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賢良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西方外來文化的滲透和沖擊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也開始發生變化,我國傳統的教育文化受到挑戰,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異逐步凸顯。因此,深刻反思我國當下教育弊端,分析產生差異原因及明確改革的方向是降低差異、提高我國教育質量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中外教育;西方文化;傳統;文化差異
教育,事關國家未來興衰、民族興旺崛起。縱觀世界各國,特別是以美英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他們擁有世界名校的數量是其他國家合起來的幾倍,他們獲得世界級榮譽的人才更是數不勝數。相比之下,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人口第一、地理面積位列世界第三的大國在教育事業上的發展和成就卻如此落后與匱乏。
面對這樣的差距,我們不禁產生疑問:產生差異的原因是什么?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具體差異都是哪些方面?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呢?下面,我將從中西方教育產生差異的原因及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具體差異等方面進行研究與反思,希望能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些許參考。
一、 中西方教育產生差異的原因
我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因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地位,所以當儒家思想逐漸演變為封建統治者穩固江山、統一思想的利器時,固定的學習模式和學習內容以及保守統一的授教方式都嚴重遏制了文人學者們自由發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雖然現早已進入新世紀,但儒家思想中的封建因素依然影響著我國現代的教育事業,比如:應試教育機制的呆板、教育理念的嚴重偏差、受教育的目的過于世俗化功利性等因素也依然成為制約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絆腳石。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因大部分國家歷史較短,受歷史文化影響較少,加上他們所處的環境與我們不同,所以就導致他們接受的教育更是異于我國。一般來說,我國儒家思想提倡謙遜、溫和、順遂,而西方國家則提倡勇敢實用與創新。特別是在經過文藝復興運動、工業革命運動的洗禮,他們看到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好處后,對人權自由、科技創新、國力強盛的要求也更高了,所以西方發達國家開始逐漸重視教育的實用性,他們建立一系列先進的教學制度,將工商等行業業融入校園,大力支持學生自主探索和發明創造,并為之提供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和獎勵政策,讓學生在輕松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二、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具體差異
(一) 教育理念不同
我國的教育要求學生尊師重教,但更多時候是要求學生服從于教師的安排,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階級制度的體現。但凡有與老師觀點或步調等不一致的行為都將被視為另類,甚至會遭受來自教師、學?;蚣议L的懲罰。繼而許多學生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及質疑探索的勇氣也就被扼殺在了教師、學校、家長的威嚴和強勢中。此外,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功利性太強,許多父母對待孩子無一不是抱著“盼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他們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出人頭地、光耀門楣;他們喜歡相互攀比,不能接受孩子過于平凡,過度插手干預孩子的成長。加上我國現在盲目膜拜追星的人越來越多,考研、考公務員的隊伍越來越大,許多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嚴重扭曲,我國的教育事業面臨著滑坡的危險和嚴峻的考驗。
西方教育的尊師重教卻是基于教師與學生權利與義務都平等的前提下,由教師去引導學生主動重視學習。教師不會依仗教師的身份對學生施加壓力,師生之間可以隨時在課堂上向對方發出提問。他們將學生都視為獨立體,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對問題的探究能力。而且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相互尊重,他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精神,善于遵循孩子們的天性去耐心引導。對比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小心翼翼和過度寵溺,西方的家長們會鼓勵孩子們去嘗試一些冒險的活動,以此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 教育制度不同
我國地域寬廣、各地發展不均衡,目前實行的是全國9年義務教育制,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的12年義務教育相比還暫時處于落后的狀態。西方發達國家很注重公平教育,特別是美國,他們對待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所以在美國基本上看不到標有“重點”字樣的學校和班級。此外,美國學校的課程設置標準與要求也與我國不一樣,目前我國各級學校課程設置標準和要求都是按照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即使有地域或民族差異,其變動差異也不大。而在美國,國家對學校的課程設置只有一個簡單且較為核心的基本要求,具體的課程設置標準是由美國各州及各學區的教育委員會聯合各個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置,因為他們普遍覺得標準統一不利于學生自由發揮。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國因受西方國家的影響而仿照西方高校采用學分制。但是相對于我國大學生必須要堅持完成4年課程來說,西方國家的學分制更為靈活和實用,只要提前修完學分就可以選擇提前畢業。而且在美國的社區大學中,只要學生完成2年的基礎教育,就可以憑借優秀的成績轉入普通大學或世界名校繼續進行深修。
(三) 教育活動主體不同
在我國古代,因階級制度森嚴及受尊師重教的封建觀念影響,教育活動的主體通常都是指教師。隨著近幾年各國文化交流,我國逐步建立了“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雖西方發達國家保持一致,但是在實際運行和操作過程中,我們的課堂依舊以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活動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的受教育行為依舊被限于聽教師講課、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等,其主觀能動性較差,基本上都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
