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比21世紀中俄兩國的教育體系,對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文章以農村幼兒音樂教育為切入點,從教育原則以及教育方法兩方面對比了21世紀中俄兩國農村幼兒音樂教育體系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為我國農村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中國;俄羅斯;幼兒;農村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4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145-02
一、基于音樂體系視角的21世紀中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的相同點分析
1.中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原則的相同點
(1)素質教育原則。在中俄兩國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均遵循了素質教育的原則。我國的農村幼兒音樂教學在改革開放之后逐步展開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特別是在近幾年新課改的推行背景下,素質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教育領域對其推行力度也明顯加大。可以說,當前我國農村幼兒音樂教育已經逐步進入到素質教育的正確軌道中。
對俄羅斯來說,其在教育中始終堅持著素質教育的原則,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也不例外。在實際的教學中,相關教師更加關注幼兒音樂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的培養,這與我國當前的農村音樂教育原則相一致。
(2)藝術教育原則。藝術教育原則也是中俄兩國農村音樂教育共同遵循的一項教育原則。在我國的農村幼兒音樂教學中,更加關注對幼兒藝術性的培養。自古以來,音樂教育就在我國的藝術教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俄羅斯也同樣重視音樂教育在藝術教育中的地位。在音樂教育中,對幼兒的審美心理結構進行完善,并陶冶其情操,著重實現藝術素質的培養。這與我國農村幼兒音樂教育的原則相一致。
(3)人格教育原則。人格教育原則也是中俄兩國農村音樂教育中共同遵循的一項教育原則。對中俄兩國的農村音樂教育來說,均更加重視幼兒的人格啟蒙教育,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中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方法的相同點
(1)親情關愛法。在21世紀的教學領域中,教師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體現。在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教師對人性關懷的融入更加重視。在中俄兩國的農村音樂教育中,均應用了親情關愛法的方式。在這一方式下,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在音樂教學中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心靈共振。
(2)游戲娛樂法。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更加重視“寓教于樂”的實現,重點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在中俄兩國的農村音樂教育中,均應用了游戲娛樂法實現上述的教學目標。
(3)想象比喻法。在農村幼兒音樂教學中,受幼兒發展特性的影響,教師需要展開更加形象的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在這樣的指導下,中俄兩國的農村音樂教育均應用了想象比喻法完成教學。讓幼兒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為幼兒完成知識點內化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4)示范教學法。幼兒的經驗、閱歷等相對淺薄,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先展開正確的示范。在中俄兩國的農村音樂教育中,均應用了示范教學法,讓幼兒通過教師示范、音樂資料示范、相互示范的方式完成音樂知識的學習。
二、基于音樂體系視角分析21世紀中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的不同點
1.中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原則的不同點
(1)音樂文化教育的區別。對于中俄兩國的農村音樂教育來說,其具備較多的相同點,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區別點。其中,音樂文化教育有所不同就是中俄兩國農村音樂教育原則中的一項不同之處。在我國的農村幼兒音樂教學中,更加重視當地民族風格的傳承,在課堂中重點引入了“中和平正”等音樂文化精神,強調抒情。而俄羅斯的農村幼兒音樂教學中,更加重視對西方古典音樂、浪漫主義音樂等的傳承,重點體現了寫實風格特點,同時,對再現、模仿等進行了強調。
(2)人格塑造個性的區別。中俄兩國由于民族性格特征、民族人格等均具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教師在進行農村幼兒音樂教學時,在人格塑造方面存在不同。在我國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更加重視對幼兒含蓄委婉、質樸、真誠等性格的塑造,強調了“人樂合一”的理念,即人與作品存在密切的聯系。而俄羅斯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更加重視對幼兒熱情放達、直率自由等人格的塑造,強調了“主客分立”的理念,即將人與作品進行區別。
(3)教育原則側重點的區別。中俄兩國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側重點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相比于俄羅斯來說,我國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起步時間相對較晚,成熟教學經驗不夠充分,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原則中,更加側重于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即“因材施教”原則。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教師會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等實際情況,展開針對性的音樂教學。而俄羅斯農村幼兒音樂教學發展時間相對較長,所以更加側重于科學性教學。
2.中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方法的不同點
(1)啟發誘導法的區別。中俄兩國農村幼兒音樂教育在教育原則上存在較大的不同,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在啟發誘導方面,中俄兩國的應用方式就存在區別。就當前我國農村幼兒音樂教學情況來看,啟發誘導法實施的情況并不理想,因為我國教育領域開展了長時間的應試教育,所以在當前向著素質教育過渡的階段,依舊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相比較來說,俄羅斯農村幼兒音樂教育開展時間更長,應用啟發誘導法展開實際教學更加普遍。
(2)模擬教學法的區別。模擬教學法是現代教育領域中較為新穎的一種教育方式。在這一方法中,幼兒可以在教師的指導或是創設的情境下,完成某一角色的扮演或是實現對某種技能的學習。目前,該方法已在俄羅斯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我國農村幼兒音樂教學中,雖然部分教師展開了角色扮演、情境設置等教育活動,但是總體上來說,模擬教學法在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情況不盡理想。
(3)實踐教學法的區別。對于中俄兩國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來說,實踐教學法的應用也存在較大的區別,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實施的范圍方面。具體來說,在俄羅斯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實踐教學得到了普及性的應用,但是在我國才剛剛開始起步。
綜上所述,在21世紀,受到文化交流的影響,中俄兩國農村幼兒音樂教育體系中存在一定的相同點。同時,由于發展時間、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兩者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在素質教育原則、人格教育原則、游戲娛樂法等方面具有相同性;而在音樂文化教育、模擬教學法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我國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來說,正視、承認并彌補這些差異,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洋.中俄幼兒家庭教育差異比較研究初探[J].黑河教育,2017(11).
[2]從夢瀅.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中國本土化的發展歷程[D].開封:河南大學,2016.
基金項目:2017年度農村幼兒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項目“中俄農村幼兒音樂教育比較研究”(NY20170613)。
作者簡介:杜靈(1980—),重慶人,講師,博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