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花
摘?要: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歷程中,大多數的學校都按照原有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但很顯然時代在發展進步,如果教育模式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就會被淹沒在時代發展的大勢中。學前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那么探索幼兒德育教育的新內容與新發展就顯得刻不容緩。本文旨在順應21世紀的時代發展,扎根實際研究幼兒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參考相關文獻,研究在新形勢下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分析新形勢下的幼兒特征,結合實際,探索更合適現代幼兒發展的德育教育方法。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德育教育;結合實際;幼兒;研究方法
一、 新形勢下學前教育專業開展德育教育研究的概述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中國歷來都主張“以德服人”,歷史上流傳下來就有“仁義禮智信”,有“孔融讓梨”,有“長幼尊卑”等等說法,自古以來人們也一直主張以禮待人,由此可見,中國的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德育為先。在現代,德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時代發展的今天,德育教育很明顯順應時代發展大勢,也更為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目前關于德育有兩種說法,廣義的德育指的是包括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在內的一個總稱。狹義的德育指的是學校教育,即專門為教育幼兒開辦的學校和機構等所進行的教育。那么幼兒教育也分為兩個含義,從廣義上來說,是人類做的一切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情感、認知、性格等方面發展的具有一定目的性的社會活動。在狹義上,幼兒教育專指幼兒園和專門為教育幼兒的機構的教育。在中國,幼兒教育屬于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和學校教育一樣,幼兒園的教育也越來越進入系統化的軌道,所涉及的內容也越來越專業,能根據新時代幼兒的生活特點開展教育研究,制定政策和措施,與時俱進地進行幼兒教育的研究與改革。
二、 新形勢下學前教育專業開展德育教育研究的背景
隨著社會進入新時代,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各項事業的發展都很迅速,但與此相對的,在一切都向前發展的同時,道德卻在一步一步地倒退,人們往往越來越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才藝學習,而忽略了孩子們的道德教育,正因為如此,學前教育專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研究旨在豐富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們深入研究自己的專業,找到自己與幼兒溝通的契合點,有利于學生在今后幼兒的德育教育中更加的專業。
三、 新形勢下學前教育專業開展德育教育研究的目的
幼兒教育是我國的學校教育的基礎部分,也是幼兒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對兒童進行的德育教育也是培養幼兒品德發展的起始階段,所以在幼兒階段進行品德教育有著其他階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學校的課堂相對較為枯燥,學前教育是一個很生動的課程,但是如果只在三尺講堂講述這門專業,有點過于局限。開展本次項目,旨在帶領學生進一步融入自己的專業,將在課堂上所學所思用于實踐,通過自己實際的動手操作完全消化理解自己的專業知識,鞏固學生的本領。為學生畢業盡快融入工作環境提供一個合適也合理的契機,讓學生在本次項目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學生畢業之后融入行業做一份保障。
四、 新形勢下學前教育專業德育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要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德育教育的內容也在與時俱進地發生著變化,時代的要求、社會的性質、教育的目標和社會的現實情況等都深深地影響著幼兒德育教育的方向和內容?,F階段幼兒教育相對于之前的老式教育內容廣泛,學前教育專業更應該深入探索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本次研究歸納起來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通過深入研究每個年齡段幼兒的性格特征和行為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方案
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性格特點是不同的,想要深入了解幼兒,融入幼兒就必須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劃分幼兒的脾性特色,因地制宜制訂德育教育計劃,探索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行為習慣,根據不同的習慣制定德育教育指導策略。這項內容將帶領學生深入幼兒園的小班、中班、大班,做實際的研究考察,根據在不同年齡的班級內,根據幼兒的行為習慣、說話方式、做事方式,形成報告模式,回校之后進行討論分享。每個人分享分別與小班、中班、大班幼兒進行交流時,孩子們的不同特點等等,包括趣事都可以拿來分享,這樣能進一步地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例如:在小班組織幼兒玩“小貓釣魚”的游戲時可以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把小朋友分成三組,每組十二人,每次每組上四個人,每人只能釣一次,在十分鐘內看哪組釣的魚最多。讓幼兒在游戲中懂得分享與合作。
