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瑋
摘? ? 要: 高校圖書館智庫研究是近幾年圖書館界研究中一個比較新的課題,尤其在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之后,這一課題引發業內學者的關注。智庫研究本質上屬于知識政治學范疇,本文主要基于政治系統論、智庫系統論等相關理論,客觀分析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建設擁有的政策資源與社會資源,從“供給”“需求”兩個視角探討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 智庫? ? 高校圖書館智庫? ? 智庫體系理論
1.高校圖書館智庫的研究現狀及趨勢
高校圖書館智庫研究是近幾年圖書館界研究中一個比較新的課題,尤其在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之后,這一課題引發業內學者的關注。截止到2019年4月1日,以“高校圖書館智庫”為篇名和主題在CNKI中檢索,分別獲取144篇和183篇文獻,時間分布于2010年—2019年,其中2016年—2019年的文獻量居多,發展呈上升趨勢。在海研網(截止到2018年8月13日)以“高校圖書館智庫”為主題,以中文為限制條件,共檢索到12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社科基金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項,課題名與“高校圖書館智庫”直接相關的有7項,內容主要是對圖書館智庫服務職能創新的研究,以及對數字圖書館聯盟、協同服務的研究,圖書館智庫服務優勢及路徑的探索。在國外研究中,隸屬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外高校智庫之一。胡佛研究所以政策研究為主,以為政府提供咨詢為目標,成為政府的智囊團。除此之外有代表性的哈佛大學圖書館分館Fung圖書館,涉及多種語言且具有地理區域特色的俄羅斯、中國、日本等國的社會科學資料;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斯塔東亞圖書館,圖書館針對智庫建立特色館藏的方式對我們有借鑒意義。通過國內外研究情況可見,關于“高校圖書館智庫”研究依舊是目前比較關注熱點的問題。
目前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展開多是以前的情報服務、學科服務的延伸。以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陜西師范大學最早做學科分析的部門有學科辦、發展規劃辦。作為智庫服務模式的初探,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始嘗試進行學校科研影響力和學科競爭力分析。2016年圖書館新成立研究發展部,進一步展開智庫服務工作,探索智庫模式的發展。2016年12月14日圖書館自辦刊物《圖書館通訊》創刊,主要做圖書資訊信息服務,欄目設置包括焦點關注、閱讀推廣、學科服務、業界動態、工作進展、交流合作、黨團工會、優秀論文8部分。面向對象主要為在校師生、各院系及行政職能部門,定期發布最新研究論文及成果及學科服務進展,例如《2012—2015年陜西師范大學四個ESI前1%學科發展態勢分析》《2016年ESI更新陜西師范大學入選高水平論文統計分析》《2016年ESI六次更新陜西師范大學入選高水平論文列表》《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科研現狀分析》等。
以上反映了高校圖書館在承擔智庫角色時的具體工作,但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和未來發展方向遠遠不止這些。高校圖書館智庫是智庫建設的一部分,基于智庫系統理論,結合高校圖書館特點、自身優勢與資源,依托地區發展程度,探索研究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模式具有創新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及理論意義。
2.智庫及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的界定及特點
智庫是指通過分析研究擁有自主知識產品,從而對公共政策問題提供決策咨詢。理論淵源可追溯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關于“知識與權力”的論述,其中“知識”指意以高校、科研機構為代表的知識理論,“政府”指意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權力,智庫作為啟發明智的思想庫,聯通政學兩界的高端人才,是公共咨詢的“硬”支撐。
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指高校圖書館以資源和服務為基礎,由高校內不同學科領域專家組成,為校內外機構組織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信息服務。智庫服務本身具有分析基礎可靠性、研究方法系統性、立場獨立性、影響廣泛等特點。高校圖書館具有相對獨立性,不隸屬于學院科研機構,沒有直接的利益終突,且具有豐富的資源館藏,獨立性、公益性使其較少受到外界質疑,有利于服務的展開。
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存在兩個梯度層次的服務。第一種是將高校圖書館作為一個獨立的智庫單位,為校內外機構提供服務。第二種可理解為一種“支持服務”,是為智庫提供服務,例如高校、一些研究所院系承擔智庫功能,高校圖書館借助豐富資源為其提供支持服務。相比較,將高校圖書館看作一個獨立的智庫單位對高校圖書館人員隊伍建設、組織能力要求更高。筆者認為,目前對高校圖書館智庫的研究主要限于第二種角色,即支持服務性的研究。但隨著智庫建設及智庫理論的發展,研究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需要同時考慮兩種服務梯度的建設和努力,通過把握高校圖書館與高校智庫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強對高校智庫的支持服務功能。同時,通過高校圖書館自身隊伍專業性的不斷強化,化支持服務為內容主導,向第一種智庫服務努力,以新型智庫的角色進行探索嘗試。
