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莉 王守琴

摘要:本文選擇2015~2017年食品上市企業披露的91份社會責任報告為樣本,具體分析食品行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概況、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內容和質量,并結合披露現狀對在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
中圖分類號:F40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9-0013-03
一、引言
食品企業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然而隨著食品企業經濟快速的發展。連續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不斷被曝光在大眾視野中,從而使得不少企業乃至整個產業都陷入困境。表1是近幾年關注度比較高的食品安全事件。
盡管很多的企業都開始重視對社會責任的履行。并愿意對這類信息進行披露,但是分析現實情況可以看出,食品企業披露的信息還存在較多的問題。當前需要做到對這些問題深入分析,探究如何使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進行改善,使其完善對這類信息的披露,從而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詳盡的信息支持。基于數據收集的局限性,本文主要是以2015-2017年滬深上市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為研究對象,分析現存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
(一)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概況
1.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數量
2015-2017年,我國食品上市企業披露社會責任的情況并不樂觀,由表2所示,各年在整個食品上市企業中,只有占比30%40%的企業能夠發布獨立社會責任報告。從2015~2017年趨勢來看,我國食品上市企業的數量逐年增加,從2015年的73家到2017年的94家,但是選擇對外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數量并未發生變動,依舊維持在30家左右,這說明只有小部分企業愿意披露這些信息。且企業數量也較為固定,這也說明了我國食品上市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主動性不強。從整理的資料來看,我國食品上市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并未形成一個完整的固定系統,缺乏連續性,例如三全食品、山西汾酒僅在2015年發布過一次社會責任報告,其后再也沒有對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再比如洽洽食品在2015年和2016年都發布過社會責任報告,卻在2017年停止信息披露。表2的數據說明我國食品上市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總體呈現發布數量少、增長緩慢、比例低的趨勢。
2.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篇幅
食品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的篇幅不盡相同,一些企業會披露十分豐富的內容,而部分報告也只有寥寥幾頁。從表3數據可以看出,整體上來說,我國食品上市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的篇幅都是比較短的,大多數保持在30頁以內,12-20頁占較大比重,達到34.07%,30頁以上的較少,尤其是31~40頁,只占比4.4%。但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上市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篇幅達到了40頁以上,占比16.48%。這說明有部分企業愿意披露更多的社會責任信息,這類企業主要有三元、伊利、新希望等,說明這類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意識比較強,尤其是新希望。在2015~2017三年中食品上市企業發布的91份社會責任報告中,篇幅最長,其報告頁數高達68頁。此外,篇幅在10頁以下的達到了27.47%,其中篇幅最短的僅有7頁。來自張裕酒業,張裕酒業自2015年開始連續三年都披露社會責任報告,連續性較好,但篇幅都較短,連續三年報告頁數都為7頁。從總體上來看,食品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的篇幅還是維持在較少的狀態。一般來說,很難在較少的篇幅內獲得關于公司社會責任的全面信息,但這并非是完全絕對的。社會責任報告篇幅的多少還是與企業規模大小、經營狀況好壞有一定的關系。
3.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形式
企業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選擇的方法帶有多樣化的特點,比如通過電視、報刊等方法進行披露。我國食品上市企業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所選擇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利用社會責任報告、財務報表及附注的方式完成披露。且大多數的食品上市企業都會選擇在財務報表及附注中披露信息,這說明我國上市企業借助于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信息的意愿較低,也說明當前所采用的披露形式過于單一,這可能會影響到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獲取(如表4所示)。
(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及質量分析
1.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
食品上市企業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時候,主要需要向政府、債權人、股東、員工、消費者等主體負責。在關注這些主體需求的基礎上做到對社會責任的有效履行。
從表5可以看出,2015-2017年我國食品上市企業主要披露的內容是股東責任和員工責任,所占比例為100%,意味著所有的食品上市企業都披露了這兩方面的內容,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上市企業都會披露除了這兩方面的其他社會責任,除了披露股東責任和員工責任外,食品上市企業對社區責任也有較多的披露,連續三年都達到90%以上,特別是2016年的社區責任披露達到了100%,這就意味著在2017年所有的食品上市企業都披露了社區責任。然而2015~2017年社會責任報告中對食品安全問題披露甚少,只有部分企業單獨列出食品安全信息著重披露,如表6所示:
從表6數據可以看出,2015~2017三年單列食品安全信息食品企業占發布CSR企業數量占比變動不大,達到40%左右,但單列食品安全信息企業數量占上市企業數量比例卻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且從2015~2017年列出的企業名單中可以看出,單列食品安全信息企業稍有變動,但是變化不大,針對食品安全問題其他部分企業在披露報告中涉及,但沒有得到重視。甚至有小一部分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中只字未提。
2.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質量分析
本文通過計算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數得分來衡量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水平和質量。根據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將社會責任信息具體分22為個小項。其中,股東責任類有4個小項,債權人責任類有2個小項。員工責任類有6個小項,供應商2個小項,消費者責任類有3個小項,政府責任類2個小項,社區責任類有3個小項。利用內容指數分析法完成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的賦分,并在分析的時候從定性和定量兩種方式人手。定性描述的賦值為1分,定量描述的賦值為2分,未披露賦值O分。最后總分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得分,滿分為44分。表7是2015。2017三年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得分情況。
從表7可以看出:
(1)食品上市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呈現上升趨勢
在2015~2017年發布的91份社會責任報告中最小值為10分,來自2015年保齡寶和2016年古井貢酒:最大值是2017年伊利股份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其得分為30分。食品企業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食品安全問題,而這一問題將會直接關乎消費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對企業來說必須要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也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上市企業了解唯有通過披露其社會責任信息。才能消除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食品上市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進一步提高。
