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萌 葉祥鳳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能夠體現出農民的生活水平。本文主要運用協整理論來分析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經濟發展間的關系,并建立VECM模型進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由此對提高農民消費水平及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Abstract: China is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can reflect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farmer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cointegration theor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stablishes VECM model for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alysis, and propos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farmers' consumption level and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關鍵詞:農村消費;經濟發展;VECM模型;脈沖響應
Key words: rural consumption;economic development;VECM model;impulse response
中圖分類號:F323.8;F12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5-0105-03
1? 研究背景及現狀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的政策措施不斷落實與實現目標的有力推進,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進行研究,改變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引導居民科學合理消費具有重要作用。眾所周知,消費不足會對經濟增長有抑制作用。目前,我國農村居民消費不足是十分突出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劉守春(2017)通過對我國農村居民消費需求與國民經濟增長進行關聯性分析,運用線性模型,得出國民經濟的發展會帶動農村消費經濟的繁榮,同時農村消費反作用于經濟增長。方田麗(2018)基于1990至2015年西藏人均GDP與人均消費水平這兩個指標數據,運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得出西藏農村居民有助于拉動經濟增長但作用較微弱。柘益香(2018)選取1980至2015年農村居民最終消費支出、農村人口比重和經濟增長這三個時間序列建立SVAR模型,實證結果表明農村居民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藍震森(2017)運用基尼系數、聚類分析方法等,實證分析我國農村可持續消費增長對于優化產業結構、縮小城鄉差距乃至經濟增長具有正面影響。胡美娣(2014)基于VAR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三者間的動態互動關系,得出三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2? 實證分析
2.1 確定模型
在對消費水平的量化分析中,由于經濟變量本身是非平穩時間序列,傳統的計量經濟模型不能全面地反映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不能將變量數據間的內在關系引入到模型中來,因而具有一定局限。為避免偽回歸的問題,本文運用協整理論,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關系。
該模型是在差分序列建立的向量自回歸模型基礎上加入一個誤差修正項,用以反映變量之間偏離長期均衡關系的非均衡誤差。VECM模型中包括一個含有誤差修正項的協整關系,它反映了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建立的模型如下:Y(t)=A(1)Y(t-1)+…AnY(t-n)+BXt+et。對于VAR模型而言,對于時間序列的要求必須是差分后平穩同階單整,但若內生變量處于長期協整時,差分后的VAR模型雖平穩,與VECM相比之下略顯遜色。
2.2 指標選取
本文選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公布的1985~2018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人均消費支出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最為直接的指標,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最普遍的一個標準,一般地說,人均GDP越高,代表著社會福利水平也就越高。因此選取這兩個指標并且研究分析它們之間的動態互動關系。
2.3 平穩性檢驗
借助Eviews軟件,先將農村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GDP分別用x和y表示。通過對原序列進行ADF單位根檢驗,x和y序列是非平穩序列,對其進行差分后,得出兩序列都在二階差分后平穩。ADF檢驗結果顯示:在給定的置信水平下,兩序列的概率值P均小于5%,拒絕原假設,序列平穩,即農村居民消費水平與我國經濟發展之間不存在偽回歸,下一步可進行協整檢驗。
2.4 協整檢驗
作為非平穩序列之間關系的統計性描述,單一解釋變量的協整模型中的序列之間關系所具備的條件是有相同的單整階數。由上述可知,x和y序列是二階單整的時間序列,為了進一步分析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由于兩序列是二階單整,因此選擇JJ檢驗。結果顯示x和y之間存在多個協整關系,因此可以構建協整模型得出我國經濟發展與農村居民消費水平間的長期均衡關系:yt=1317.88+4.62*xt。接下來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絕原假設,這說明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實際序列,即et~I(0),則認為兩個經濟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2.5 計量分析
