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需要從招生,人才培訓方案的制訂和實施,教學培訓方法以及考核標準等方面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積極合作。由于目前學徒制缺少明確的政策指引,學徒制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政府需要加強對校企合作的指導,并且對積極配合的企業進行表彰和獎勵,讓職業學校切實成為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搖籃。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職業學校;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156-02
一、現代學徒制的定義
現代學徒制指的是學生在校期間定期到企業中學習,學校和企業相互合作,教師和師傅共同傳授知識和技能,以達到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共同提高的目的。現代學徒制是職業學校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的一項改革制度,其特點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學生,學生半工半讀。
二、實行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
1.實現人才供需的有效對接
傳統的職業學校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嚴重脫節,甚至一些理論知識已經嚴重落后于現代企業發展水平。采用現代學徒制就可以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學生親自到企業中跟著老師傅學習,了解新型生產工具的操作方式,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學生和學徒。學習和實踐緊密結合,可以滿足企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2.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實行現代學徒制,企業參與到學生技能的培養中來,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最先進的生產經驗。師徒之間通過面對面地交流,學生可以在耳濡目染間學習到師傅的職業精神,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養成一絲不茍、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師傅長期積累的小技巧可以讓學生少走彎路,迅速地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學校創設和企業車間相同的情境,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模擬實踐生產,磨煉他們隨機應變的能力。通過課后的探討交流和總結,讓學生吸取經驗和教訓,加速成長。真實的場景,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模式,學生能夠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較快融入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中。
三、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方法
1.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招工的實施方案和管理制度
職業學校先要深入用人企業內部,了解不同工種的需求人數,與企業協商不同專業學生的培訓制度,明確學校和企業在培養人才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責。待達成統一意向后,確定招生的范圍和人數。招生與招工的實施方案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協商制訂。學校在了解了企業的用人需求、生產方式等特點后,結合本校的專業種類、管理制度,確定招生及招工的形式。目前較實用的現代學徒制的招生形式有兩種,分別是:先招生后招工以及招生和招工同步。
先招生后招工是最常用的招生形式,學校依據企業的人才需求種類和數量,確定招生的數量以及設置的專業。待學生入學后,企業對學生進行面試,了解學生的工作潛力,確定其學徒的身份。招工與招生同步進行的招生方式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學生不僅要符合學校的錄取條件,還要滿足企業的要求。學生錄取成功后,同時獲得學生與學徒的兩種身份。
2.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的方案
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的方案,可以保證學校所培養出的人才符合企業的用工需求。學校深入企業調研,根據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規律,制訂符合企業人才需求的培養方案,并且與企業領導和先進工作者進行商討,確保方案有效可行。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隨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和修正,確保人才方案符合學校和企業的實際情況。
3.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實習基地
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確定開設的課程內容。課程的開發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如根據企業的崗位要求、職業技能標準確定典型的工作任務。將典型任務按照從易到難,從新手到專家的教學順序安排課程。將職業素質要求融入教學中,實現課程和企業需求相對接。學徒的培訓基地建設,采用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師傅和設備的方式。學校和企業共同打造集技能學習、實踐應用、職業素養學習等一系列作用的實習基地。實現基地實訓和車間實踐的統一。學生在逼真的工作環境中實踐,熟練運用各項技能。企業通過實習基地培訓學徒,既可以為車間增添高水平的人才,又減少了培訓的基金投入。
4.校企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和培訓
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中,企業和學校都是教學和培訓的主體,兩者共同負責培養人才。兩者的教學側重點不同,學校重點傳授理論知識和職業道德;企業擔負著教授實踐技能的責任。兩者應各司其職,教師和師傅之間要不定期地就學生的點滴進步和薄弱之處進行交流,共同探討促進學生長久進步的辦法。
5.校企共同制定和實施考核標準
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考核標準,在標準中增加企業對學生實踐能力考核的比重。考核標準要涵蓋學生的基礎知識、基礎技能以及職業道德等各個方面,以達到畢業就能馬上就業的目標。學生可以根據考核標準的要求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師也可以查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四、現代學徒制的改進方向
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指導校企加強合作
目前我國頒布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和實施意見,相關部門一定要積極響應國家的這一政策,了解當地校企合作的實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職業學校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尋求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把專業設置方向與地方企業格局相結合,積極為當地經濟的發展輸入實用型人才。
2.提高合作企業的有效參與度
由于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校企合作并不能在短時間內讓企業得到一定的利潤,所以一些企業參與合作培訓的積極性并不高。學校可以尋找該校和企業的共同利益點,吸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職業學校為企業培養未來的高素質員工,通過校企培訓,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就能減少企業入職培訓的成本,這一點可以成為吸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有利說服點。學生在實踐生產中所獲得的利潤,可以交出30%給企業,作為培訓費。采取這樣的優惠舉措,既提高了企業員工的職業素養,企業又能獲得一定的收益,這樣可以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校企合作是實現學校與企業互利共贏的新型方式,現代學徒制讓學生到真實的生產場景中實踐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可以讓學生更快地融入職業生活。現代學徒制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學校和企業從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展開合作,還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企業和學校三者密切合作,實現現代師徒制的最大效果,可以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趙有生,姜惠民.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馮躍梅.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3(10):38.
基金項目:縣級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GXZZJG2014C189)。
作者簡介:張英活(1973—),男,壯族,廣西靖西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