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輝 王作芬 滕波臣
摘要:所謂垃圾,指的是城市中存在的各種固體廢棄物的簡稱,包括各種固體狀態的未用、無用、被拋棄物品等。基于此,本文將從垃圾填埋帶來的生態問題出發,對其主要治理策略進行分析與探究,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和建議,更好地治理因垃圾填埋而產生的多種生態問題。
關鍵詞:環境治理;環境問題;垃圾填埋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8-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112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landfill
Guo Shihui, Wang Zuofen, Teng Bochen
(Zhejiang Zhonghua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China)
Abstract: The term “garbage” refers to the abbreviations of various solid wastes present in cities, including unused, useless, abandoned items in various solid stat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main governance strategies from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brought by landfill, and hope to provide some help and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personnel to better manage the various ecological ecosystems. problem.
Keyword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issues; Landfill
伴隨城市化的不斷加深,工業垃圾與生活垃圾不斷增多,垃圾填埋場使農村、城市在處理垃圾時更加方便,但是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據統計,垃圾平均每年的增長率高達百分之十,未處理的垃圾不斷累積、垃圾焚燒廠超負荷的運行、垃圾填埋場的滿負荷等逐漸變成國內城鎮在處理垃圾方面的困境。因此,研究垃圾填埋帶來的生態問題與主要治理策略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 研究背景與研究現狀
1.1 研究背景
溫州市在2019年的相關政府報告中提出,應建設更高標準的生態文明,塑造出全新的美麗溫州形象,并對處理垃圾的設施進行統籌建設,構建一個城鄉垃圾分類處理、運輸、收集、投放的綜合系統,這使得垃圾處理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從這個角度上講,對垃圾填埋場進行一系列檢測、采樣、深入研究的工作,并對深層填埋物的性質與成分展開全面分析,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利于解決各種垃圾填埋帶來的生態問題。
1.2 研究現狀
近些年,關注垃圾填埋場產生氣體濃度的國家不斷增多。Parker與Hurst等學者提出填埋場的硫化物含量較多且貢獻的惡臭量較大,包括CH3SH、H2S等多種硫化物氣體。研究還指出,由于季節與地方的不同,填埋場存在不同的化學組分,從這里不難發現,導致垃圾填埋場具有不同惡臭濃度的原因是不同地區的氣象差異性與生活垃圾的成分差異性所致。觀察以往的各種垃圾填埋文獻,研究溫州地區填埋物的內容與結果較少,而溫州特色的氣候條件、垃圾種類等方面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填埋物化學組分,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其生態問題與治理策略。
2 垃圾填埋帶來的生態問題與主要治理策略
某公司在2019年的1月,前往楊府山填埋場進行了深層垃圾采樣,借助PID儀器在現場開展快速VOC的填埋物檢測工作,檢測后發現VOC數值約為20ppm,在地面放置該填埋物一段時間后再次檢測,發現依然具有約19ppm的VOC數值,表明該填埋物中可揮發性的氣體含量較多、持續時間較長。下面將通過分析垃圾填埋相關生態問題,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
2.1 生態問題
2.1.1 垃圾填埋的氣體問題
當填埋場集中處理垃圾以后,垃圾填埋場中的各種微生物會借助厭氧降解活動讓大量有機垃圾向氣態轉化,這些填埋氣體以二氧化碳與甲烷為主,由于這兩種氣體的存在,使得填埋氣體對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與影響[1]。
首先,填埋氣體讓溫室效應加重。在人們已知的幾十種溫室氣體化學成分組成中,一氧化氮、甲烷、二氧化碳最為重要,從這里可以看出垃圾填埋場的各種填埋氣體會讓地球溫室效應變得更嚴重。其次,填埋氣體讓大氣污染加重。填埋氣體會對垃圾填埋場周圍地區的空氣質量產生巨大影響,為人的健康與安全留下較大的隱患。再次,填埋氣體易破壞附近的植被。填埋氣體能夠影響植被根系附近的氧氣,讓垃圾填埋場周圍植被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容易出現生長困難、無法生長等多種問題。最后,填埋氣體會對地下水產生污染。很多垃圾中都存在具有較強揮發性的有機污染物,在氣體流通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或遷移至地下水周圍,從而使地下水受到影響與不同程度的污染。
