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春
摘?要:我國經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星海。在經典詩文的熏陶和感染下,能汲取中華優秀文化,增長智慧,陶冶情操,提高鑒賞力,從而進入詩意的境界。為讓學生在記憶的黃金時期,以最感性快捷的方式獲得經典古詩文的基本素養,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詩意環境;立足課堂,感受詩意教學;活動促進,盡顯詩意風采,讓孩子的童年浸潤在詩意中。
關鍵詞:詩意環境;詩意教學;活動促進
我國經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星海。在經典詩文的熏陶和感染下,能汲取中華優秀文化,增長智慧,陶冶情操,提高鑒賞力,從而進入詩意的境界。為讓學生在記憶的黃金時期,以最感性快捷的方式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素養,提高文化底蘊,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適應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詩意環境;立足課堂,感受詩意教學;活動促進,盡顯詩意風采,讓孩子的童年浸潤在詩意中。
一、 書香布置,創設詩意環境
一踏進教室,濃濃的書香氣息撲面而來,各個角落仿佛被詩化起來。教室前面的圖書角擺滿了同學們每人自帶的,輪流交換讀的經典圖書。圖書角上“書香四溢,浸潤童年”的標語十分醒目。教室四壁的“好書推薦”“經典欣賞”“心語港灣”“詩詞擂臺”專欄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黑板報上每月一期的“閱讀大富翁”活動更吸引同學踴躍參加,力爭成為其中一員。優美的詩意環境熏陶,已成為我班教育、學習的“隱性課程”。學生在這品位高雅、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的環境中學習愉快,啟智心靈,熏陶文化。使班風更正,學風更濃,每個孩子儼然成為“詩化的精靈。”
(一) 好書推薦
這一專欄在我的指導下,每學期更新三次推薦圖書的內容:可以用手抄報、推薦卡、作文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內容引人入勝,形式豐富多樣,圖文設計別具一格,語言生動活潑。今年寒假,我選用了三位同學的推薦圖書:張嘉怡推薦的《戴小橋全傳》;孟雨菲推薦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崔鵬飛推薦的《草房子》。
“好書推薦”專欄的設計,使我班學生讀書方向更加明確,讀書熱情更加高漲。學生的心靈得以浸潤,寫作水平得以提高。
(二) 經典欣賞
“經典欣賞”內容包括:古今經典古詩詞賞析、中外經典名著賞析等。以工整美觀的摘抄、優美的詩配畫,別具一格的讀書感悟等形式呈現。從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歌,從外國名著到中國經典,學生徜徉在浩瀚的經典詩文與名著海洋中,隨浪漫李白遙望瀑布,追豪放蘇軾放歌赤壁,陪寂寞李清照東籬把酒,憶不屈凱勒抗爭命運,觀無奈林沖逼上梁山……
“經典欣賞”專欄的開設,使學生的典范語言得以積累,感悟能力得以提高,擴大了知識面,增強了自信心。
(三) 心語港灣
“心語港灣”就是結合孩子生活實際和重大節日,根據自身特點,寫祝福的話。例如:祝福父母、師生的節日、生日,祝賀班集體獲得優異的成績,同學之間鬧矛盾真誠的道歉,“比學趕幫超”活動中鼓勵的話等。如千縷春風,吹進學生的心田;如萬絲春雨,悄然滋潤萬物。大家用心靈寫詩,妙筆繪畫,展現出別樣的風采。申薇揚規勸經常遲到曠課、上課走神的李志強:“左耳聽右耳冒,在和學習開玩笑!勸你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雷厲風行的班長徐意雯給班級提出兩條響亮的跑操口號:“山中猛虎,海中蛟龍,五四五四,臥虎藏龍。競速時代,五(4)最帥,團結有愛,不可阻礙。”
“心語港灣”開設后,班集體更有向心力,更顯活力。我班每次在學校舉行的各類活動中總是脫穎而出,大家的關系彼此和諧融洽。孩子們懂得了感恩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善于合作,愛心溫暖,思想深邃。這種積極的狀態,不正是教育所要達到的理想境界嗎?
(四) 詩詞擂臺
所謂“詩詞擂臺”就是同學們抓住在學習、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所聞中靈感剎那間的閃現,隨即寫下的詩歌等。形式多樣,題材廣泛。例如:潘凌厲同學在綜合實踐課上觀察蝸牛后寫下:小蝸牛,背著房,一步一步爬高墻。跌下來,又爬上,一點一點往上爬,不怕墻高千百丈。小麻雀,叫喳喳,嘲笑蝸牛是傻瓜。小蝸牛,別泄氣,勝利最終屬于你!
