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媚
一、前言背景
遼河油田公司開發事業部成立于2017年9月,有員工88人,黨員71人,主要承擔油田公司探明儲量、油氣產量兩大開發管理任務。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引領時代發展的今天,信息化無處不在。黨建信息化平臺推廣以來,為各級黨組織提供了現代化黨建管理及工作開展的全新工具和有力載體,真正實現了由“人力”黨建向“信息”黨建的轉變,開辟開發事業部“智慧化”黨建新時代。
二、具體措施
(一)扎實宣傳培訓,確保黨員“要上線”
開發事業部緊跟油田公司黨建信息化平臺推廣應用進度安排,針對推廣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事業部黨委周密部署,精心編制平臺推廣方案,組織召開宣講動員會,分層分級做好黨支部、黨員層面的培訓,通過“四個步驟”把平臺推廣應用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一是組織部長先學一步。從頂層設計開始,組織部長率先參加油田公司的信息化平臺培訓班,通過7天的培訓,學習掌握平臺的程序、功能,結合本單位黨建工作的實際,設計黨建工作思路。二是黨支部書記再學一步。組織各支部書記、副書記參加上級的學習培訓,通過上機和實踐,全面了解支部工作的內涵,學習支部信息化管理的關鍵內容和實際操作技術。三是黨支部具體工作人員多學一步。開展了黨建工作負責人培訓班,對信息化平臺電腦端和手機端進行專題培訓和指導,對實操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強化支部工作流程。四是組織在崗黨員參與信息化平臺建設。以支部為單位,成立信息小組,支部書記和具體工作人員面對面指導在崗黨員學習黨建平臺操作,保證人人下載、人人登陸、每天簽到、隨時交流,讓黨建信息化平臺成為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僅僅1個月時間,事業部全部黨員就已經安裝并熟練掌握了黨建信息化平臺的應用,實現黨員登陸全覆蓋、培訓全覆蓋、應用全覆蓋,黨建信息化平臺從最初的推廣困難重重,到慢慢融入每個黨員的日常生活。
(二)做實答疑解惑,確保黨員“不掉線”
把信息網絡技術融入黨建業務,線下與線上、“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打造“全天候、開放化、菜單式”的黨員教育新模式。黨員可以隨時根據自身多元化需求通過網上“三會一課”、24小時在線課堂,獲得針對性的信息和資源,以黨員教育內容的豐富性、生動性、多樣性,來提升黨員學習的積極性、針對性和互動性,實現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雙重提高。此外,打破傳統談心活動在固定場地、固定時間的限制,在支部書記和黨員間開展“一對一”網上談心活動,使黨組織能夠及時了解掌握黨員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管理、答疑解惑。搭建“黨務e家”工作交流群,共享工作任務、上級文件、學習資料,經常開展業務在線咨詢和交流互助。面對黨建平臺無法登陸、銀行卡無法綁定、賬號登錄頻繁異常等問題,事業部黨委堅持“一個黨員都‘不掉線”原則,多措并舉“齊上陣”,全力化解各種問題。生產運行科的老黨員魏科長在黨建信息化平臺簽到的時候怎么都無法登陸簽到頁面,在多次嘗試始終無果的情況下,他只好求助黨支部,支部書記得知他的情況,指定支部副書記與他結成“一對一”輔導對子,遇到平臺問題隨時隨地幫他解決。共解決平臺各類問題67個,實現線上繳費100%,線上學習100%,線上辦公100%。
(三)務實融入推廣,確保黨員“愛上線”
每個黨支部都在網上開展各類特色工作,做到“支部天天在線、黨員時時連線”,黨員無論走到哪里,都能隨時看到支部動態。“以前一上現場,黨支部學習、黨支部活動就參加不了,感覺自己無形中落下好多課”,工程技術科的黨員們深有感觸的說。如今,他們通過手機上的石油黨建APP,就能夠在線參與“三會一課”,還可同步閱讀學習資料、分享學習心得,感覺組織就在身邊。在黨支部的引導鼓勵下,黨員堅持每日必登、每日必簽,每日學習黨建微課,閱讀黨建要聞,開展“黨建知識問答”,積極參與油田公司組織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線答題,各支部反響熱烈,黨員踴躍參與,答題不僅可以贏得積分,還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增長知識,提升黨性意識。在線“黨費繳納”功能的上線,讓黨員感受到“互聯網+”時代的便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七一宣誓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等堅定了黨員的共產主義信仰,牢固了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理想信念,給廣大黨員提供了抒發愛國熱情、互動交流的“新天地”。“每日簽到”“在線答題”“在線學習”“七一宣誓”等活動都受到黨員的喜愛和追捧,從最初的很多黨員不會用、不愿用、用不了,到現在的積極參與,讓黨員真正實現“愛上線”。
三、效果意義
通過對石油黨建平臺的宣傳培訓、答疑解惑和融入推廣,開發事業部黨建信息化平臺推廣應用工作切實做到真上線、真使用,從“推廣應用”邁入“常態化應用”階段,黨員無論是出現場,還是外出培訓,都會點擊石油黨建APP,使黨建學習變得豐富多彩。石油黨建APP已經實現支部生活、黨費繳納、在線學習、關系轉接、黨務辦公等全部線上線下同步,黨員們每日簽到上平臺、積分PK上平臺,要聞瀏覽上平臺,推動平臺從“要我使用”變為“我要使用”。黨建平臺已成為黨務工作者的“好幫手”、支部工作的“工具箱”、黨員活動的“新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