培養比較理想,也就是說,架面垂直高度1.8 m,在1.4~1.5 m主干高處出現主蔓即可,但生產上相當部分主蔓分枝在架下60~80 cm處,也就是主蔓在主干1~1.2 m處。
主蔓分枝點過低,致使架面枝條和果實多集中在架下主干上,無形中增加了主干的承重,不但使格架系統未能充分發揮承載功能,而且使果實集中分布在架下內膛部位,不利于抗風,陰蔽嚴重,光照不良,直接影響果品質量。

圖3 結果母枝選留過旺的樹
主要指冬剪時,對結果母枝選留不正確。按照“多芽少枝”修剪技術要求,冬剪架面結果母枝應選擇生長勢中庸、木質化高、花芽質量好的結果枝或營養枝,但生產上絕大多數人誤將徒長枝或徒長性結果枝等虛旺營養枝(圖3)作為冬剪結果母枝的主要選擇對象,導致翌年萌芽率低、坐果率低、商品產量低的“三低”表現,嚴重影響投入產出比。因為產量低,加上肥水過量,樹體處于營養生長過旺狀態,不但容易誘發病蟲害,而且極易導致因旺而旺、旺上加旺的惡性循環。
因此,針對美味系大多數品種,以基部5 cm內粗度為1~1.5 cm中庸性結果枝和營養枝作為冬剪結果母枝選留對象,才是 “多芽少枝”冬剪技術的核心和關鍵。
按照“多芽少枝”修剪技術冬剪標準,冬剪平均留枝1.5個/m2是經過多年反復實踐驗證的高產優質生產標準。依據樹勢強弱,在此標準可以上?。ㄍ鷺洌?~3 個枝或下調(弱樹)2~3 個枝,這樣做符合因樹而剪、因勢而異的科學冬剪原則。但生產上果農因為擔心凍害和潰瘍病,往往按2~3個/m2甚至更多剪留結果母枝,超出正常留枝量50%以上,為來年的樹體健康生長結果帶來嚴重隱患。見圖4、圖5。

圖4 留枝過多的樹

圖5 留枝過多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