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開光 吳杰
摘? ?要:燃煤電廠屬于我國主要發電廠之一,在燃煤脫硫期間會產生一系列污染問題。當前多數地區都已將煙氣脫白納入到大氣治理指標中,燃煤電廠在生產期間必須減少煙氣排放含濕率和溫度,對煙氣中飽和水蒸氣進行收集,以此減少硫酸霧、可溶性鹽等排放。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分析燃煤電廠濕煙囪白煙機理及治理方法,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起到參考性價值。
關鍵詞:燃煤電廠? 濕煙囪? 白煙? 機理? 治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X701.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5(a)-0142-02
燃煤電廠煙囪中所排放的濕煙氣直接接觸低溫環境之后,在降溫期間會產生水蒸汽飽和凝結,對光線產生散射和折射作用,但是煙氣呈現出灰色或者白色。我國多數煙氣脫硫采用濕法脫硫技術,特別是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技術。煙氣經過吸收塔凈化處理之后,溫度會降低至50℃,并且從高溫干煙氣逐漸轉變為低溫濕煙氣,在進入到大氣環境中會凝結為液滴而產生白色煙羽。此煙羽對環境質量危害比較小,但是會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1? 白色煙羽排放的影響因素及消除機理
煙囪中的煙氣呈飽和狀態,在遭遇低溫環境后會迅速冷卻,水蒸氣會凝結為液體,降低煙氣透射光率,導致煙氣出現冒白煙現象。煙氣在大氣環境中擴散會持續降低水蒸氣濃度,提升陽光透射率,降低水蒸氣飽和溫度和分壓力,出現再次蒸發問題。在標準大氣壓下,不同溫度條件下飽和煙氣含濕量曲線見圖1。圖中數據取值來自空氣密度表。經過吸收塔凈化之后,煙氣轉化為低溫飽和濕煙氣,從煙囪排除煙氣之后,由于處于低溫環境,導致煙氣中水蒸氣轉為液態,產生白色煙羽。隨著煙氣溫度持續降低,含濕率飽和,會持續生成冷凝液。煙氣溫度降低至環境溫度時,含濕率處于非飽和狀態,此時白色煙羽消失。煙囪出口煙氣溫度、環境濕度、煙氣速度等都會影響白色煙羽排放。白色煙羽排放現象會隨著環境溫度的下降而愈發明顯,此時治理難度比較大。當環境濕度比較大時,無法及時擴散煙羽中的水分,擴大煙羽影響范圍。煙氣速度也會影響白色煙羽排放長度,從上述分析能夠看出,燃煤機組負荷量、煙囪出口直徑也會對白色煙羽排放造成影響。
從圖中能夠看出白色煙羽的消除機理。導致燃煤電廠煙囪產生煙羽的主要原因在于降低溫度期間,水蒸氣處于過度飽和狀態,此時就會產生冷凝水。當白色煙羽消除之后,在降溫期間應當確保煙氣含濕率比過飽和狀態下的含濕率低,此時就不會產生冷凝水。圖2為煙羽消除機理。在溫度降低期間若沒有處理煙氣,就會導致其產生冷凝過程,出現白色煙羽。當環境因素不變,為了將白色煙羽進行有效消除,必須處理吸收塔凈化處理的煙氣。
2? 白色煙羽治理措施分析
由于白色煙羽消除機理在于降低吸收塔出口煙氣溫度,這樣能夠降低煙氣含濕率。為了減少煙氣含濕率,就必須提升煙氣溫度。白色煙羽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煙氣加熱技術
此種加熱技術主要包含間接換熱加熱方式和混合加熱方式。(1)間接換熱加熱方式包括蒸汽換熱加熱,熱管換熱器等。其中熱管換熱器是由熱管受熱之后吸收熱量,將其傳輸到管內工質。工質吸熱之后會生成蒸汽,在壓差作用下蒸汽會上升到放熱段。由于管外冷卻作用導致蒸汽冷凝向外凝結散熱,此時借助重力能夠使冷凝液回到受熱段。經過多次往返之后,熱流體熱量會傳遞到冷流體進行加熱。蒸汽換熱加熱主要是將蒸汽換熱器安裝在吸收塔出口煙道,通過高溫蒸汽對吸收塔低溫凈煙氣進行吸收,以此提升煙氣溫度。(2)直接換熱加熱方式。此種加熱方式主要包含熱二次風混合加熱和其他混合加熱技術。其中前者主要是在通過鍋爐熱二次風裕量,從空預器中抽取熱二次風并注射到凈煙道中,此時會與凈煙氣混合,以此提升煙氣溫度,并且提升煙囪排煙高度。后者主要包含熱空氣混熱方式和直接加熱方式。然而上述加熱方式未實現工程應用。
2.2 煙氣冷凝技術
