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翹起的尾翼展現出轎跑的風騷,凌厲的線條潤色出嫵媚的味道。大排量的靜音卻掩蓋不住它鬧市中的妖嬈,5.3s的加速成績讓血液貼在座椅上環繞。在全新A7的身上你并不需要在排氣聲浪中去找尋青春,探戈紅的火辣外衣與性感干練的腰線就彰顯了它不服輸的魂。
有節奏的燈組閃爍出勾人心魄的眼神,當你按下鑰匙上解鎖按鍵的那一刻,矩陣式LED大燈中的轉向燈與日行燈,都會用掃描式的點亮方式,為你營造出滿滿的儀式感。矩陣式大燈已在奧迪旗下不少車型上投放,而帶有激光遠光燈的矩陣式LED大燈此前只有A8L(D5)的高配才有。扁平的六邊形格柵也寫滿了科技感,前攝像頭、外加兩只ACC自適應巡航的眼睛也被鑲嵌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少不了的quattro銘牌也是奧迪引以為傲的精髓。車頭扁平化是現在設計師的慣用手段,而機蓋上隆起的線條和前杠兩側囂張的進氣口,也將這種跑車式的兇狠烘托到了極致。
采用了MLB evo平臺的全新A7擁有更輕量化的車身設計,發動機蓋、行李廂蓋以及四個車門均采用了全鋁材質。55TFSI quattro競技版的全新A7擁有4976×1908×1414mm的車身尺寸,軸距為2928mm。雖然車頭設計的更加扁平,但長和寬都比老A7有所縮短,車高和軸距卻比上一代略有增長。依舊是那熟悉的溜背式造型,翹臀尾端的擾流板不僅會根據車速的快慢進行自動升起或關閉,還可以通過車內按鍵手動控制其翹起或關閉。這臺S-line車型選裝了運動氣息炸裂的21寸五輻雙色輪圈。貫穿式的尾燈造型十分符合掀背轎跑的身份,并且內部的OLED尾燈也能實現A8L(D5)頂配那樣順序掃描點亮式的迎賓方式。或許是因為裝入了48V輕混系統,全新A7的排氣居然做成了隱藏式,并且運動模式下也沒有任何聲浪伺候,這對于一款掀背轎跑來說著實有些憋屈。
外觀靠燈組,內飾靠屏幕,這是奧迪彰顯科技感的源泉。全新換代的A8L和A6L儀表和中控都已經采用了三屏的設計風格,夾在中間的全新A7自然也不會缺席。無框車門提醒了我,眼前的它并不是A6L,因為我實在找不出A7和A6L的內飾中控除了方向盤造型之外,能有什么不同。前凸后翹極具三圍立體感和層次感的儀表臺拉伸了整個內飾的視覺寬度,10.1英寸的觸控屏也搭載了奧迪最新的MMI操作系統界面。觸控屏的質感和反應速度很快,向下按壓時還會有聲音和振動反饋。影音娛樂、手機互聯、360度全景影像(帶模擬影像)、導航以及駕駛模式選擇等功能均可以在其中進行呈現。值得一提的是,全新A7的駕駛模式界面里,右下角還能針對空氣懸架的高低進行相應的匹配,也可以通過個性化進行自主調節。從車外來看,懸架的最高到最低也就是一根手指寬度的差別。




位于下方的8.6英寸觸控屏看似是一塊空調操作面板,溫度、風量、座椅通風/加熱都能在上面進行調節。啟停開關、尾翼開關等功能則被收錄在上沿的一排功能鍵中。你以為這就完了?其實不是,當你打開導航需要手寫或是拼音輸入目的地時,這塊觸控屏也會變成一塊手寫板。你甚至可以連續按順序手寫輸入目的地的中文字名,系統也能很聰明地為你檢索出來。體驗感要比此前的物理MMI手寫板好上不少。12.3英寸的虛擬駕駛艙儀表盤以及HUD抬頭顯示,已被裝配在奧迪旗下多種車款的高配車型上,是個很常見的配置,在這里不做過多陳述。
這次的3.0T V6并非是單打獨斗,因為48V輕混技術的加入而變得有些羞澀和靦腆。就比如渦輪增壓器就被塞進了V型發動機夾角的中間位置,發動機的體積減小,不過頂置排氣的設計卻又讓它擁有了更快的反應速度。并且數據也有提升,在7擋S-tronic雙離合變速器的配合下,帶來了250kW/5000-6400rpm的最大功率以及500Nm/1370-4500rpm的峰值扭矩。相比起5.3s的0-100km/h加速時間,這個6.8L/100km的平均油耗會更吸引眼球。



沒錯,它就是這樣的古靈精怪,你見過速度70km/h,發動機突然停止運轉的瞬間嗎?我說的不是滑行模式,而是啟停系統居然工作了,發動機轉速為0。別擔心,這并不是車壞了,而是48V輕混系統的功勞。只要你的車速保持在55-160km/h之間并且勻速行駛,并且電池電量充足的條件下,這套系統會允許發動機關閉,并能達到最長40秒的滑行時間。這期間的機油潤滑和換擋工作都交給電動機來完成。不僅如此,在你即將停車時,車速≤17km/h,發動機也會自動停止運轉,實現更長距離的滑行啟停。此刻稍稍點腳油,發動機又能夠快速啟動。
它變溫柔變經濟了,不過這并不代表它沒有脾氣。深踩油門加速時,你依然能夠感受到血液涌向后腦的眩暈感,并且在那一瞬間還有輕微電流注入的蜂鳴聲。這是電動機與發動機在協同發力。日常城市駕駛時,變速器會盡量保持在高擋位,用1300rpm左右的轉速帶給你更加經濟的油耗。倘若你踩下的油門踏板力度足夠輕,你會發現加速時,變速器也不會降擋,發動機和電機混合發力就足以應付一般的超車動作。

只有在運動模式下,油門踏板的回彈才會變得偏沉且靈敏。前后多連桿的空氣懸架也會將車身高度降到最低,清晰的路感,偏硬的回彈,仿佛回到了奧迪原有的那種激進緊繃的狀態。并且在高速過彎時也能帶來更好的側向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