在西方教育活動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助力劑”和“引導員”。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針對書本和教師所提出的任何內容隨時隨地提出自己的疑問,而且教師還鼓勵學生去翻閱資料論證自己所質疑的問題。比如美國的教師在教授知識時會提前翻閱和查找大量的資料選取合適的課題,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課題去自行尋找答案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關注學生們完成任務的情況、存在的問題,然后在適當的時間給學生做出引導即可,剩下的學習全部交給學生,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查詢問題的能力。
(四) 教育內容和方式不同
我國大多是以校園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教學主體、以統一教材為主要學習內容的封閉式教學模式。但在西方,他們的中小學沒有統一教材,而且同一個學校同一年級不同班級中所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樣,而他們所學習的內容大多取決于各個班級教授知識的教師,甚至在美國的一些高校里,由于他們比較注重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學生學習的內容及教材均由學生自己選擇,這也就顯得他們的教育更為開放和自由。
在教育方式上,探究式學習和實驗操作從基礎教育開始就是他們常用的教學方式。其中,以美國的STEAM教育尤為著名,該教育主要涉及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這5個方面的學習內容組合。其特征是充分結合了書面知識和實際操作的雙向學習。他們通過引入3D打印機、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可以近距離地去研究和實驗,既增加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又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興趣,繼而可以讓他們在不斷地論證、驗證的實驗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如有學生在征求教師的同意后,還可以去商店、銀行、工廠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和學習。而在我國,雖然是教師講學生聽,但學生空有一套理論知識,卻沒有可以實踐證明理論真偽的機會,所以在我國就產生了一種社會怪象:許多大學的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遇到家中電路故障卻無從下手。其次,因西方教育強調平等,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和教師間的相互提問和辯論也是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會讓學生們組成討論小組去集體探究問題,以此能增加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頻率和課堂中集體討論學習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由于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異,中國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過于看重學習成果和時效性,例如,在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習慣讓學生套用公式去快速解題。而西方教育則看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他們要求學生在解題前先去全方位了解該公式的由來和規律,甚至他們還鼓勵學生去大膽質疑偉人們所總結出來的成果,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也是與我國教育方式有差異的一點。
三、 對我國教育發展的思考與啟示
通過對比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異,我們應該認真進行反思。首先是教育理念,學校教育行為不應摻雜太多社會上的不正風氣,特別是在當今世人價值觀、人生觀普遍扭曲的情況下,學校更不應盲目地追求升學率,將教育商業化,功利化,偏離教育的核心軌道。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們應該學習西方父母教育孩子的精髓,學會放歸孩子天性,增強孩子自身能力建設,與學校合力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其次是教育主體和方式的改變,教育的根本意義就是以育人為主,無論教師怎樣靈活多變的教,學習的主體肯定是學生,所以我們要嘗試給學生放權,通過建立開放平等的課堂氛圍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勇于探討的興趣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讓知識多“接地氣”,善于將學習內容引入生活,為學生提供實地觀察和實際操作的機會,以此增加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與創新者。最后是教育制度的設置,只要是可以有效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時效性的制度都可以被我們所用,這也是推動我國教育的一大益處。
四、 結束語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彪m然我國現在的教育事業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但是拋開歷史遺留下來的糟糠,我國傳統教育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寶藏。而且西方教育文化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毫無缺陷可言,隨著近幾年中國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西方列國也開始學習中國文化,這就說明了我們在面對自身缺陷和這些差異時,只有做到取長補短,互惠共贏才是推動中西方教育文化共同發展的法寶。
參考文獻:
[1]金璐.淺談中西方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J].成功:教育版,2008(7):126.
[2]蔡立穎.淺談中西方文化差異[J].今日科苑,2007(24):218.
[3]劉菊玲.《愚公移山》與《老人與?!氛凵涞闹形魑幕町愄骄縖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3):97-100.
[4]黃曉萍.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6(8):28-29.
[5]李亞,周俠.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與啟示[J].科教文匯,2007(2):51-53.
[6]錢興.中西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08(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