(1)間接換熱冷凝:此種冷凝技術主要是將一級冷凝換熱器設置在煙囪和吸收塔之間,冷凝原理主要是降低飽和濕煙氣,并且使濕煙氣呈現為液態,此時會提升霧滴濃度。將水收集系統設置在冷凝器中,此時就會同時消除煙氣和霧滴。
(2)直接換熱冷凝:此種方式主要應用噴淋降溫方式。1)凝聚節能減排技術。將漿液冷卻換熱器加設在脫硫塔頂層漿液泵出口,降低噴淋層漿液溫度并且與煙氣直接接觸,在降低煙氣溫度之后會通過除霧器進行除霧處理。漿液冷卻換熱器冷卻水從板內流動,漿液從板外流動。由于在應用板式換熱器時會產生堵塞問題,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由于傳統板式換熱器通道直徑為3mm,堵塞率比較高。因此在設計冷卻換熱器板時應當將間距控制在30mm以上,并且按照吸收塔運行狀態對板間距進行調整。在設計循環泵入口濾網孔徑時應當控制在30mm以內,在漿液進入換熱器之前,可以利用入口濾網攔截大塊固體。其次,在漿液循環泵出口漿液管段上串聯漿液換熱器,并且平行布設換熱器板片和漿液流向,將漿液側流速控制在2m/s,在運行期間能夠避免漿液沉積。當漿液換熱器停運時,排漿期間會產生石膏沉淀問題。此時就需要通過自動清洗裝置對換熱器表面進行清洗。最后,將壓力測試元件安裝在漿液換熱器漿液側出入口,以此降低堵塞發生率,通過壓力報警設置可以實現預測預警。如果地區環保部門對吸收塔煙氣溫度有特殊規定,則需要設置備用漿液換熱器。在清洗期間采用備用漿液換熱器,這樣能夠確保煙氣溫度滿足相關要求。
2.3 煙氣冷卻除水技術
將冷卻凝結塔串聯到傳統脫硫吸收塔,這樣能夠對凈煙氣飽和水蒸氣進行回收,此種技術原理主要是將飽和凈煙氣注入到冷卻凝結塔內,之后通過冷卻循環水和旋匯耦合裝置進行換熱降溫冷凝,之后經過噴淋水捕集進入到底部水池,除塵器將小液滴收入到水池。如果塔底水池液位超過極限值,利用溢流管可以將冷凝水轉移到緩沖箱內。將循環冷卻水泵安裝在緩沖箱上,可以實現冷凝降溫度,以此實現冷凝水循環系統運行。利用緩沖箱冷凝外排水泵可以收集多余的冷凝水。經過循環冷卻水降溫可以將熱量轉移到冷凝循環水中,之后轉移到循環水箱后借助空冷器實施降溫處理,以此實現熱量循環。
2.4 其他處理技術
由于煙囪白煙形成主要由于水滴對光線的散射和折射作用,所以在白煙治理期間不僅要求降低煙囪煙氣溫度和含濕率,防止水蒸氣凝結為液態。在排放煙氣之前還應當減少自身含濕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圍繞燃煤電廠濕煙囪白煙機理及治理方法展開討論,由于我國在濕煙囪白煙處理方面缺乏統一化治理標準。因此在選擇白煙處理技術時應當考慮實際情況,聯合地區氣候因素、環保要求和裝置運行成本的因素,擇優選擇白煙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1] 單永華.燃煤電廠濕煙囪白煙機理及治理方法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36(9):98-102.
[2] 吳永杰,戴永陽,董凌宏,等.華能楊柳青電廠2×300MW機組濕煙囪煙囪雨治理研究[J].能源環境保護,2015,28(5):16-19.
[3] 曹順安,蘇躍進.燃煤電廠濕煙囪條件下SO_x排放致霾機理分析及治理措施[J].華北電力技術,2017,26(8):54-60.
[4] 廖增安.應用LMGGH技術解決火電廠濕煙囪問題的可行性分析[A].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電除塵委員會.第十六屆中國電除塵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電除塵委員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電除塵委員會,2015:6.
[5] 李悅銘,盧嶼,趙小霞.火力發電廠“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WFGD)后煙囪防腐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電工文摘,2016,13(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