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 張靖雪



摘? ? 要: 本文采用當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問卷調查表、大學生一般學業情緒量表、手機依賴指數量表對隨機抽取的377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狀況和學業情緒狀況良好,同時體現出一定程度的手機依賴;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學業情緒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對手機依賴有負向預測作用,但不顯著;學業情緒中積極情緒對手機依賴有負向預測作用,消極情緒對手機依賴有正向預測作用。
關鍵詞: 積極心理品質? ? 學業情緒? ? 手機依賴
1.問題提出
手機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手機在帶給大學生便利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實環境下的學校教育以消除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為首要任務,更多的是教會學生調節負面情緒,但對學生潛能、優秀品質的開發與培養較少。由于專業課程的繁雜導致大學生在學習中學業情緒復雜,很可能利用手機緩解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導致過度依賴手機。本研究從影響手機依賴的因素角度出發,旨在探究積極的心理品質、學習中的情緒體驗對手機依賴產生的影響。
2.對象和方法
2.1對象。
隨機抽取牡丹江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被試,共發放40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377份,有效回收率94.25%。其中男生67名,女生310名。
2.2方法,工具。
《大學生一般學業情緒量表》由馬惠霞編制,量表共有88個項目,包括焦慮、厭煩、放松、失望、自豪、羞愧、愉快、希望、氣憤、興趣等10個分測驗;信度檢驗α系數在0.64—0.887,重測信度在0.56—0.86。
《手機依賴指數量表》采用“手機依賴指數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MPAI),包含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低效性4個維度,共17個題目。總量表及4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 0.92、0.86、0.84、0.88、0.79。
《當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問卷調查量表》由李自維編制,問卷包含72個積極品質,分6個維度,智能與知識、正直與勇氣、人性與愛、正義與合作、自我管理與謙遜、靈性與超越。同質性信度為0.978,分半信度為0.96。
3.結果
3.1大學生學業情緒、手機依賴在性別上的差異。
由表1可見,在性別上看,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消極低喚醒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男生的消極低喚醒情緒高于女生,手機依賴中,逃避性在性別上存在差異(p<0.05),女生高于男生。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五個維度在均值上男女生無顯著差異。
3.2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學業情緒與手機依賴的相關分析。
用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五個維度與學業情緒的四個維度同手機依賴的四個維度進行相關分析。
由表2可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中的大部分維度與手機依賴的“戒斷性”“失控性”及“低效性”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大學生學業情緒與手機依賴中除“逃避性”以外的維度之間相關性顯著。學業情緒中的積極情緒與“手機依賴”呈負相關,學業情緒中的消極情緒與手機依賴呈正相關。
3.3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學業情緒與手機依賴之間的回歸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對手機依賴總分有預測作用的為學業情緒中的積極高喚醒、消極高喚醒、消極低喚醒。學業情緒中的消極情緒對手機依賴有正向預測作用,學業情緒中的積極高喚醒維度對手機依賴有負向預測作用。
4.討論
4.1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學業情緒及手機依賴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通過研究發現,在大學生學業情緒中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都體現出較高水平,令人欣慰的是積極情緒大于消極情緒。學業情緒中的“消極低喚醒”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比較均值發現,男生較女生更能體驗到消極的情緒。
當代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手機依賴的情況。女大學生在逃避性問題上體現較高水平,可能因為女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傾向于采用手機微信、短信等方式與家人交流,保持聯系并建立親密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的抗壓能力弱于男性,遇到困難時更傾向于在手機社交的虛擬網絡中尋找依靠和安慰緩解壓力。
4.2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學業情緒與手機依賴的相關性分析。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與手機依賴的“戒斷性”“失控性”及“低效性”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對于手機依賴的控制需要大學生積極的內在品質調節,因為積極的心理品質包含自控能力及自我調節能力,對于降低手機依賴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的學業情緒與手機依賴相關性顯著。積極情緒與手機依賴呈負相關,消極情緒與手機依賴呈正相關。因積極情緒中包含興趣、愉快、希望、自豪、放松等因子,所以個體能積極地對待自己在學習中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能很好地約束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所以體驗積極學業情緒更多的大學生產生手機依賴的概率更小。相反,在學習中更多體驗到消極情緒的大學生更容易產生手機依賴。
4.3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學業情緒與“手機依賴”之間的回歸分析。
以“手機依賴”總分為因變量,以積極心理品質和學業情緒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學業情緒中的大部分因子進入回歸方程,說明學業情緒對手機依賴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如果學生有明顯的手機依賴現象,就要及時發現并引導大學生消除學業中的失望、厭煩、焦慮、羞愧等消極情緒,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果大學生在學業情緒中表現出自豪、愉悅的放松心態,那么可以預測他們對手機依賴的程度較低。
參考文獻:
[1]李自維.大學生積極品質評價與心理健康教育相應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4-01.
[2]黎嘉焮,葉婷婷,黃靖海,張旭東.大學生學業情緒對手機依賴的影響:積極心理品質的中介作用[J].肇慶學院學報,2016,37(3):86-90.
[3]梁瑩.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及其干預策略[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