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盛
中學生普遍認為物理課程難學,盡管國家教育部將物理教材重新編制,教學要求一降再降,但以傳統的教法“講——練——實驗——測試”進行物理教學,物理始終是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科目之一。教師上課基本上以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備課本),有時進行一些實驗,有時直接觀看實驗視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壓抑,學習效率不高。
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 掌握某種事物并參與該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諸非智力因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又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現實的,活潑因素,是推動學生的一種實際的內部動力。正如楊振寧教授所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物理的大前提,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則與諸多因素有關,教師們應多點想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課堂的效率和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作為物理教師,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從五個方面作了嘗試,覺得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 實驗導入,誘發興趣
由于學生在八年級剛接觸物理,所以初中物理教學帶有啟蒙的性質,一方面是要傳授一定的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為今后的學習開創一個良好的開端。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學科,初中生對生動形象的物理實驗普遍懷有好奇和神秘感,合適的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而且能很好地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用實驗來導入新課,必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感知敏銳,想象豐富,理解加深。在學習大氣壓時,我做了以下兩個小實驗引入新課:(1)課前用釘在一礦泉水瓶的瓶壁打一小孔,在瓶中裝滿水,上課時我拿起瓶問:你們看這瓶有沒出孔?學生說:“沒有,如果有,水會流出來。”于是我將蓋子擰開,學生發現水流出,感覺很納悶,我又將瓶蓋蓋上,水不再流出來,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這瓶有孔,蓋上瓶蓋時水怎么不流出來呢?這樣每位同學好奇心都調動起來了,緊接著我又用家中常用的喝茶的杯子、半張較硬的臺歷紙和水做了一個更令學生奇怪的實驗:用杯灌滿水,用硬紙片蓋在杯口上,再按住紙片把水杯倒過來,問:當把手移開后,會產生什么現象?說完我立馬松手實驗,水和紙片都沒有掉下來,實驗現象讓學生驚訝不已。通過這些實驗不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激疑導思,引發興趣
求知欲源于問題,若學生會感覺到“這是怎么回事?”則必然想知道其原因及其道理,這就會產生了探索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巧妙地設疑、激疑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啟導,引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變阻器”時,我一邊做實驗一邊提問激疑,實驗一“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問題:為什么變阻器能改變燈泡的亮度?。實驗二“變阻器同上同下連接”問題:為什么燈泡不亮或亮度不變?目的引導學生掌握正確連接方法。實驗三“變阻器一上一下連接,改變電流的方向”。問題: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跟電流方向有沒有關系?啟發學生掌握用變阻器改變電流大小的規律。這樣步步激疑引趣,既保證了雙基的學習,又使知識得到了層層的擴展與深化,從而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
3 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在我們生活中,物理現象、物理知識的應用隨處可見,在教學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且學以致用,這樣對學生的求知欲望產生無法估量的吸引力。例如學習“熱傳遞”要求學生列舉自身生活中熱傳遞的現象,課堂氣氛一下熱烈起來,你一言我一句說了很多,我有目的選了一些:放在紅紅火爐中的鐵條,一會兒變得燙手了,放在熱燙中的不銹鋼勺柄變熱了,弟弟發高燒摸他的頭覺得很熱,冬天用手去觸摸鋼制品特別冰涼。我把這些實例歸納,告訴他們1、2兩例是同一物體高低溫部分的熱傳遞,3、4例是溫度不同的物體之間的熱傳遞,這樣熱傳遞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還有學習杠桿原理后,要求學生解釋桿秤的道理,以及如何避免“短斤缺兩”,學習摩擦力后,要求學生找出自行車上增大、減小摩擦力的的部件;學習壓強后,要求學生舉出生活上增大、減小壓強的事例;學習串聯和并聯后,討論小彩燈、路燈、家庭電路的連接方式;學習電動機后,嘗試制作小電動機,這樣學生興趣來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知識也潛移默化了。
4 運用多媒體教學擴闊視野,營制興趣
現在手機、上網、微信普及,學生接觸的信息量巨大,其中許多包含初中的物理知識,學習某些物理知識或物理規律后,雖然教師在課堂上已經作了介紹或實驗,但學生往往會印象不深,容易遺忘,如果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視頻,一定會引起學生的興奮,營制興趣,他們就會愿意學,喜歡鉆,自主地動腦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起更高的求知欲,這對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律的掌握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講物體間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時,可以播放時事新聞母雞與汽車相撞,汽車護板撞破,母雞安全無事的新聞,接著播放動物介紹片烏賊逃跑時的視頻,在播放時作出解釋,這樣相互作用力的規律學生就明白了而且饒有興趣。例如:在學習機械能的轉化時可以播放蹦極、過山車的視頻,學生可以緊張刺激的同時接受物理規律。視頻集圖像、聲音、文字、言語等多種形式于一體,再與實物模型、實驗操作等相結合,把整個物理情境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5 及時評價,增強興趣
要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的水平,必須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自尊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的認可或指責,鼓勵或挖苦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自信和自尊意識。學而有得,及時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大的快樂,教學中應十分重視鼓勵、啟發中下生大膽發表意見,并教育班中的學生耐心聽取這些同學的發言,說錯了不批評,不諷刺,在肯定成績的前提下,采取適當的方法糾正,一旦發現獨創性的見解,則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樂趣,鼓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豎立起能學會物理的信心,使精神上得到心理的滿足。例如:對一位雙差生說:“學習成績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沒有創造力,在學習簡單機械時,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對了嗎?還記得你在運動會上不是為咱班贏得了榮譽了嗎?在學習上再加把勁,會贏得更多的掌聲…..。正是這些簡單的評價,使他去掉了一個“怕“,樹立了一個“敢”字,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從而大大增強了愛學物理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只要聯系實際,創設一個別開生面的課堂意境,設計獨具匠心的激疑、設疑,在不傷害學生的自信、自尊前提下作出應有及時的評價,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播放視頻開闊學生知識視野,不斷地激勵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分析、積極探討,就有可能使學生對學習物理保持濃厚的興趣,并使之長盛不衰。
(作者單位:廣東省開平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