3.基于智庫體系理論的高校圖書館智庫資源分析
智庫依托的資源是其發展的客觀基礎和條件。國際智庫依賴的主要資源有政策資源、國家資源、國際資源、社會資源、項目資源和組織資源,結合高校圖書館的特點,以及智庫系統理論具體分析其所依賴的主要資源,對于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3.1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的社會資源
高校圖書館智庫是智庫建設的一部分,處于社會大環境之中,其擁有的社會資源可通過智庫系統理論進行論證分析。在政治學理論中存在政治系統理論,核心內容是政治系統處在一個環境中,并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會對系統的基礎變量產生作用,系統為了保持自身的穩定與發展,需要采取方法應對;政治系統內部包含多個子系統,它們相互作用以保證系統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同理,可借助政治系統理論,將智庫系統看作一個整體。高校智庫作為智庫的一種,具有廣泛的社會性,需要從社會大環境中獲得支持,并通過有效的運行,輸出智庫成果,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取積極的反饋,才能永葆生命與活力。
具體看,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能從社會汲取各種“支持”,首先是一種需求支持,社會、企業、機構單位在發展中遇到具體問題,向智庫提出咨詢需求,這是智庫接收外界環境影響的一種方式。高校圖書館智庫面對的“支持”對象有:企業、政府、校內高層、其他智庫。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目前圖書館在承擔“智庫”角色、創新服務方面做出一些實踐和努力,主要面向校內高層和學科服務。如在第四輪學科評估背景下進行的我校學科建設績效分析報告;以及以《陜西師范大學ESI提升計劃》為背景為我校材料學科做ESI基礎數據支持等,更深入、廣泛層次的服務并沒有完全涉及。這是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面臨的新挑戰。
第二,高校圖書館智庫及其他智庫同屬于智庫體系,智庫體系內各智庫之際可通過相互聯系、協作、提高資源獲取能力。突破地域、單位、專業、身份的界限,實現聯動互通,汲取更多的資源,促進智庫發展。對此可以思考高校圖書館智庫與高校智庫的關系、與企業智庫、科研院所、黨政部門智庫、社會智庫、媒體智庫之間的關系等。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目前我校現有“一帶一路”建設與中亞研究協同創新研究中心、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陜西師范大學語言資源開發研究所四個智庫①,結合本地區發展特點及“一帶一路”背景,挖掘本校資源學科優勢,助力建設具有院校特色、地區特色的智庫平臺是其智庫建設服務創新的發展方向。
3.2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的政策資源
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依賴的政策資源主要來自國家層面對智庫建設的政策性指引,地方政策的支持鼓勵,以及高校內部對圖書館功能發揮、建設定位的政策支持。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的咨詢制度”。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指出:“我們進行治國理政,必須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廣泛的力量。”2015年中央通過《國家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體現國家對智庫建設的政策性指引。這些政策表明現階段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
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所依賴地方性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對人才、高校的重視與鼓勵。以陜西為例,2017年12月29日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來學校考察調研時提出:“陜西師范大學是大西安高端智庫,要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發揮高端智庫作用,助力西安打造絲路人文交流中心。”智庫的決策咨詢和理論創新活動建立在信息收集和情報分析的基礎上,高校圖書館在這方面具有資源及分析優勢,為高校智庫建設、大西安發展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為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創新提供機遇。
