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在企業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由于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需要對當前的項目進行改造,需要確立安全評價標準與管理體系。基于此,本文將通過評價角度、評價指標兩方面探究項目改造的安全性評價,同時以管理流程、管理機制為切入點,探究建立健全項目改造的管理體系,旨在全面提高項目改造的質量,保證工程與施工人員的安全性。
關鍵詞:項目改造? 安全性評價? 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X92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5(a)-0030-02
在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下,項目的改造都需要進行系統的安全性評價,并通過恰當的管理體系加強對項目的管理,從而實現對項目改造的統一管理,增強施工的安全性。本文通過完善安全評價標準、項目管理體系,保證項目改造工作順利實施,保證改造活動符合國家標準,實現企業項目改造的最終目的。
1? 改造項目的安全性評價的思考
1.1 確定評價角度
為了能夠更好地分析項目改造的安全性,需要確定評價角度,具體的角度內容如下。
(1)改造的必要性。任何項目的改造都有具體的原因,其原因即為改造的必要性,包括設備內部問題、項目缺陷問題、法律標準變更等。其中,設備內部問題、項目缺陷問題都屬于內部因素,如果發生這兩種問題就會帶來安全威脅;法律變更則屬于外部因素,如果與項目相關的法律條文發生變更,則說明項目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標準,所以必須進行項目改造。
(2)實施的可行性。為了能夠保證項目改造順利進行,在分析必要性結果的基礎上需要深入分析其實施的可行性。如:項目所涉及的范圍較廣,一旦進行實施以后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影響,電廠系統改造一般多為增加管線、閥門或控制系統中的邏輯變更等,應充分考慮隔離措施;環境因素,對于部分工程來說,冬季溫度原因不適宜施工改造,所以需要選擇恰當的季節實施項目改造。
1.2 明確評價指標
項目改造的安全性評價需要明確具體的評價指標,從正確的評價角度出發,配合恰當的評價指標,能夠保障項目改造安全性評價分析的準確性:
(1)項目改造的必要性,其指標包括:項目中備件的供停、項目實際故障率、外部信息反饋、反技術壟斷與相關法律變更;
(2)項目改造實施的可能性,其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有無施工窗口、改造成本的高低、項目改造環境的優劣、是否具有技術支持、廢舊材料處理的難易程度;
(3)項目改造后新設備運行以及維護的便捷性,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維修是否可達、維修備件的供貨時間、維修人員的綜合能力、檢修周期的長短、檢修工具是否齊全等。
總體而言,在項目改造的過程中,只有依據上述標準評價每一個改造的環節,才能夠保證改造工作順利進行,使項目能夠經過改造提高質量并延長使用壽命[1]。
2? 改造項目的管理體系的思考
2.1 制定管理流程
在項目改造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加強管理,完善管理體系,需要制定管理流程:
(1)項目改造申請,由項目改造申請人提出改造申請,原則應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為糾正已知的或潛在安全故障,減少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為提高系統,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為滿足單位安全法規,工業安全法規,防火準則和其他有關法規的要求;同行經驗反饋等。申請內容應包括起因、背景和存在的技術問題,提出建議的改造方案,范圍和實施條件,并進行改造必要性,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分析。對于用于提高安全水平或上級監管單位強制要求的技改項目,在技改申請提出時均需要進行經濟合理性分析;對于提高經濟性的技改項目,經濟合理性分析要以投入產出比的分析為主,分析內容包括預估投入費用組成,預估產生的效益及計算方法等。技改申請提出時應進行風險分析,分析內容包括項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項目的建設方案,項目驗證試驗及風險等。
(2)項目改造審批,技術責任部門負責項目的調研,進行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等審查,給出初步評審意見。審查會審批時應全面考慮改造涉及的各個方面,審查組需對內容中的風險分析、經濟性分析等內容進行審查,最后由審查組組長根據討論結果給出項目的專業組審查意見。對于已同意改造的項目由工程改造申請部門提交公司技術委員會進行專題審查,形成終審意見。工程改造項目申請由技術責任部門負責人批準生效。審查結論不是“同意改造”的項目申請,應形成明確的未批準理由,項目改造申請人填寫審批意見,關閉本次申請。
(3)項目改造實施,改造實施包括實施準備、現場實施。實施責任部門應指定實施工程師,待設計方案的設計文件審批表經各部門審查會簽生效后,實施工程師開始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現場實施應具備:詳細的設計文件經相關審查部門會簽生效;現場實施文件已批準;需國家有關當局批準的改造,已獲得同意實施的批文;改造所需的物項誰備材料全部到場,并檢驗合格;現場狀態滿足實施要求。實施責任部門負責改造項目實施的組織管理,應嚴格按照批準的設計文件,施工方案和管理程序進行施工。
(4)項目系統調試,在完成現場施工和單體調試后,應由技術責任部門組織系統調試試驗,系統調試必須按照生效的試驗程序進行,項目的技術責任部門組織編制程序,系統運行部門應協助審查調試程序中的試驗步驟內容。調試過程中項目改造申請部門、運行責任部門和實施責任部門應全程參與。調試結束后參與的相關部門應對試驗結果予以確認,并在報告單上簽字。
(5)項目改造驗收,改造驗收包括驗收和可用性檢查。實施責任部門負責組織現場實施驗收,并填寫“項目改造現場實施驗收單”。驗收時,改造工程師根據被移交部門的意見對需要進行可用性檢查進行判斷。實施驗收單的簽署即表示該項目可以向生產部門移交,最終由系統及設備的運行責任部門完成系統移交的確認。
(6)項目改造實施移交驗收后一個月內,實施責任部門應完成整理施工工作包,包括施工記錄、施工質量計劃和調試記錄等資料,編制施工報告。項目改造實施責任部門負責組織編制項目施工竣工圖,并確認竣工圖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竣工圖應加蓋竣工圖章,圖章內容包括:編制單位、編制人、技術負責人、編制日期、審查單位、責任工程師。
2.2 健全管理機制
為了能夠加強企業對改造項目的管理,需要健全管理機制,并將其落實在具體工作中:
(1)控制改造物項。項目改造所使用的物項決定了改造工作能否按期完成,因此實施改造之前,應對工作期間使用的備品備件進行清查,確保改造工作順利進行;
(2)控制改造文件。管理項目改造的文件是展現改造工作程序化、規范化、信息化重要指標。同時,加強對改造文件的管理還能對改造項目進行校準、審定等工作;
(3)控制改造設計。項目的改造設計在實際施工中具有重要意義,直接影響著項目施工的質量,所以加強對改造設計的管理,保證改造設計的科學性、經濟性與實用性;
(4)控制改造技術。施工技術是改造設計變為實物,所以只有與設計相對應的技術能夠保證改造項目的質量,如焊接技術的溫度、切割技術的范圍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大了企業對改造項目的管理,為提高改造質量提供保障[2]。
3? 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改造是社會、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改造過程中要完善安全性評價體系以及管理體系,為保證改造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以此為基礎,項目的工作人員在施工中明確安全評價的角度以及評價指標,同時制定了系統的管理流程,健全了管理機制,對于項目的安全、高質量改造提供了制度保障。所以,在改造項目中,工作人員可以將文中的措施應用在具體工作中。
參考文獻
[1] 吳姍姍.歸去來——由鄭州油化廠改造項目談產業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J].建筑知識,2017(15):1.
[2] 王東東.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項目的風險評價和利益分配[D].長安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