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翠霞
摘 要:本文通過對小學德育的有效開展進行研究,深入了解德育的特點以及形式,有助于教師創新德育的內涵,提高德育的思想意識。小學德育的開展要充分結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征,關注每一位學生,創設德育環境,借助于傳統文化、規章制度開展德育工作。
關鍵詞:小學德育;班級文化
正文:
德育是培養學生道德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優良品德與素養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要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為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一、教師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德育不僅需要言傳,更需要身教。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教師肩負著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重任。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的表率,凡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自身要做到,如要求學生背誦詩詞,自己要會背誦。要求學生愛環境、講衛生,自己就帶頭環保工作,不亂丟垃圾,看到地面有垃圾要主動扔到垃圾桶里。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關愛學生以情感化學生行為
教育需要溫度,如何讓學生親近你、對你的課堂感興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與學生形成親密的亦師亦友的關系,正如“親其師信其道”,你體貼和關愛學生,學生感受到,會更親近老師,更愿意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
“金鳳凰”固然可愛,但是“丑小鴨”更需要陽光。教師要平等對待、平等關愛每一個學生,沒有一片葉子是相同的,更何況是人,每個學生都有優缺點、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雙眼,善于捕捉、鼓勵。小黃同學調皮好動、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是人們眼中的后進生,一次下課,他主動拿起抹布來擦黑板,我發現他做事做認真,他擦一遍黑板后,拿抹布去洗干凈再回來擦一遍黑板,在他的辛勤勞動下,黑板擦得干干凈凈。我在班里大力表揚了他為班集體作貢獻、熱愛勞動的行為,之后,他做事更認真更積極主動了。在一次作文里,他提到,我是他最喜愛的教師,因為我的耐心、貼心和愛心。
教師的關愛如陽光給予學生溫暖、如春雨滋潤學生心田,如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卻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
三、構建班級文化熏染學生行為
構建優秀的班級文化,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用文化的氛圍來熏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優秀的班級文化可以通過布置優美的班級環境、營造良好的班風、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構建。如,班主任可以組織班集體討論決定有自己中隊特色的中隊名稱、班徽、口號、班歌等,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級展示欄是班級文化的形象體現,展示欄可以展示學生的作品、留言、座右銘、學習目標、班主任寄語,學生的良好人格品質能在“無聲”中塑造和培養。榮譽角上可以是班級、學生個體在各種比賽或活動中獲得榮譽,榮譽角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集體自豪感,還可以激發學生相互激勵的斗志。
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加學習的興趣和樂趣,通過對教室環境的布置,營造一個教育和學習的外部文化環境。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在教室懸掛古詩詞、名人名言等,圖書角增設相關書籍。
四、強化制度管理規范學生行為
強化班級規章制度管理規范學生行為,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小學生德育教學效果。讓學生的行止有章程的規范和約束,強化學生的行為習慣。如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制作班級公約規范學生的坐姿、發言、課前準備、預習、課堂做筆記、課后復習、講文明、愛衛生等行為習慣。
葉瀾教授提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是個決策者,而不再是執行者。”教師要強化班干隊伍的建設,我實施“小班主任”制度,實行“全民皆官”,讓全班學生體驗一回“班主任”工作,使每一個學生在管理與被管理中分享管理的酸、甜、苦、辣,增強遵守班級規范的意識,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實現了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五、結合傳統文化開展德育工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含許多積極的力量,是小學德育的不可或缺的素材。教師可以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如利用假期開展“孝老愛親”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懂得感恩,懂得勞動;開展“惜時勤學”的名人名言分享活動,讓學生從名言中懂得時間的珍貴,發憤讀書。利用班會課進行“傳統美德故事”分享活動,利用早讀開展誦讀經典的活動,制作“誦讀經典”的書簽、讀書卡、手抄報等活動,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勤奮好學、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從小植根于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事,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
小學德育的內容不止于此,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德育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溝通[J].于英.中國校外教育.2017(10).
[2] 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姚中華.才智.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