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峰
舞蹈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因此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舞蹈教學,才會真正收獲美的藝術享受。

不良的心理因素會直接影響舞蹈的教學效果,甚至會讓學員出現動作不協調的問題。
作為舞蹈教師,如何引導老年學員們正確理解舞蹈以及學習舞蹈的真正意義尤為重要。舞蹈藝術的審美價值取決于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教師要讓學員明白,舞蹈藝術不僅僅只限于舞蹈本身,它是一門綜合藝術,集音樂、動作、技巧、表演等為一體。許多舞蹈藝術大師,他們的思想、境界、修養、綜合素質、社會責任感等都很高。所以,他們在舞蹈藝術中的表現力就會十分準確、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才會豐富到位。想要學習舞蹈,學好舞蹈,首先就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才能夠比較準確地掌握舞蹈要素,盡快進入舞蹈的狀態。
不論是芭蕾舞、古典舞,還是民間舞、爵士舞等,教師在編排舞蹈時都要考慮到學員的基礎水平、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教師應當了解,絕大多數老年舞蹈愛好者的身體素質與機體功能都在不可逆轉地下降,特別是關節老化、骨密度下降,因此,不是什么舞蹈都可以學習的。一定要因人而異,讓老年學員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蹈來學習,進行科學的訓練,把對身體的傷害風險降到最低。對于老年學員來說,要加大舞蹈基礎訓練,進行手位、腳位、不同舞種的風格、神韻、舞蹈感覺等訓練。
舞蹈組合以及編排,最重要的不是技巧和難度,而是讓老年學員動作規范,揚長避短,盡快掌握舞蹈風格和神韻,將音樂節奏與動作的協調性做到最好。
老年舞蹈愛好者從不規范、隨意性很大的廣場舞鍛煉開始,慢慢感覺不能滿足自己審美的需求了,就想到老年大學找專業舞蹈教師學習規范的舞蹈,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舞動美感和舞蹈技術。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套自己的教學規范,且要提高站位,將國家倡導的主題思想貫穿在舞蹈教學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為老年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不少老年學員已經在老年大學學習舞蹈多年,有了一定的基礎,原始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就要求舞蹈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進一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沒有老年舞蹈教學經驗的教師,要謙虛好學,認真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老年學員一起,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作為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老年大學設立舞蹈教學就是為廣大老年群體服務的。在教學服務中,師生的思想境界要共同得到升華,身心達到健康。真正做到服務社會,助力文化繁榮,為創造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