在中班,組織“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活動中。先由教師出示場景掛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在商場里,我們要注意什么?在幼兒園里,怎么做才是有禮貌的小朋友?”然后組織幼兒自由結伴練習禮貌用語,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最后由全班幼兒推選出誰是最有禮貌的小朋友。通過此項活動讓幼兒了解禮貌含義,并愿意積極參與和認真去做好一件事。讓幼兒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責任,體驗自己的價值。也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在大班,讓學生帶領幼兒學習幾種情緒調節的簡單方法,鼓勵幼兒有意識地讓自己保持較好的心情。在活動中,準備一些表情面具,并逐一出示每個面具,讓幼兒做出和面具中一樣的表情。分別請幼兒說出各種表情都是因為什么心情引發的。教師:假如你非常心愛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你的心情會怎樣?(請3~4名幼兒講述)引導幼兒說說當碰到讓自己生氣或不高興的事時要怎么讓自己高興、快樂起來?然后通過帶領大班幼兒做表情活動讓幼兒了解情緒是可以自我控制和調節的。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二) 通過家園深入溝通,探索幼兒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在幼兒的德育教育中,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有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甚至比學校的教育方式更加的實用,這就需要學生們探索家長的教育方式,實現家園共育,促進家庭德育健康發展,推進學校文明建設和社會文明建設,形成良好文明道德風尚。帶領學生參加幼兒的家長會,在會上探討日常幼兒教育中家長們的有效小妙招,也向家長分享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指導家長在家中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并讓學生與家長深入探討學習,如此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很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家長的一些心理,更加有利于學生在日后的德育教育道路中前行。
(三) 豐富學生自身德育素質以帶動幼兒德育教育水平提升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豐富學生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素養勢在必行,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自身素養,學校經常帶領學生學習《國學》《三字經》《幼兒禮儀教育》等活動課程,幫助學生獲得中國傳統禮儀和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等常識。引導學生通過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去領會中國的傳統禮儀。讓學生們通過以身作則的教育幼兒。
(四) 帶領學生深入幼兒園實踐以探索幼兒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帶領學生深入幼兒園,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是非常行之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環節。組織學生參加幼兒園教學活動,體驗真實的幼兒德育教育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培養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找到自己與周圍人和環境所相處的適應點,這需要老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教會幼兒生活的規則。例如:不可隨地丟垃圾、不可隨地吐痰、在圖書館等安靜的場所不可大聲喧嘩等等這些道德規范都需要教會幼兒。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在生活中形成慣性定律,垃圾就應該扔進垃圾箱中。
(五) 帶領幼兒參加集體勞動,在勞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如何讓幼兒適應集體生活,學會與別的幼兒友好相處,從集體生活中培養幼兒關愛他人,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中職生是以組織集體活動來培養、教育幼兒的。在集體活動時,對幼兒進行簡單的任務分配,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享受勞動帶來的滿足感和自己勞動的成果,體驗勞動的快樂,教給幼兒勞動的經驗技巧,并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以及在勞動中的合作關系,培養幼兒對勞動的認識,讓幼兒知道勞動來之不易,懂得愛護勞動成果,愛惜身邊的一切事物,不隨意破壞他人的勞動成果,愛惜公共財產等。由此培養幼兒的思想情感,培養出充滿愛心的孩子是德育教育的第一步。
(六) 開設德育專題講座,提升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專業水平
為了提升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水平,可以邀請幼教專家為學生開設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幼兒階段德育內容和相應的解決幼兒園德育管理問題的對策,提高學生德育方面的素養。在講座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提問時間,提出自己所遇見的在幼兒教育中的問題,聆聽專家給出的解答,豐富學生們的專業知識。
綜上所述,幼兒的德育教育尤為重要,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者就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從學生入手,培養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是必要的,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那么簡單,這份工作擔負的責任更為重要。從課本到實踐,能夠學習到很多學校學不到的知識,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根據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幼兒的心理變化等現實因素才能制定出適合現代幼兒的德育教育方案,有利于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學生日后參加工作。
參考文獻:
[1]陳雪梅.對幼兒園德育的思考[J].教育藝術,2015(8):30
[2]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1237.
[3]黃人松.學前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伍海虹.論當代幼兒德育內容的新亮點及有效方法生活教育,2011(10):85-87.
[6]于佳.對幼兒德育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