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導致人們出現作息不規律,暴飲暴食等行為,使得人們極易患上胃部疾病。臨床上,胃部疾病的種類繁多,對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有著較大的影響,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胃部疾病中的一種,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消化內科的門診中間,有70%的患者為消化不良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俗稱老胃病,具有反復發作特點,且在日常生活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會表現出一定的臨床癥狀,需人們重視,且采取有針對性地治療措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表現癥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周期較長,在不同的時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表現出來臨床癥狀不同,應仔細觀察,對癥治療。
功能性消化不良早期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上腹脹、上腹痛、食欲不振等,同時患者還會出現早飽、噯氣、嘔吐以及惡心等癥狀。即上腹脹:患者在飲食后,食物會長期留在患者的胃內,促使患者產生不適的感覺,視為上腹脹;上腹痛:維護患者臍上、胸骨下緣下、兩側鎖骨中線內的區域,部分患者感覺組織器官受損,從而產生腹痛感覺;早飽:患者在進食不長時間內,患者就會產生飽脹感,難以進食,進食量達不到正常水平,這種癥狀視為早飽癥狀。患者主要以上述癥狀中的一組癥狀為主,在一年十二個月中,該癥狀持續時間或者累計時間約為4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發病較為緩慢,且由患者飲食、精神因素、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誘發,病程較長,因此患者要注意自身的情況,一旦發現表現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癥狀時,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
功能性消化不良晚期癥狀:患者則會出現多種精神癥狀,其主要表現為失眠、焦慮以及頭痛等,同時還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即使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晚期癥狀,其不會表現出貧血、消瘦等消耗性疾病癥狀。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
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診斷標準主要采用羅馬Ⅲ標準,即患者出現了早飽感、上腹痛、上腹脹等癥狀;到醫院后,經胃鏡以及相關的檢查,并未發現患者出現器質性疾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餐后不適綜合征(PDS)和上腹痛綜合征(EPS)等,上述兩種綜合征表現較為相似,在臨床上難以實現區分。患者臨床癥狀出現的時間超過半年。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可以判斷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
臨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檢查手段多種多樣,包含血常規、尿常規、X線檢查、B超檢查、胃液檢查以及內鏡檢查等,經過全面的檢查后,診斷患者疾病類型,采取針對性地治療措施予以治療。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慢性胃炎的區分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臨床表現癥狀與慢性胃炎的表現癥狀十分相似,與此同時,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大部分的患者會患有慢性胃炎疾病,比例約為30%-50%。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通過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給予促動力藥進行治療,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并不能將慢性胃炎納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范疇內。
在內鏡下,將慢性胃炎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兩種類型,大量健康群體中,常常存在著淺表性胃炎,且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小,不需采取治療措施。
慢性胃炎患者經過對癥治療后,患者經胃鏡進行復查,將患者復查前和復查后的檢查結果進行對比,若無明顯變化。胃鏡下診斷為淺表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上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間屬于等同概念。此時醫務人員應向患者普及相關知識,加強患者對慢性胃炎或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區分。
綜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在初期,其臨床癥狀不顯,一旦出現上腹脹、上腹痛以及早飽感等癥狀后,患者要重視,并且到醫院進行檢查,區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與其他胃病,促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