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帥
摘要:在繪畫藝術中,光影是藝術家們表達繪畫美感和氛圍常用的表達方法。對于水彩畫來講,光影在寫生和創作方面,更是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水彩畫從歐洲開始出現,逐漸遍及世界各地,自19世紀末郎世寧來華傳教,西畫得以在中國開始傳播,水彩畫正式在這一時期出現,開始了它的中國旅行。經過了社會變革之后,更多的畫家在西畫的技法基礎上增添了中國元素,讓水彩在中國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水彩,這是具有中國特色風格的中國水彩畫。
關鍵詞:光影;中國水彩;寫實
1 建國初期光影在我國水彩中的運用與發展
1949年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時刻,這一年新中國成立了,開啟了時代發展新的篇章,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一片欣欣向榮。此時,水彩畫也隨之好轉開創了新的局面。建國初期,中國水彩畫基本確立了寫實風格,對于光影的表現同樣已經成為寫實繪畫的基本手段之一了,形態趨于穩定。在這一時期里,有一批年輕有為的水彩畫家通過跟隨老畫家的帶領下學習,經過不斷理解和實踐,光影對構圖造型和營造畫面氣氛方面開始顯現出強大的作用效果,畫家們也開始從不同方面呈現自己的光影特色。
被譽為“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的李劍晨,創立了自己獨特的水彩畫理論。李劍晨先生的水彩作品講究意境雋永、用筆灑脫,用色與渾厚中間清新,構圖與文件中有變化,對題材的開拓也頗為著力。他在其作品《浮光掠影》中,借熟練的西畫表現技法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結合中國傳統筆墨特性,對水彩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浮光掠影》中,可以觀察到畫面中暖色調的陽光是重點,也是作品所要極力表現的對象,李劍晨先生對構圖、造型以及色彩等需要考慮到的問題進行了合理構思和安排,將光線集中統一從而達到突出畫面主體的目的,這樣一來,畫面的明暗關系也自然出現了有虛有實、妙不可言的節奏感,完整地展現給我們。同時期,李詠森前輩在中國水彩上也有所影響,他認為寫實派的畫風就是要反映真實,發現美、表現美,化平淡為神奇,因此他的作品給人的感覺韻味十足,富有詩意和美感。《江南人家》作品中自然光線照在建筑上形成的強烈的明暗對比,畫家通過對晨昏不同光照變化的觀察,主觀處理主要要表現的光線,遠處的景、人的光影也略帶一筆,小的細節豐富了整個畫面的節奏感,這也是他的寫實水彩中的獨特魅力。
這些水彩作品代表了中國建國初期中國水彩畫的面貌和發展模式,充分展現了這時期中國水彩畫光影的發展水平。在以歐洲傳統寫實水彩的基礎上,帶著個人感受并進行主觀處理,在完善光影表現的同時也為畫家處理畫面空間、布局、色彩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極大地促進了光影的發展。
2 當代中國水彩畫家對光影的運用與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發生了改變,思想觀念開始得到進一步的開放,畫家們從傳統的寫實意識開始轉變成各式各樣具有個人的風格特點。中國當代水彩畫中光影語言的運用擺脫了傳統思維的束縛,將光影按照審美心理和審美形式法則進行創造性的布置安排,光影運用成為畫面審美構成的一部分。
畫家柳新生的作品夢幻詩意,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象畫家當時作畫的感受。他的作品在80年代中期就以擺脫反映客觀對象和擺脫水彩傳統技法進行創新,得到觀賞者們普遍的歡迎。柳新生的水彩畫更多的結合了中國水墨畫的特點,利用濕畫法不斷地調整,做到“意在筆先,趣在法外”。他在表現光影的時候,將大部分的光即遠處景物的光為主,進處的光,主觀處理得很微妙,水中倒影用濕畫法的同時,將顏色擦洗出來,形成這豐富的畫面。這種風格對新一代的我們帶來了研究意義和啟發,它打開了我們對傳統寫實水彩的看法,同時,也增添了中國色彩,形成了創新型的中國水彩。
柳毅繪畫了芭蕾女系列水彩畫,他的畫中給人感覺似乎籠罩著一股迷霧的氣氛,令人贊不絕口。他說,“水彩是一種始終貫穿著偶然性因素,充滿靈氣的藝術樣式,也是一種展現畫家綜合與控制畫面能力的藝術形式”。從他的作品能夠發現,人物主體細致,自上而下的節奏感非常豐富,對光影的語言表達也非常細膩,虛實節奏的把控,水色交融,將水彩的魅力表現發揮到了極點,欣賞他的作品,一切仿佛就好像進入夢境一般,給人的感覺是一種視覺盛宴。
如今,中國水彩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出眾的水彩畫展現給觀眾,越來越多的水彩畫家展示出個人風采,這些方式也極力地促進了中國水彩的發展,進而在光影的表現上也非同凡響,對新一代的水彩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參考和研究價值,對這一代大師我們表示致敬。
參考文獻:
[1] [美]查爾斯·雷德 著.新世紀水彩人物畫技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2] 李劍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水彩[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3] 鐘斌.論西方繪畫中光影的主觀化表達[J].科教創新,2010(02).
[4] 張雁卓.藝術大師安德魯·懷斯繪畫風格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5] 薛揚.亞洲水彩藝術博物館館藏作品集(I)[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