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摘? ?要:目前,水污染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危害,同時也是影響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環境保護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當前水資源帶來的危害,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簡要介紹了秦皇島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面臨的現狀,從政府監管角度,提出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城鎮污染治理、入海河流綜合治理、飲用水和海洋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優化發展格局、綜合管理等行政管理手段和具體措施。
關鍵詞:水污染防治? 河流治理? 飲用水安全
中圖分類號:X5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5(a)-0144-02
秦皇島市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持續改善全市水環境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18年,秦皇島市10個主要河流國控斷面、2個地下水水源地、3個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近岸海域9個監測點位水質全部達到功能區要求,北戴河8個海水浴場主要監測指標達到一類標準比例為98.6%,河流和海水水質均位于河北省前列,為旅游旺季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盡管近年來秦皇島市水環境質量在不斷改善和提高,但距離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較大差距,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結合秦皇島市實際情況,建議通過綜合開展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城鎮污染治理、入海河流綜合治理、飲用水和海洋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優化發展格局、綜合管理等行政管理手段,確保秦皇島市水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提升。
1? 工業污染防治方面
督促工業企業完善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制度,堅持采取“雙隨機”、“點穴式”和“交叉式”執法檢查,加強重點涉水工業企業日常監管。持續推進涉水“十小”、“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發現一個消滅一個,做到“兩斷三清”,永不復產。在工業集聚區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環保部門聯網,確保穩定運行。加大工業集聚區監管力度,有序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強化承接產業轉移區域的環境監管,新建涉水工業項目全部入園進區;建立園區水環境管理臺賬并定期開展污染防治自查。
2? 城鎮污染治理方面
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有條件的要逐步進行提升改造。強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全市所有建制鄉(鎮)所在地,逐步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城鎮、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和工業企業要在全部完成污泥處理設施達標改造的基礎上,持續完善污泥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模式。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確保出水水質達標。全面加強污水管網建設,提升污水收集能力。新建城區建設排水管網一律實行雨污分流;加快全市城區及縣城建成區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完成全部城市建成區建設改造。加強居民生活小區化糞池廢物無害化處理,逐步實現生活小區化糞池無害化處理全覆蓋。
3? 入海河流綜合治理方面
深入開展河湖清理,針對河湖存在的亂倒亂排、亂采亂挖、亂圍亂堵、亂占亂建“四亂”問題,開展清除垃圾、清理違障、清潔水質“三清”行動,實現河湖面貌明顯改善。持續深化“河長制”,逐步實現水面無垃圾、污水無直排、水域無障礙、堤岸無損毀、沿岸無違建的目標,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環境。開展入河排污口優化和規范化建設,對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締。持續推進流域水環境質量提升。推進編制主要河流“一河一策”,嚴格落實治理方案。開展河流生態修復工程,精心打造城市綠色生態系統。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控制,逐步實現全市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整治,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化學農藥替代、化肥機械化深施等減排技術。開展生活垃圾治理、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控,全面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整治甘薯加工廢水污染,規范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管理。
4? 飲用水安全保護方面
規范縣級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建設,對全市縣級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增加生態隔離防護設施,逐步達到環境保護規范化建設技術要求。開展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污染綜合治理,防止各類污水、垃圾直排入河。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違規建設項目集中整治,違規建設項目一律完成取締。做好飲用水源風險防范,建設水質生物毒性預警監測系統和環境風險防控工程。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應急和生態修復工程,對主要入庫河流實施生態整治,在主要河道的入庫口采取生態修復措施,在湖庫上游實施清潔小流域建設、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養林建設、礦山整治等治理措施,保障森林覆蓋率不降低。
5? 海洋環境保護方面
促進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調整沿海地區產業結構,提高涉海項目環境準入門檻。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全面封堵非法和設置不合理的入河、入海排污口。組織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聯單制度和海事、港航、漁政漁港監督、環保、城建等部門的聯合監管制度,提升船舶港口治污水平。提升港口碼頭污染防治能力,完善和實施秦皇島港碼頭、裝卸站污染防治方案,全面提升港口含塵廢水綜合防控水平,積極創建綠色港口。推進海域和沿海地區生態健康養殖,實施水產養殖池塘、近海養殖網箱標準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漁業企業拓展海洋離岸養殖和集約化養殖。嚴格落實海洋生態紅線制度。調查岸線資源狀況、評估重點河口海灣生態安全。
6? 水資源節約保護方面
嚴格水資源開發利用,依據秦皇島市水功能區劃要求,對全市年用水量實施總量控制。嚴格控制深層承壓水開采,開采礦泉水、地熱水和建設地下水源熱泵系統應當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嚴格實行取水許可,遏制地下水超采。對涉水生產企業和水產養殖企業取用水不符合審批要求的企業自備井和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井,一律予以關閉。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復試點,對工業集聚區地下水環境進行評估,對產生有毒有害廢水的工業企業進行檢查,防止大氣污染物間接污染地下水環境,確保農村人畜飲水安全。
7? 優化發展格局方面
完成非法擠占河道管理范圍退出工作,積極保護生態空間。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體系,實行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各縣區完成轄區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已超過承載能力的地區編制和實施水資源消耗或水污染物排放削減方案,加快調整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
8? 綜合管理機制方面
統籌建設水資源與水環境監測網,建立生態環境、水務和海洋部門的環境信息共享機制,統一設置監測斷面,同時取樣、同時監測、信息共享。加快推進主要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進一步完善河流跨界斷面水質、水量雙控制的上下游獎勵和懲罰機制,探索建立跨鄉鎮斷面生態考核制度,深化流域生態補償。定期抽查和公布排污單位達標排放情況,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對予以“黃牌”警示的企業,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依法提請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停業、關閉。積極爭取并籌措國家資金、省配套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按時完成涉水污染防治項目建設。
參考文獻
[1] 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Z].環海洋[2018]158號.2018-11-30.
[2] 河北省環保廳等12部門.河北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Z].冀環水[2017]483號.2017-12-20.
[3] 秦皇島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秦皇島市碧水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Z].市生態委辦[2019]3號.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