(2)食品上市企業整體披露水平仍然較低
表7數據顯示食品上市企業2015-2017年的披露平均值分別為17.4333、18.4194、19.0667.與滿分44分相差較大,分值比重尚未達到一半。從整理的91份社會責任報告來看,食品上市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所披露的內容是以定性描述為主,定量描述的內容卻很少,所以這才會導致社會責任報告的得分總體偏低。從而導致食品企業整體披露水平較低。
食品上市企業披露的大多都是有利于樹立食品企業形象的方面,如企業實現了多少利潤、獲得了多少獎項、社會公益做了多少等等。而對于企業每年交了多少罰款,對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內容很少,部分企業食品安全問題閉口不談。食品企業在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時應根據行業自身特點,加強對食品信息安全方面的披露,從根本上做到讓消費者放心。
三、食品上市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存在問題
(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識不足,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甚少
大多數企業尚未認識到如果自己能夠積極地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則能夠與消費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保持有效的溝通與聯系,對于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也有積極作用,幫助企業完成對資源的整合,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但目前很多企業仍把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發展的唯一目標。只為了獲取眼前短暫的利益從而忽略了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有的甚至侵犯了消費者合法的權益。雖然我國食品企業已經開始響應外部要求,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予以重視,但整體來看披露的內容、方式等都存在問題,尤其是對社會公眾非常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信息披露甚少。表2和表6中的數據充分反映出當前愿意主動披露信息的上市企業數量并不多,對于單列披露食品安全信息的企業更是少數,這也揭示出我國食品上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愿并不高,食品安全意識欠缺。
(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形式較為單一
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選擇的方式過于單一,主要在社會責任報告和財務報表及附注中進行披露。結合表4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后者完成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大多數財務報表及附注和社會責任報告中的信息都是無法計量的,這些無法計量的信息稱為非會計信息,而非會計信息都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較大的片面性,這使得在兩種模式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完整和準確披露變得困難。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進行披露就是為更好地展示企業形象。讓外界了解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保障信息需求者的個人利益,實現科學化的決策。整體來看,我國食品上市企業所選擇的信息披露方式過于單一,這容易導致披露的內容不全面。甚至會對披露的信息的真實性造成影響,對食品企業的持續發展也十分不利。
(三)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框架不完善
我國雖然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予以重視,但是對于社會責任報告這一載體的具體規定并不明確,比如未設定統一的標準、模型等供企業參考。導致企業所發布的社會責任信息報告缺乏可比性。這對信息使用者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分析現實情況可以看出,部分企業雖然采用了社會責任報告這種方式來披露信息。但是并未達到預定的要求,披露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大多數食品企業社會披露的責任信息都是不完整的,企業通常只集中披露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積極方面的信息,卻缺乏消極信息的披露;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和改進也未曾提到。此外,披露以定性披露為主,缺乏數據的有效支持,說明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水平較低。
四、對策與建議
(一)提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識,重視食品安全信息披露
食品企業要認清自身的職責,做到對社會責任的主動承擔,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完成對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想要促進企業積極披露信息,首要環節就是幫助管理者轉變自身意識,意識是促進行為的關鍵,只有管理者認識到披露這些信息的重要性,才會積極主動的推進企業披露這些內容。政府、媒體等需對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予以重視,從而在外部產生一定的推動力。促進企業審視自身的工作,積極履行社會職責。并對社會責任信息進行披露。使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必定會給社會各界帶來強烈的負面效益和影響,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關鍵部分,也是實現這些責任的基礎。企業需要對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保證,這也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關鍵,體現出了企業對消費者責任的落實情況。因此食品企業要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披露,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政府也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措施督促企業進行相應的信息披露,尤其是社會公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披露。
(二)統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形式
財務報表及附注和社會責任報告中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非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比重較小。此外,非會計信息幾乎都是用文字說明的,這就導致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主觀性比較強、客觀性不足,可靠性不強。財務報表及附注和社會責任報告是我國企業在披露信息的時候采用的最主要方式,食品企業也需要靈活的運用這兩種方式,完成對信息的全面展示,使信息使用者得到更加充分的信息支持。食品企業也可以在參考自身需求的基礎上,對方法進行創新,比如實現兩種方法的相互融合,具體來說就是使用獨立的社會責任報表完成對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如果企業可以選擇這一模式進行信息披露,不僅能夠使披露信息的質量得到保障,也有利于對成本的控制。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等。
(三)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框架
目前我國對于食品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尚未有強制性的要求,企業可以遵照自愿性原則進行披露。社會責任本身包含的范圍較廣。導致不同企業披露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社會責任報告缺乏可比性。為使對比分析工作得到保障,有關部門必須要構建更加完善的披露框架,對社會責任報告的形式、內容等進行明確,并標明披露的范圍等,同時還要對企業在社會責任信息履行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披露。此外。食品企業目前提供的絕大多數社會責任信息都是定性描述的,而定量信息只占一小部分。因此,企業需要從定量化的角度人手。對標準進行優化,通過增加定量披露信息,完善信息的披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