韓蕊希同學記錄班級好人好事時有感而發的:課桌椅,誰擺好?新教室,誰打掃?問張詒博,張詒博搖搖頭;問潘凌鋒,潘凌鋒擺擺手。問了一個又一個,都說不知道。學習雷鋒好榜樣,好人好事還真不少。到底是誰做?嘿!就是不知道。
“詩詞擂臺”的開設有效促進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言運用能力得以培養,增強語感,拓展思維,拓寬視野。
二、 立足課堂,感受詩意教學
以課堂為主陣地,我充分發揮誦讀的功能,始終堅持“以誦讀為主,誦讀與賞析結合,誦讀與書法結合”,如火如荼的地展開古詩詞課堂教學,讓經典誦讀與閱讀、識字、書法等相伴而行,極大地融合到語文教學之中。
(一) 堅持“以誦讀為主”
以新課程推薦的優秀詩詞和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出現的詩文為突破口,還根據學生特點適當增加小古文和《日有所誦》作為補充閱讀篇目進行拓展。
每節語文課前五分鐘的經典誦讀,或領誦,或齊誦,或輪誦,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低、中、高各個階段的語文課堂上,搭建平臺,逐步實施目標。
在低年級詩詞教學中,要求孩子誦讀淺近的古詩、童謠、兒歌,以誦讀與想象為主,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鄉下孩子》。
孩子們誦讀著,體驗著,想象著,一篇篇佳作油然而生,你聽,天真可愛的張子菡在輕輕吟誦:
曾是媽媽懷里/撒嬌的貓咪,曾是爸爸背上/歡叫的馬駒。(一瞬間,學生燦若蓮花。)
捉一只蜻蜓,能放飛美好的心情。含一片葦葉,能歌頌強大的祖國。
刨一車地瓜,撐圓了小狗的肚皮。挖一條蚯蚓,樂壞了饞嘴的小魚。(學生不由鼓起掌來。)
哦,鄉下孩子,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
剎那間,兒童的心智被打開,靈性被啟迪。
中年級以誦讀與賞析為主,培養學生對詩文的理解能力和對詩文意境的領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我在社團活動課帶領孩子學習的《沙與沫》精選,學生在反復誦讀這首散文詩時,理解力、領悟力逐漸增強。
師:孩子們,你們從這首散文詩里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散文詩的句式雖短小,卻給人深深地思索。
生:海洋和沙岸,沙土和泡沫,哪個更永恒?引起了我的思索。
生:我從這首散文詩里感受到閃動著詩人智慧的靈光。
生:當詩人智慧的靈光在閃動時,流淌下來的一定是一汪清泉。
此時此刻,學生的情緒自然流露,思緒自由飛揚。我不由為孩子們的出色表現而驚嘆。
高年級注意通過詩詞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以誦讀和創作為主。
我班學生在學《師恩難忘》一課后,以《感念師恩》為題寫詩,贊美師恩。馬筱涵飽含深情地寫下:田老師,您的恩情比山還重,比海還深!您是天梯,讓我們攀向知識的高峰。您的教育如春雨,悄無聲息,飄進我們的心田。是您,把文學的種子,灑向四方;是您,帶我走進文學的殿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您的教育之恩,我終生難忘。潘凌鋒現代版的《清平樂·村居》,更讓我們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高樓林立,路上疾速車。夢里鄉音互縈繞,紅發誰家夫妻?大兒飆車路東,中女正讀名著。最喜小兒頑皮,桌前擺弄手機。
學生思維的閘門一旦被打開,或寫或吟,獨具一格。學生入文、入情、入景、入戲。
(二) 落實好“誦讀與賞析”結合
為了準確把握古詩文精髓,要求我班學生在中高年級通過多種方式查找資料,知詩題,明詩人,懂詩意,悟詩情,所學課文按照此法融會貫通。學生在欣賞中成長,在積累中感悟。
(三) 落實好“誦讀與書法”結合
我校是省書法特色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把誦讀與書法特色有機結合,收效明顯。例如學生每天二十分鐘練習的書法作品在低、中、高年級分別為五絕、七絕、七律內容,在楷書書寫達到工整、美觀的基礎上,嘗試采用隸書、篆書等字體。毛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臨摹碑帖時也要先誦讀經典詩文,學生在不輟書寫時積累了豐富的詩詞。
三、 活動促進,盡顯詩意風采
(一) 晨誦午讀——展露詩意鋒芒
每天清晨,教室里伴著朝陽傳出學生誦讀經典的瑯瑯書聲,為孩子注入生命的源泉;或師帶讀,或生齊讀、領讀,或自由對讀,這20分鐘的經典誦讀已經成為我班一道靚麗的風景。
晨誦的每一首詩,絕大部分經過老師的再加工,變成師生緊密相連的詩歌,切合孩子當下的生命。午讀,就是每天中午堅持半小時的經典閱讀,引導學生走進名著,走進作品,走進作者的內心,為寫作做準備。
(二) 節日送詩——奏響生命樂章
每一學期選擇不同的節日詩送給孩子,形成了以詩啟智、以詩育德、以詩塑美的良好局面。
下面這首詩是母親節來臨之際,整理送給我班孩子的歌頌母親的小詩:
母親的愛
在我蹣跚學步的時,
母親的愛是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每晚縈繞我的腦海。
在我上幼兒園時,
母親的愛是一雙雙長長的筷子,
每天為我夾美味的菜。
現在,母親的愛是羅盤,
為我在茫茫大海指明方向。
母親的愛,是句句囑咐,
教育我認真學習,天天向上。
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母愛猶如遮雨的傘,仿佛清涼的風,還像月亮那樣嫻靜優美。在孩子們不斷成長的路上,母親給予孩子的愛如陽光雨露滋潤著他們健康成長。老師吟誦的詩激起孩子們內心的共鳴,其他的孩子紛紛效仿,進行創編。一句祝福滋生出無數個祝福,一首小詩演繹成幾十首詩歌!“節日送詩”奏響了孩子們生命的樂章。
孩子們賞析著詩詞的韻味,呼吸著詩詞的氣息。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傳遞著古詩文的神韻,伴著孩子們美好地成長,讓詩意浸潤孩子的童年。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
[2]王崧舟.王崧舟與詩意語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