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戟
【摘要】文化經濟思維可以擴展為文化內涵、經濟模式和思維創新。文化經濟思維是理解文化發展、經濟模式與創新理念之間的關系,并將其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文化經濟思維運用到創意園區的建設中,可以將園區特色展示出來。
【關鍵詞】文化經濟思維? 創意園區? 策略
一、文化產業園區的概念內涵分析
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就是在一種特定地理區域中,包含著城市文化、娛樂等各類設施,集合城市多種產業。文化產業園區具有以下幾種特點:第一,文化產業園區是文化與消費相互結合的區域。第二,文化產業園區的使用功能較為豐富,涵蓋居住、工作、休閑等方面內容。第三,文化產業園區是現代化藝術與社區相互結合的發展體系,主要有圖書館、兒童娛樂產所等,具有開放式與娛樂性的特征,消費與生產方式尤為集中。
我國文化產業園區在實際構建期間,構建的時間很晚,理論研究方式較為滯后,一般情況下,文化生產區又被人們稱為藝術園區、創意文化產業園區等。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就是將文化與各類產業結合在一起,屬于特定的地理區域,具有文化性、生產性、交易性、休閑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供給消費者開展各類消費活動,成為一個生產鏈體系。首先,文化產業園區中的傳媒產業是核心體系,聚集著較多學術研究與相關機構,可以豐富產業園區的各類結構。其次,文化產業園區中聚集著產業集群、外圍文化集群與支撐機構等,有著相互關聯、密切合作等特征,可以增強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有效性,豐富其功能。
我國文化產業園區在實際構建的過程中,最為主要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借鑒其他技術園區的建設經驗,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進程,提升其發展有效性。第二,文化產業園區在實際發展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孵化作用,可以促進我國各類文化形式的積極進步,為文化產業園區打造良好的發展平臺,形成完善的發展體系。第三,對于文化產業園區資本運作方面,呈現多元化的發展特征,主要因為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目的是為了方便其長遠進步,為政府部門搭建良好的政策、稅收等平臺,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有效性。第四,文化產業園區在實際進步中,具有良好的發展特征,可以加大利益發展力度,獲得更多的發展效益,在良好的政策支撐中,加快社會發展速度,提升資源整合工作有效性,加強文化產業區的發展有效性。
二、中國文化產業園類型
(一)政府主導型
中國的一些文化產業園屬于政府主導型。在實際發展中,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設想或劃定文化產業園的類型,科學規劃和建設文化產業園,以確保根據文化產業園的建設目的,可以定義服務類型,加速經濟發展。速度保證了政府政策的優勢得以發揮。例如,在四川省成都市建設以數字娛樂為導向的文化產業園時,政府部門給予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和文化支持,可以有效提高文化產業園的經濟發展效率,增強文化產業園的競爭力。其開發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的建設目的。
(二)資源依賴關系的類型
我國部分文化產業園區屬于自愿依賴型。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利用各種文化資源,加快發展高科技文化產業園,明確文化產業園的定位。例如,在旅游型文化產業園的實際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將積極利用當地旅游文化等資源建設各類文化產業園,有效提高工作質量。同時,在文化產業園的實際建設過程中,可以依托當地旅游資源,逐步提高旅游文化產業園的開發效益,設計先進的文化產業園類型。再次,在科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中,可以利用高校、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相關企業,整合相關產業文化,建設創新產業試點基地,有效地提高科技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效率。
(三)租賃轉換類型
隨著我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廢棄的生產房屋和倉庫越來越多,閑置空間也越來越大。除了空間寬敞明亮的特點外,還可以節省文化產業園區的租金建設成本。因此,我國一些文化產業園建設部門選擇在這些地區進行建設。文化產業園可以提高經濟效益。有了這樣的低租金廠房,企業家們可以創建先進的文化產業園區,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豐富文化產業園區的形式。
三、文化經濟思維視角下的創意園區
(一)加強園區的特色定位
創建創意園區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使其特色更加突出,優化布局。依靠特色資源,進行特色創意。根據當地經濟文化現狀,確定創意公園發展的優缺點,完善公園規劃方案,形成特色優勢。
加強對當地市場的關注,將地方戲曲和民間藝術充分融入園區規劃,使園區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實現科學發展。在選擇文化產品時,必須注意產品的創意。要合理開發市場,突出特色文化,把創意融入文化,實現文化娛樂,使公園有新的主題。同時,要加強特色文化的宣傳,使文化得以深入傳播,增強公園的吸引力,使公園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創新園區發展模式
由于文化產業屬于虛擬范疇,其表現形式與物質產品有很大的不同,對空間概念的要求也較低。因此,不能按照經濟園區建設的理念建設創意園區。從文化經濟角度看,創意園區不應過分追求投資規模和建設面積,而應注重文化的基本特征,突出園區經營文化的內涵。如果說公園不能體現文化內涵,突出建筑特色,即使是最大的投資模式也不能表達產業的內涵,那就是公園變成了空殼。園區建設必須遵循文化內涵產業,突出特色,形成良性發展道路。在界定文化內涵的前提下,創新管理模式,尋找最適宜的管理機制。在具體運行機制上,根據園區發展現狀和靈活性,選擇不同的園區,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在界定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企業直接授權渠道,增加經濟收入。
(三)優化產業鏈建設
從文化經濟角度看,創意園區建設應充分整合產業集聚、文化人才和技術資本,實現資源體系從政策到市場的集聚,有效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和戰略布局。我國將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以擴大利益增長。如果園區產業結構不完善,將失去市場競爭力。因此,完善產業鏈是實現園區集聚的基礎,必須加強產業鏈建設。
四、結論
隨著文化需求的不斷上升,對園區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不斷增加,應注意保護和發展園區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加強園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園區的重要方法,只有不斷完善園區文化設施、文化隊伍建設和豐富園區文化內容,才能提升園區的整體水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園區的理想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