2.1.2 垃圾填埋的滲濾液問題
垃圾滲濾液一般是垃圾填埋場各種垃圾自身攜帶的水分及雪水、雨水等其他水分,排除覆土層、垃圾的持水飽和量并經歷覆土層、垃圾層后產生的高濃度廢水。填埋場污水的滲透通常是降雨所導致,有時垃圾原本會自帶水分,而還有一些水分是垃圾降解過程中產生的。多種垃圾滲透液使得周圍水源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附近生長的植被、土壤也被其嚴重影響。此外,要想恢復垃圾滲透液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具有更高難度。
2.1.3 垃圾填埋的其他問題
除氣體問題與滲濾液問題外,垃圾填埋還會造成其他生態問題。首先,垃圾填埋場對于土地資源有一定需求,減少了人們可使用的土地面積。其次,一些垃圾具有爆炸、火災等安全隱患。最后,垃圾填埋會導致地面沉降,人們填埋垃圾以后,地下的垃圾將會持續發生降解,若填埋時未均勻壓縮垃圾,那么在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后,垃圾的降解將會相對穩定,并引起地面的沉降現象,這樣一來,既對附近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還提高了恢復生態環境的難度[2]。
2.2 治理策略
2.2.1 減少氣體的填埋量
用構建一個導排氣的系統,使氣體的填埋量減少。通常來講,垃圾填埋場填埋氣多與少的情況主要由填埋時間長與短來決定,若填埋時間長,那么垃圾中填埋氣體含量變越少。相關實驗研究顯示,垃圾填埋場附近植物被填埋氣體影響以后會使生長受到阻礙,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使氣體的填埋量盡可能減少,通過構建一個導排氣的系統并將其設置于垃圾填埋場,為周圍植被提供一個良好、健康的生長環境。
2.2.2 減少滲濾液的污染
為了減少垃圾滲濾液造成的污染,應在設計處理的工藝方面多下功夫。針對滲濾液問題,相關人員應積極使用全新防滲技術,使垃圾產生滲濾液盡可能減少,因此,處理工藝成為問題關鍵所在。要想讓產出的滲濾液減少,最有效、科學的方式就是回灌滲濾液,采用該方法能夠讓垃圾內的微生物活性大大提升,使垃圾填埋場不斷朝著穩定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可以在處理城市污水的同時一起處理垃圾滲濾液,不過該方法要求污水處理廠規模和垃圾滲濾液水量水質相符,防止衍生出其他的問題。整體來看,精心設計垃圾處理工藝有利于減少垃圾滲濾液給生態環境帶來的污染。
2.2.3 恢復填埋場附近植被
要想將使可持續發展全面落實,將垃圾填埋場附近生態環境緩解與恢復,相關人員對于已關閉填埋場應恢復附近植被生產。為了做到這一點,相關人員應從以下幾點入手[3]。首先,應合理、科學的規劃垃圾填埋場。整體規劃垃圾填埋場時,應按照具體的垃圾填埋場狀況對開發的用途進行最終確定。不可任意規劃,否則難以實現理想效果。其次,應對填埋場最終的覆蓋層進行充分改良。常規情況下,人們會將最終覆蓋層蓋到已關閉填埋場上,若想確保恢復的植被可以健康成長,應在系統的分析最終覆蓋層后,改良其基質。再次,樹種的科學選取。除很多已經影響植物生長因素外,垃圾填埋場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未知因素,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合理篩選樹種,既要對樹種適應周圍污染、氣體的能力進行充分考慮,確保植被的存活率,又要使該樹種具有一定抗旱性。最后,草本植物優先種植。恢復植被的過程中,需要先將草本植物種植于垃圾填埋場,經過一段時間種植以后在進行喬灌木的種植。需要注意,若填埋場的氣體相對較多,要想避免樹種遭到填埋氣體侵蝕,可將木屑灑到種植以前的表層。
3 結語
總而言之,研究垃圾填埋帶來的生態問題與主要治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相關人員應對垃圾填埋帶來的氣體問題、滲濾液問題等多種生態問題有一個全面了解,積極采取減少氣體的填埋量、減少滲濾液的污染、恢復填埋場附近植被等治理策略,從而不斷改善處理垃圾的方法,使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云敏,劉曉成,徐文杰,等.填埋生活垃圾穩定化特征與可開采性分析:以我國第一代衛生填埋場為例[J].中國科學:技術科學,2019(02):199-211.
[2]杜超,關勖,王鵬波,等.西北半干旱區鄉鎮生活垃圾填埋場不同滲濾液處理情形對大氣環境影響對比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8,47(10):28-33.
[3]胡寶富,杜文利,田娟,等.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礦化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以東莞市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為例[J].環境衛生工程,2018,26(05):21-24.
收稿日期:2019-05-23
作者簡介:郭世輝(1986-),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場地環境調查與評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