高校圖書館智庫建設依賴高校政策主要體現在對圖書館人員招聘政策、部分服務分析工作的下放調整等方面。近幾年各高校圖書館在招聘過程中注重學科館員的引進,學歷碩士以上,有的甚至要求博士學歷,這一引入人才政策的改變優化圖書館人員結構,為圖書館發展具有專業性優勢的館員提供基礎。資源智庫提供的是知識服務,要求圖書館員對擁有的文獻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與加工,突破傳統的工作模式,提升服務的專業化和深度,既是對館藏資源的開發又對館員的自身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4.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策略
思考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策略可從需求與供給兩個視角分析,從需求角度看,改善政府、高校等公共部門的決策體制機制,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從制度上保護圖書館咨詢角色,則有利于擴展圖書館智庫服務的決策需求,以刺激其發展。從供給角度看,主要為推進高校圖書館自身建設,優化決策咨詢供給。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首先應當加強自身建設,積極主動嘗試一些服務咨詢工作,在得到積極的反饋認可后,所得需求得到擴展,從“供給”角度主要建議有以下三點。
第一,結合本地區特點及本校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平臺。建設特色資源數據庫需要圖書館化被動支持為主動服務。首先,建立資源即服務的意識,主動搜集需求,將本校館藏特色與學科優勢同社會行業領域相結合,綜合本地區特點及本校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平臺。例如中國礦業大學聯合38家煤炭企業單位,建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文獻信息咨詢專業委員會,開發煤炭資源為其提供培訓咨詢服務。其次,在建庫過程中,不僅要根據各知識資源特征依據相應的元數據標準加以組織,還要結合案例構建案例知識子庫。再次,結合本地區特點,謀求多方合作,積極構建高校智庫服務聯盟,積極構建跨界合作,以加深對數據的挖掘整合。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在《大學與研究圖書館新聞》中提出圖書館應與研究管理部門、資助機構、研究人員、數據保存者、期刊出版商等開展合作。主動搜集需求,尋求跨界合作,在滿足服務對象需求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拓展提升資源,采用HTML、XML、RDF(S)、OWL等形式及相關的語義關聯和資源聚合技術②,以進一步構建完善特色數據庫。
第二,從高校圖書館價值出發優化服務模式,《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時學校文獻信息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機構”,伴隨高校智庫的發展,高校圖書館其價值體現更具有社會性,肩負社會責任與使命。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研究與實踐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初的社會服務主要集中于文獻資源檢索與獲取。發展至今,已經涵蓋紙質書刊借閱、電子資源和網絡檢索、科技查新、代查代檢、館際互借等內容③。
智庫戰略的實施為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提供機遇,拓展了高校圖書館服務面。高校圖書館應轉變服務意識,服務對象不局限于校內而向校外政府、企業、各類機構拓展。分類討論在圖書館現有參考咨詢、研究發展部基礎上如何創新智庫服務,從人才組織、模式建立、獎勵機制等方面探究。在人才組織方面加強學科館員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科館員專業性,主動了解校內院系需求,做好橋梁溝通作用,從而進一步服務校內外專業領域機構的需求。
第三,利用互聯網搭建智庫服務平臺新模式。通過互聯網搭建智庫服務平臺,從“輸入”“處理”“輸出”“反饋”等環節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互聯網廣泛搜集需求,在“輸入”環節得到優化,其次可以通過服務平臺加強與校內外機構的溝通合作,優化信息反饋路徑。建立大數據思維,對特定需求對象進行定向追蹤服務,開發APP開展移動服務,及時發現重點問題,對智庫熱點問題進行追蹤、及時推薦等,從“處理”環節提高智庫服務的運行效率。同時互聯網平臺有利于同專業領域專家學者的聯盟溝通,擴大智庫服務的影響力。
注釋:
①李剛,王斯敏,丁炫凱.中國智庫索引[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394-401.
②劉耀.基于內容與形式交互的圖書館資源組織語義化方法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10):105-107,112.
③周國忠.新世紀我國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6):3-6.
參考文獻:
[1]李剛,王斯敏,丁炫凱.中國智庫索引[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394-401.
[2]劉耀.基于內容與形式交互的圖書館資源組織語義化方法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10):105-107,112.
[3]周國忠.新世紀我國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6):3-6.
[4]宮平,丁振偉.論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能力之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13,(1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