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榮
【摘要】農業統計工作是服務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是統計工作創新構建的重要領域。本文立足新形勢下的統計改革建設,分析了基層農業統計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從“轉”“改”“創”三個維度,強化基層農業統計工作建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農業統計制度。
【關鍵詞】新形勢? 農業統計? 困境? 對策
農業統計工作是農業經濟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為農業統計發展提供可靠、準確的數據,為農業政策的出臺實施提供可靠依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之下,農業統計工作順應時代發展,在“轉”“改”“創”的維度中,深化基層農業統計工作建發展,是黨和國家對農業工作建設的集中體現。本文從困境出發,就如何推進基層農業統計工作建設作出如下闡述。
一、基層農業統計工作面臨的困境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統計是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農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依據。當前,基層農業統計工作在統計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正發生顯著變化。但從實際而言,基層農業統計工作所面臨的困境顯著,重視集成度不夠、統計人員流動性大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基層農業統計工作不穩定、專業能力水平不高,暴露出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的不足,以及所需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
(一)不重視:農業統計工作缺乏重視,工作開展不到位
在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農業統計工作的地位逐漸被削弱,工業統計、商貿統計、投資統計工作地位的日益提升,導致統計系統在農業統計工作方面不重視,組織開展不到位。首先,統計工作業務日益復雜,農業統計工作缺乏重視,處于“邊緣化”的工作現狀,難以實質性提高農業統計工作質量;其次,基層農業統計工作方法陳舊,在統計方法制度創新等方面,表現出較大的滯后性,“老方法、新要求”的工作現狀,影響農業統計工作開展成效。
(二)不穩定:統計人員流動性大,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
基層統計人員流動性大,也是農業統計專業建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首先,基層統計機構存在較為頻繁的人員流動,專崗專職的人員設計比較欠缺,“臨時”兼任農業統計員的工作現狀比較普遍;其次,統計人員身兼工業、投資、農業等統計工作,而農業統計往往放在工業、投資等統計工作滯后,這就導致農業統計工作質量欠缺;再次,基層農業統計人員流動性較大,被借調、調走等情況比較普遍,導致農業統計崗位不能做到“專人專崗”,影響工作效率。因此,農業統計工作的轉變,要求基層農業統計建設應從隊伍建設出發,穩定隊伍人員、優化隊伍結構,切實提高統計工作質量。
(三)不專業:基層統計人員不專業,統計業務水平不高
基層農業統計人員不專業、業務水平不高的問題,是當前基層農業統計工作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是統計人員非統計相關專業科班出身,不具備農業統計工作水平,影響農業統計數據質量;二是農業統計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在農業統計數據、農業統計方法等方面,難以保障數據統計質量;三是在深化統計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農業統計人員創新能力不足,導致農業統計工作陷入不良循環;四是農業統計新方法、新制度,在貫徹執行中“打折扣”,在遙感測產、聯網直報等方面,統計工作落實不到位。
二、新形勢下強化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的對策
新形勢下的統計工作,正發生巨大轉變,在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構建統計制度創新的視域之下,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的改革,關鍵在于“轉”“改”“創”,在轉變與創新中,建立符合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的制度體系,推動農業統計發展。
(一)轉: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強化農業統計地位
新形勢下的農業統計工作,正在統計方法、統計制度等方面發生轉變,這就要求基層統計部門,要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夯實農業統計工作的重要地位。首先,擺正農業統計工作地位,對于基層農業統計工作“邊緣化”問題,要切實解決,提高農業統計專業在統計工作中的重要對位;其次,強化農業統計工作的重要地位,在組織領導、機構保障等方面,更好地服務農業農業統計工作開展;再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在強化農業統計管理建設中,發揮考核評價機制的導向作用,更好地提高基層農業統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改:改進統計工作方法,提高農業統計質量
統計工作方法的改進,也是當前基層農業統計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一是要改進傳統農業統計工作方法,創新統計工作模式,建立自上而下的統計機制。鄉鎮應成立統計工作站,設立相應的崗位,負責農業統計工作,解決鄉鎮層農業統計工作不專業、不專崗等工作問題;二是在統計制度方面,要與聯網直報制度相銜接,轉變當前落后的農業統計方法制度;三是農業統計工作應在遙感測產、聯網直報等方面,創新統計工作管理方法,提高農業統計工作質量;四是要在硬軟件方面,改善農業統計工作條件,在信息化等方面優化農業統計環境。
(三)創:創新農業統計制度,加快統計隊伍建設
農業統計工作的創新,源動力在于統計隊伍建設的推進。首先,農業統計工作應創新統計制度,建立與工業、商貿相銜接的統計制度體系,切實提高農業統計質量;其次,農業統計隊伍建設,應在專業化等領域加強,建立一支專業、穩定的基層農業統計隊伍。省、市兩級統計部門,要強化對基層農業統計人員的教育培訓,在業務能力、統計方法等方面,提高基層農業統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再次,基層農業統計人員流動性大,且人員非專業、老齡化問題突出,對農業統計數據質量、信息化、統計方法、制度創新等的實施形成了影響。因此,在統計隊伍建設中,應穩定人員隊伍,改善隊伍結構,適應新時期的統計工作建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層統計是農業統計工作的中堅力量,在深化農業統計工作改革的當前,構建符合基層實際,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計制度,是農業統計工作改革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在本文探討中,新形勢下的基層農業統計工作應在“轉”“改”“創”的維度空間,盤活農業統計工作建設,深化農業統計改革,提高農業統計數據質量。
參考文獻:
[1]樊江玲.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方法探索[J].財訊,2017,(11).
[2]袁星.數據質量管理方法探析[J].經濟,2018,(4).
[3]黃帆云.試論鄉鎮基層的農業統計工作現狀[J].農業與技術,2016,(11).
[4]閔艷平.鄉鎮基層農業經濟工作的現狀分析[J].納稅,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