2.5.1 滯后期數的確定
依據上述可知兩者間存在多種協整關系,則可以建立VAR模型來確定VECM模型的滯后階數,分析得出VAR模型的滯后期數為2,可見圖1。因為VECM模型的滯后階數是VAR的滯后階數減一,得到VECM模型的滯后階數為1。
2.5.2 模型的平穩性
由于模型可能存在多種協整關系,因此需要運用向量自回歸特征多項式單位根檢驗來判斷單位根是否在單位圓之內,并且選擇最穩定的模型,通過對比試驗,最終可得出最穩定的VECM模型。檢驗結果可見圖2。
2.5.3 脈沖響應分析
以上相關檢驗是為了證明構建的模型是客觀可靠的。本文還選取脈沖響應函數來分析國內生產總值(y)與農村消費水平(x)之間的關系,考慮干擾性對內生變量的干擾。圖3為脈沖響應結果(其中,橫軸表示滯后期數,縱軸表示一個變量受到另一個變量沖擊后的脈沖響應程度,本文選取滯后期間為0~15期)。
由圖3可見,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對自身1個單位標準差的沖擊后,在整個觀察期內產生了正向沖擊響應,整體變動趨勢較為平穩。具體來看,前3期變化比較快速,之后正向沖擊逐漸減弱,直至第7期后又緩慢地持續上升。二是我國經濟發展對于農村居民消費的沖擊帶動效果整體表現為先上升隨后持續下降的態勢,在第2期達到峰值,第5期后形成顯著的負向沖擊,且負向作用逐漸增大。三是我國農村居民消費對于經濟發展的沖擊在整個觀察期內都是正反應,在前4期的波動較大,從第5期開始增長較為平緩但持續上升。四是農村居民消費對自身的沖擊,在整體上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態勢,在前9期都是正向沖擊且在第3期達到峰值,此后則為持續負向沖擊。
3? 結論及建議
3.1 結論
一是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消費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帶動作用但不夠顯著。農村居民的消費是建立在收入基礎上的,而在社會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如果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與社會福利,能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促進實現農民增收,就能進一步刺激和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反作用于經濟的增長。
二是預計未來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將有助于農村居民擴大消費。隨著我國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較為平穩,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波動,穩中有進。經濟的發展在一定時期會對農村消費有促進作用。但影響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弱,經濟增長雖會促進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不是立即用于消費,而是進行存儲或他用。同時,隨著國家對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幫扶力度日益加大,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會逐漸提高,也將在一定時期內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增長。
3.2 建議
一要推動城市化進程,實現農民消費觀念的現代化。通過引導農村居民轉變傳統保守的消費觀念,加強農村與城市的對接,縮小城鄉差距,幫助農村居民樹立現代消費觀念,同時要注重加強對農村居民的教育工作,提高農民文化素養,從根本上轉變其消費觀念。
二要注重農村經濟建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收入決定消費,收入水平的高低勢必會影響到居民的購買能力、消費心理等。因此,需著力于提高農民收入,加大政府對于農村經濟建設的資金及技術投入,保障農民穩定增收,從而提高消費水平。
三要推進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民敢于主動消費。目前,我國農村居民身上背負著:醫療、教育和養老的“三座大山”,他們即便實現了收入增加,卻仍然不敢隨意消費,更多地用于儲蓄以備養老、子女教育以及醫療等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快對社保制度的建設與完善,緩解農民的壓力,擴大消費。
四要加強對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中長期監測。如果出現農村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協調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果消費出現長期滯后則反而不利于經濟發展,因此,政府主管部門要重視對這種變化狀態的監測,重視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甚至在必要時,采取一些激勵措施刺激消費。
參考文獻:
[1]胡美娣.我國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陳憶惠.基于VECM模型的股指期貨跨品種套利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
[3]段新鋒.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協整和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計量分析[J].當代金融研究,2019(02):19-35.
[4]萬田麗.西藏農村居民消費對西藏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D].西藏大學,2018.
[5]藍震森.農村可持續消費增長理論與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7.
[6]全佳安.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
[7]劉守春.農村居民消費需求與國民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7.
[8]柘益香.農村居民消費、農村人口與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8.
[9]付智勇.增加農民收入進而擴大農村消費需求——基于咸陽農村的調查[J].價值工程,2011,30(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