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犀鐳
腦出血是指患者顱內發生非外傷性血管破裂,導致患者發生顱內出血,約占腦卒中患者的20.0%以上,臨床中患者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昏迷等癥狀。臨床中腦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率極高,約占30.0%以上急性期腦出血患者死亡,其余幸存者中超過半數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障礙、認知障礙問題,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腦出血是因患者腦部出血所致的腦組織細胞壞死癥狀,近年來受到飲食結構變遷的影響,我國腦出血臨床發病率較高,患者因腦部細胞壞死后發生神經損傷,進而導致其功能發生障礙,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危害。因此,腦出血恢復期患者應做好康復鍛煉,提高其肢體及系統功能,以便于改善患者的是及心理機能。
1.腦出血恢復期患者休息指導
急性期腦出血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一般在1-2個周左右,當患者脫離急性期后,應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活動,針對部分機體活動能力下降的患者,可將患者床頭抬高15至30度,降低患者顱內壓,避免患者再次發生腦水腫。針對部分機體活動能力較好的患者,可給予其床上,針對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實施旋轉、屈曲、伸展活動。但需注意腦出血患者活動強度,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予以調節,從5-10min開始,待患者機體功能逐漸提升后,逐漸增加時長,每日可活動12次,活動期間需護理人員或家屬始終在旁協助,防止患者發生不良事件。
2.腦出血恢復期患者基礎護理
每日保持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的病房內環境,早晚通風2次,每次通風30min,保持其空氣清新,由于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的機體功能下降,故應完善各項防護設備,妥善放置床欄,避免患者發生墜床、摔跌等問題。嚴格控制患者血壓水平,臨床中顱腦2次出血會造成其腦組織不可逆轉的損傷,堅持服用降壓藥物,不得自行停藥或更換,根據患者血壓波動情況合理調節其藥物劑量。對于二便失禁的患者而言,應對其二便進行護理干預,每日早晚為其清潔外陰,并保持其被褥、衣褲清潔,及時換洗衣物。針對長時間受壓的位置,包括髖關節、尾骶、肩胛等位置,需予以按摩和保護,防止患者發生壓瘡。
3.腦出血恢復期患者功能康復
每天指導腦出血恢復期患者進行伸舌、鼓腮訓練,確保患者的各個功能得到改善,護理人員使用紗布將包裹舌頭,并予以各個方向的被動運動,一天保持三次。坐位訓練,為了避免腦出血恢復期患者存在直立性低血壓,每天進行一個或者兩個小時的獨立坐位,保證為進食訓練提供保障。在吞咽訓練中,引導患者進行吞咽動作,執行冷刺激。比如:冰塊刺激、舌部鍛煉等。進食訓練,患者保持有效的進食體位,加強食物和食具的科學選擇。特別是腦出血癥狀較重的患者,在發病后實施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還需要早期的開展康復治療,保證患者生命體征更穩定。臨床上,還需要開展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在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的神經系統得到恢復以及修復的情況下,也會避免口腔肌肉萎縮。患者可下床后,指導患者下床進行步行訓練,每次訓練時間及訓練強度均酌腦出血恢復期患者個人能力制定,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礎之上做好康復訓練工作。
4.腦出血恢復期患者心理干預
心理護理工作能為肢體功能的成功訓練提供強大保障,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十分關鍵,確保自身行為的規范化,也會為心理護理工作的實施提供保障。對于腦出血恢復期患者,因為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肢體和語言功能的障礙,生活能力比較差,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很容易帶來嚴重的抑郁、焦慮心理,無法促使生活質量的提升,達不到整體的積極治療。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以良好態度服務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為患者提供更大鼓勵,保證患者和家屬等加強對疾病知識的了解。護理人員也要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能滿足患者自身需求的情況下,增強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的治療自信。
5.腦出血恢復期患者飲食護理
腦出血患者進行食療十分重要,通過基于患者飲食干預,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其腦部血液循環,提高預后效果。對此,應基于患者實施飲食指導,蛋白質方面以魚蝦、瘦肉、禽肉、牛奶為主,避免使用肥肉、蛋黃、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品,纖維素方面以芹菜、菠菜、雪梨、香蕉為主,避免食用生姜、大蒜等刺激性食品。將低每日鹽分攝取量,食鹽中鈉元素含量較高,高鈉飲食極易造成患者發生水鈉潴留問題,故增加了患者發生水腫的可能性,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得超過3.0g,總熱量在2300-2800cal左右。對于存在不良嗜好的患者,需戒煙酒,如患者大便秘結,則適量食用粗糧、谷物及高纖維食品,酌情給予患者潤腸藥物,防止患者大便時過分用力。
綜上其述,腦出血作為臨床危重癥之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患者恢復期病情逐漸平穩,此時是腦出血患者康復鍛煉最為重要的階段。對此,通過對腦出血恢復期患者開展康復鍛煉,能夠有效調節患者的機體癥狀,促進其血管再生,幫助患者建立新的側支循環,從而改善其半身不遂等癥狀。對腦出血恢復期患者實施康復鍛煉,患者肢體運動能力、吞咽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