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屬環保重要組成,文章分析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措施,旨在優化我國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工作,為促進農村環保規范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工作現狀;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8-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130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Li Yu
(Chongqing Lin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Chongqing 401120,China)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The purpose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optimizing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ork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rms.
Keywords:Rural area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lanning management;Work status;Development measures
強化農村環保有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提高農村環境,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居民生活滿意度[1]。當下農村生活中,化肥農藥過度使用、生活垃圾、建筑廢料隨意堆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造成環境污染和嚴重經濟損失,影響農民生活環境穩定。因此,需重視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工作,針對現存不足提出對應建議。
1 環境保護規劃管理
通過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可優化資源配置,減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環境,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1.1 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特點
(1)整體性;(2)動態性;(3)綜合性;(4)區域性;(5)政治性。
1.2 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原則
(1)注重和經濟發展相適應;(2)綜合分析環保內容;(3)遵循可行性;(4)確保合理開發;(5)合理利用市場經濟規律。
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發展依據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1973-1982為探索階段,提出環境保護規劃概念;1983-1988為研究階段,環境保護規劃列入國家社會規劃,取得一定成果;1996至今為深化階段,政府部門重視環境保護規劃統籌性,將其和實踐結合,深入分析,取得一定成效。
2 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現狀
2.1 取得成就——當下,我國環境保護規劃形成自身獨特工作模式
(1)規范化趨勢——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國內統一劃定技術大綱,各省市縣統一執行,結合自身特點,向規范化不斷發展[2]。
(2)思想明確——環境保護規劃管理以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為長期目標,不斷向規范化發展。
(3)向國民經濟體系中融入——受到政府重視,政府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倡導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和經濟共同進步,將生態環境融入國民經濟建設體系中[3]。
2.2 存在不足
我國環境保護規劃管理起步晚,雖有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1)環境保護規劃管理法律法規欠缺,執行力不強。
(2)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編制具隨意性,大量問題待改善。
(3)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缺乏監督,實施隨意,評估不科學,影響管理質量。
(4)大眾參與積極性不高,只有相應民意調查,未有民眾深入監督參與。
(5)某些農村缺乏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的整體規劃,環保規劃和區域發展相沖突,且不同環境保護規劃銜接不合理,管理工作未及時跟進落實。
3 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工作發展建議
3.1 完善法律建設
法律具強制性特征,保障各項工作落實。國家需盡快落實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立法,修訂《環境保護法》,協調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及區域化經濟發展,制定針對性法律法規,和生態保護形成整體,提高環境保護規劃管理震懾力[4]。出臺《農村環境保護條例》,對農村環保、污染治理明確規定。
3.2 完善監督及評估機制
(1)制定年度評估、跟進評估、回顧評估制度評估環保規劃管理。(2)科學評估資金及規劃是否合理,針對評估結果調整項目。(3)跟蹤評估,論證環保方案是否可行,針對實情調整方案[5]。(4)開展回顧評估,類似工作開展前,回顧以往經驗,制定科學規劃。
3.3 建立問責激勵制度
以問責激勵制度提高相關人員工作熱情,將業績考核和環境保護規劃管理聯系起來,讓管理人員充分重視環境管理,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規劃,將細分具體工作責任到人,對相關人員建立專門的問責激勵制度,以提高積極性,確保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科學開展。
3.4 提高群眾參與積極性
完善參與制度暢通參與管道,發揮群眾在環境改善中主體作用。倡導群眾充分參與,以傳統方式和新媒體方式集思廣益,考慮群眾實際需求,結合現狀,形成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的自我健全機制。
3.5 完善體制建設
3.5.1 創新制度
探索適合農村發展的環保工作監管制度,加強環保約束,實現城鄉環境一體化治理,預防環境污染問題。
3.5.2 構建污染管理考核體系
落實農村環保治理責任,以綠色考核強化環境保護職責及質量。
3.5.3 完善環保機構建設
落實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將其向鄉鎮等基礎拓展,設置專業環境保護規劃管理人員,建設高水平環保隊伍。
3.6 綠色農業體系推廣
注重綠色農業體系推廣,結合農業發展,培育生態、有機農業。注重對秸稈、糞便污染的防治,利用綠色農業科技推動資源低成本高效率循環利用,實現廢物資源化,減少農村污染源。將農林牧結合起來,綜合規劃,形成并延長產業鏈,提高農業效益。
3.7 加強宣傳教育
(1)利用媒體傳播優勢,宣傳環保知識,提高城鄉干部生態觀念,拒絕粗放生態發展,倡導“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強化生態環境建設,形成綠色屏障,注重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宣傳,加深農民對環保的認識,使其成為環境保護規劃管理落實監督者和受益者。
(3)搜集農民群眾對環境發展及項目建設意見,調動多種社會資源,發掘環保資源,實現科學治理,確保農村生態環境常態化治理。
(4)重視發揮農村集體組織的作用,加強基層組織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監督和控制,嚴控環境污染產生或擴大。
3.8 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建立農村環保科技支撐體系,推動低成本高效率農村治污技術創新,深入推廣污染治理技術,注重環保設施長效穩定運行。以村為單位,實現區域物業服務,因地制宜,設計不同的環境治理技術操作規范。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建立監測及統計系統,對環境污染事件追究具體人員責任。
3.9 充分利用市場經濟力量正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
鄉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若單純以環境保護本身為出發點,易造成環境保護經濟支持力不足,不具可持續發展特征,應將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相融合作為出發點,探索并建立一套兼顧鄉村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相融合的措施。就鄉村旅游而言,其景觀風貌規劃建設不僅從景觀美學特征出發而應以環境保護生態融合為出發點,以鄉村自然、氣候、物種、地貌等特點為基礎,規劃建設能突出地方生態特點并融合美學價值的生態化鄉村景觀,形成鄉村生態風貌建設有人投,投了能賺,自然生態越投越優的規劃管理結構特征。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工作現狀及發展措施分析,需認識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的特點及原則,充分探尋長效運行機理,根據當下鄉村發展實際情況對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的需求,分析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現狀,進而提出完善法律建設、監督及評估機制、建立問責激勵制度、提高群眾參與積極性、完善體制建設、推廣綠色農業體系、加強宣傳教育和充分合理利用市場經濟力量等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管理工作發展的科學建議。
參考文獻
[1]康海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7(10):60-61.
[2]劉耀聰.農村環境保護的現狀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7(4):247-248.
收稿日期:2019-03-20
作者簡介:李渝(1974-),男,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