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勃寧
摘要:離退休中心辦老年大學無論是從和諧社會建設、城鄉一體建設,還是從老年大學內涵的發展和老年大學品牌作用的發揮上,都需要老年大學向離退休中心一級推進。要確立“終身教育觀”“積極老齡觀”“生活教育觀”“大眾教育觀”等教育觀念,要充分認識到離退休中心辦老年大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老年大學;離退休中心;觀念轉變;離退休教育
作為離退休教育的一個重要品牌,老年大學已逐步家喻戶曉,成為當今老年人趕時髦的一種樂活方式,同時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一、澄清離退休中心舉辦老年大學的認識
(一)什么是老年大學的問題。老年大學更多意義上可以歸入到成人教育的離退休教育系列中,它是針對老年人開展的一種離退休教育的形式。在多年來的實踐和探索中,老年大學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老年人的認可,已經成為離退休教育或者說終身教育的一個知名“品牌”。有的人對老年大學解釋為:“老年大學——老年人大家來學。”這是對老年大學的很好闡釋。
(二)老年大學教什么的問題。由于老年大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因此它的教學內容當然也就不是高等教育的內容,不能像高等教育那樣突出尖端性、系統性和規范性。老年大學的教學內容應當是從老年人的特點和需要出發,結合老年人的生活,使之具有實用性、趣味性、大眾性、生活性和靈活性。就像陶行知先生當時辦“社會大學”時所說的那樣,可以歸納為老百姓的“福祿壽喜”四個方面。所以,老年大學的門檻不高,不需要什么入學考試,不需要多高的學歷層次,只要愿意學習的都可以進來;老年大學的學制也不必明確,學了可以再學,學好了這一門可以學另一門,學員可以永遠不“畢業”;老年大學的學習內容可以非常豐富,只要老年人有學習的需求,都可以成為教學的內容。
(三)對“離退休老年人”的認識問題。“離退休老年人”顯然是包含了所有離退休人員。對于當今社會的老年人來說,在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同樣也會不滿足于“被養”,更多的是需要“敬養”。也就是說,不會僅僅滿足于衣食等物質需求,在一定的需求層次上,更在乎子女的尊重關心、社會的重視照顧、老人間的交流慰藉等精神滿足。任何人的心理發展都是這樣的,老年人也不例外。
二、離退休中心老年大學辦學觀念的轉變
(一)實現學齡教育觀向終身教育觀的轉變。傳統的教育觀把教育局限于學齡期,從而認為只有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而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應突破學校教育的界限,把它擴展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和每一個時段,這就是現代教育提出的終身教育觀和學習型社會的理念。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教育的時空得到了拓展,教育的意義得到了延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老年教育就顯得有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老年人是有閑的一族,相對于其他成年人來說,他們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另一方面,老年人不甘被邊緣化,不甘落后于這個時代,內心有想學習、跟上時代發展節拍的沖動;再一方面,和諧社會的建設也需要老年人參與社會的協調;特別是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更需要充分發揮老年人的作用,讓他們成為維護社會和諧的一支中堅力量。這些方面使得老年教育成為一種社會的需要,各地老年大學的辦學興旺證實了教育是老年人生活的一種需要,把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這已成為老年人的一種生活的時尚。
(二)從消極老齡觀向積極老齡觀的轉變。傳統意義上,人們傾向于將“老齡化”看作是不可避免的生理和心理的衰減和退化。在這種理論下,老年人被看作社會問題的制造者、社會財富的消耗者、社會發展的拖累者。這是一種“消極老齡觀”,是一種“老年喪失觀”。而在2019年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老齡大會上,積極老齡化的概念被寫進了大會的《政治宣言》和《行動計劃》中,在積極老齡觀的視野下,“我們不僅要給生命以歲月,努力實現壽命的延長目標,而且要給歲月以生命,努力實現賦予長壽以質量與意義”。與消極老年觀所不同的是積極老齡觀認為:老年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發展期,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美好的;衰退和發展是貫穿于人生發展的始終的,作為老年期,有的方面是衰退了,但也有很多方面在發展;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老齡化社會象征著人類社會的成熟;老年人口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源。
(三)科學文化教育論向生活教育理論轉變。不能一提教育就是科學文化的教育,就是語文、數學、外語等文化基礎課。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教育就是與他們的生活需要緊密結合的,比如教會他們如何使用計算機,如何上網;還比如如何使他們在休閑的日子里,提高他們的攝影水平;還有如健康保健、烹飪、科學育兒等。老年教育要真正堅持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把教育展開到生活所包含的領域,把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準的水平。”
(四)實現精英教育觀向大眾教育觀轉變。這就是說老年大學的門應向大眾敞開,向所有老年人敞開,讓老年人都能尋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提高老年教育的參與率。不能把老年大學辦成少數知識分子、離退休干部的少數人的小眾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把老年大學辦到離退休中心就特別有意義,有利于老年教育的普及,有利于離退休中心民風的改變。老年人在家有著特殊的地位,通過老年大學讓他們跟上時代的節拍,對于各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種新的風尚的引導,一種新的氛圍的形成。這樣“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有了良好的基礎和可能。老年大學這一離退休教育品牌在各離退休中心遍地開花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這既豐富和發展了老年大學的內涵,也充實了離退休中心離退休教育的內容,實現離退休教育向離退休、家庭、大眾的邁進。
參考文獻:
[1]王習明.鄉村治理與老人福利——河南安陽呂村調查[J].中州學刊,2006 (2):94-97.
[2]李雙玲,周志毅.試析積極老齡化視野下老年教育的轉變[J].中國成人教育,2011 (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