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了解世界、發展自身思維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形成并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夠發揮出閱讀的積極作用和育人功能,引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和提供寬廣閱讀平臺三個維度出發,分析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基本策略和具體方法。
關鍵詞: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策略
習慣是人的行為傾向,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閱讀習慣則是學生在閱讀行為中所表現的出來的行為特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全新要求,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所以說,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觀念和先進的思想,將習慣養成教育貫穿和落實到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對學生的科學教育和引導,最終達到培樣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目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成功激發興趣,興趣則導向更大的成功,所以只有激發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具備主動閱讀的內驅力,從而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奠定基礎。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將激趣作為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嘗試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來輔助教學,將原本抽象的語言文字以圖片、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營造出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從多個方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愉快地進行閱讀,真正走進書本。
例如,在教授《花鐘》時,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對新鮮、美好的事物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當學生們聽到課文題目時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課文內容。所以,上課后,筆者先讓學生們對課文進行閱讀,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這時,筆者再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示了有關課文內容的圖片,通過圖片的引導,學生們此時的學習熱情被全面激活。趁著學生們高漲的學習熱情,筆者再帶領學生們分析課文內容。這樣,筆者通過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優化學生閱讀技巧
方法是閱讀的核心和關鍵所在,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掌握閱讀的技巧,才能夠展開高質量、高效率的閱讀,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教育和引導作用,教授并指導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包括精讀、略讀、跳讀等等,優化學生的閱讀技巧,促使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選擇、應用閱讀方法,來快速且準確的獲取知識和信息,積累語言文字,了解課文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并逐步養成的摘抄、搜集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教授《海底世界》時,很多時候,教師都過于注重學生們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們學習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同樣如此。有效的閱讀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耐心指導學生們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們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如,筆者會先帶領學生們對課文進行閱讀,初步了解課文的結構,掌握在閱讀過程中的停頓方法,然后,筆者再讓學生們自主閱讀,練習有效的閱讀方法。這樣,筆者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優化了學生的閱讀技巧。
三、提供寬廣閱讀平臺,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是一個廣泛的能動過程,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需要考慮到這一點,為學生提供寬廣的閱讀平臺,讓學生多讀。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應將閱讀從過去的教材課本逐漸拓展和延伸到課外等更加廣闊的空間,為學生推薦并提供優秀的課外讀物,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分享、展示活動,提供寬廣的閱讀平臺,充分調動起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視野,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揣摩、讀中品味和感悟,讓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形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畫》時,實際上,閱讀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更多的是要不斷練習,在本節課學習結束后,筆者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閱讀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學生們可以自己尋找與課文相關的文章,然后進行自主閱讀。通過不斷的聯系,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逐漸提升。在不斷的閱讀訓練中,學生們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感悟到了更多知識。這樣,筆者通過提供寬廣閱讀平臺,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
總的來說,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鑒于此,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習慣培養的重要性,以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引,將語文學科特性和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作為出發點,來推進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和提供寬廣閱讀平臺等方法和策略的巧妙運用,全面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喚醒學生的閱讀潛能,讓學生從書中吸取營養,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升。
參考文獻:
[1]龔蘇娟.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培養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42+52.
[2]馬萬忠.對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幾點體會[J].華夏教師,2017(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