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模
眾所周知,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具有高危害性、高復發性、高致殘性的疾病。因此,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已將精神分裂癥作為重精管理的六大主要疾病之首。然而,由于精神分裂癥病因不明,治療方法多以對癥治療為主。藥物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得到公認,療效確切,但效果有限,需要長期輔以康復干預。因此,精神分裂癥長期康復治療很有必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康復治療。
一、精神分裂癥康復干預的作用
1、康復干預是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措施,包括醫學措施、教育措施、社會措施、職業措施等,通過對病人進行多次的反復的訓練,從而減輕病情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以便提高病人的肢體活動性,增強自理能力,盡力幫助其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甚至回歸社會。康復干預是通過調整病人的社會生活環境,在身體、心理、社會方面全面訓練,從而提高病人適應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2、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法首選藥物治療,但效果有限,常復發,難預防。因精神分裂癥疾病本身原因加之病人長期受到社會歧視、脫離社會等因素,導致病人常存在認知方面的缺陷。因此,急性期癥狀控制后,康復干預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康復就非常重要。康復干預通過利用各種條件使用各種措施可有效減緩病情的發展、改善認知,使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身體功能、精神活動和社會適應能力最大限度的得以恢復。
二、精神分裂癥康復干預的辦法
1、行為療法:精神分裂癥病人最常見的一個特征就是注意力障礙,通過藥物治療很難得以糾正。行為治療是通過設定不同階段的行為目標,然后系統強化訓練來幫助病人塑造行為,逐漸接近目標行為,使不良的行為慢慢退化。行為治療技術可幫助病人不斷提高注意力為維持在30分鐘,而且在進行行為治療的同時,也可使用其他康復治療。然后在制定下一個階段的專注力訓練,逐漸提高病人的注意力可維持在45分鐘。循序漸進的治療,最后改善病人的注意力障礙,從而改善精神分裂癥的基礎認知能力,有利于康復。
2、認知療法:主要是通過糾正病人不良認知,進而改善不良的情緒和行為的一種治療方法。有研究者對精神分裂癥穩定期的病人做團體認知治療。結果顯示,團體認知治療可有效改善病人的抑郁傾向。國內要也有康復中心做過研究,在精神分裂癥康復干預治療中,認知治療可減少病人的陽性癥狀,大大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和再住院率。對于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病人使用認知治療后,也增強了病人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減少了病人的沖動、暴力行為。
3、音樂療法:我國古代就有記載,音樂可以治療抑郁和痼疾頭痛等。現代醫學也證實,音樂可提高個人感受力,轉移病態思維;能有效改善受壓抑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個人自控能力。音樂可以激發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克服掉不良情緒的困擾,改善精神狀態。音樂療法常用于心情抑郁或焦慮狀態的病人,可以緩解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慰藉心靈、擺脫困境。因此,音樂療法不僅可以調節病人的不良情緒,還可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對精神分裂癥病人早日回歸社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音樂療法的一個療程多為6-8周,每天一次,每次約1個小時。
4、作業療法:主要以病人為中心,設計一些具有目的性的作業活動,既可鍛煉身體,也可治療精神疾患及提高社會功能。通過作業療法使病人獲得健康的身體,有意義的生活,以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有研究人員認為,通過作業療法使病人摒棄掉以往單調的生活,豐富了日常生活,陶冶了情操,延緩疾病的發展,有效提高病人的社會交往能力與生活質量,增強自身體質和免疫力。作業療法的一個療程為10周,每天一次,每次約30分鐘。
5、家庭干預療法:精神分裂癥為慢性疾病,社會功能常受損。精神病人平時多和家人在一起生活。因此,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在康復干預治療中尤為重要。精神分裂癥病人在家時,家庭環境一定要和諧,家庭成員要相互理解與幫助,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生活狀態,從而減輕心理負擔,有利于保持病情穩定。有研究人員發現,滿意的家庭干預治療,可提高病人的依從性,也改善了病人的社會交往技能,家庭生活質量等也有所提高。
近些年,精神分裂癥的康復干預治療開展得如火如荼,康復干預治療對病人的病情恢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但有利于控制病情的進展,而且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工作、學習、生活能力,達到回歸社會,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