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進入了高發期,并且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本文分析了“5.30”華池縣新堡橋偷排含油污水污染河流事件的應急監測情況,總結了應急監測的經驗和啟示,以期為今后快速處置突發事故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關鍵詞:應急監測;油污染;河流
中圖分類號:X8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8-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088
Emergency monitoring and consideration of oil pollution events in river
Qiao Ni
(Qingy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Qingyang Gansu 745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s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idents have entered a high incidence period, and the number shows a growing trend year by yea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of the “5.30” Xinbaoqiao oily sewage pollution river incident in Huachi County,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emergency monitoring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rapid disposal of unexpected acciden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Emergency monitoring;Oil pollution;River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污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水污染防治又作為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重點任務和舉措之一。突發性水污染事故具有嚴重的危害性[1],一旦發生,在短時間內就會有大量的污染物進入水體,對水體產生嚴重污染,甚至會對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及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慶陽市是中國的第二大能源資源城市,僅次于陜西省榆林市,是甘肅省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是長慶油田的誕生地。石油被譽為“黑色金子”,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石油開發、石化工業的發展和石油產品的廣泛使用,石油污染已成為世界性的環境問題,被稱為全球性的災害之一[2]。汽油、柴油、煤油等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血液系統等都有害[3-5]。近幾年來,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油類泄露、非法收油點及企業亂排、偷排、滲排含油廢水等現象頻繁發生,應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1 事件的由來
2018年5月30日凌晨2時30分,一輛改裝罐車將大約10方含油污水偷排到柔遠河華池縣新堡橋下游,并隨著水流匯入馬蓮河,對柔遠河和馬蓮河水質造成影響,事發后,慶陽市政府迅速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Ⅳ級應急響應。5月30日中午12時,市環境監測站接到市應急指揮部通知后,隨即制定應急監測方案,并開展應急監測工作。
2 應急監測情況
市環境監測站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589-2010),結合事故發生及處置情況,先后制定了7期應急監測方案,設置了9個應急監測點位,分別為事故點上游500米(背景斷面)、白家溝、慶陽景觀壩上游500米、環江匯入馬蓮河前、板橋、鐵李川、寧縣橋頭、涇河馬蓮河匯合口上游(涇河背景斷面)、長慶橋(處境斷面),對石油類開展現場監測,監測頻次根據事故處置和監測數據隨時調整,最高頻次1h/次,最低頻次24h/次。監測結果表明,除白家溝和慶陽景觀壩上游500米石油類超標外,其他斷面水質均不受事故影響,均達到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Ⅲ類和Ⅳ類標準限值。止6月2日15時,市政府解除應急響應,所有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為了解后續水質變化情況,隨后進行了4日跟蹤監測,水質均穩定達標。
3 啟示和思考
市環境監測站從啟動應急監測起,迅速組織監測人員不分晝夜地開展應急監測,積極、高效地完成了現場采樣、現場分析、監測結果的匯總及上報等工作。對此次含油污水污染事故的應急反應是迅速的,突發事故得到了妥善處置,沒有造成水質污染,但是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1 強化應急監測演練
政府應根據應急監測預案,定期組織油田單位、消防和監測等相關部門人員進行系統的現場演練。通過監測演練,可以提高監測人員的應急監測和響應能力,還可以加強監測人員的應急監測和處置經驗。那么,當發生緊急情況時,監測人員便可以迅速采取行動。
3.2 提升應急人員業務水平
突發環境應急監測需要素質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承擔監測,一旦事故發生,監測人員應能夠迅速確定污染物的種類、影響范圍和可能的危害等,并提出處理和處置的建議。污染事故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要求環境監測人員只有具備全面的綜合業務水平,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制定出完善的應急監測方案,選用出適當的監測項目分析方法,布設正確的監測點位及監測頻次,取得具有代表性和準確性的監測數據,分析出準確的結論,最后才能出具科學、準確、詳細的監測報告,為政府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3.3 加強隊伍建設
由于監測人員數量有限,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應急人員多為兼職,基本上,一個監測項目都是由一個人來承擔,而應急監測是一項需要腦力、體力的危險性工作,有時應急監測耗時長、監測頻次高、需要夜以繼日地監測,這樣就會出現監測人員體力不支,對于污染影響范圍大、監測點位較多、點位之間距離較遠的污染事故,就會出現監測人員分配不過來。在日常工作中,監測站需要所有人員均能持證上崗,都具有常規應急項目的操作技術,并能夠輪流應急監測。
3.4 加強日常維護
近年來,環境監測任務不斷增加,加之監測人員對污染事故危機意識不強,認為突發環境事件少,應急監測的日常維護僅限于儀器的充電、
啟動操作等。事實上,日常維護是應急監測的基礎,包括應急監測預案的制定與修訂、應急監測儀器的篩選、維護與檢定、車輛防護等后勤保障以及應急監測技術的開發。
3.5 提高應急人員積極性
監測部門應當成立后勤保障組,確保應急監測人員的手電筒、雨衣、防化服、防毒面具等器械的正常供應及使用,能夠統籌安排應急人員的吃飯住宿等工作。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中,對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和在應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議效果顯著的人員,應當給予獎勵。
參考文獻
[1]葉智,劉俐,龍平等.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7(2):53-54.
[2]Merkl N,Schultze-Kraft R,Infante C.Phytoremediation in the Tropics theeffectofcrudeoilonthegrowth of tropical plants [J].Bioremedition Journal,2004(8):177-81.
[3]李艷梅,曾文爐.海洋溢油污染的生態與健康危害[J].生態毒理學報,2011,6(4):345-351.
[4]王志霞,李濤.溢油事故環境損害評估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8):62-65.
[5]呂明,甘杰,邢宏霖等.河流型油污染應急監測案例分析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40(3):110-113.
收稿日期:2019-03-12
作者簡介:喬妮(1989-),女,漢族,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