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分析眼底病應用激光光凝術治療效果和安全價值。方法:將2019年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眼底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數字表法劃分為常規治療組與激光治療組,每組人員均是100例,觀察兩組人員疾病治療效果,對比分析激光光凝術治療的安全性。結果:治療之前,兩組人員的視力數值、眼壓數值以及中央前房深度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之后,激光治療組人員視力指標是(0.75±0.21)、眼壓數值是(16.04±0.09)、中央前房深度數值是(2.97±0.72)mm,其視力與中央前房指標均大于常規治療組,且眼壓小于常規治療組,表明激光治療組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效果更佳(P<0.05);激光治療組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無效例數均是45、47、8,總治療率是92.0%,顯著大于常規治療組治療率80.0%(痊愈30例、好轉20例、無效20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激光治療組患者并發癥總出現率數值為7.0%,較常規組數值13.0%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激光光凝術在眼底病治療中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改善患者病情,存在較高安全性,值得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激光光凝術;眼底病;臨床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79.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082-01
眼底相對于眼表來說存在于眼深處位置,眼底病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含高血壓、寄生蟲與顱腦損傷等,發病范圍比較廣泛,尤其是出現在視網膜、眼底血管等部位【1】?;颊邥霈F神經萎縮與視網膜炎癥等,影響患者視力水平。相關資料表明激光光凝術對此種疾病產生較好的療效,故而我們挑選200例眼底病患者進行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接受眼底病治療的患者200例,劃分為常規治療組與激光治療組,每組患者均為100例。其中常規治療組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齡在19-72歲之間,平均是(52.34±6.10)歲。100例患者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數量為23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患者數量為38例、視網膜脫離患者數量為19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數量為20例;激光治療組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在20-75歲之間,平均是(55.04±7.18)歲【2】。100例患者中視網膜脫離患者數量是3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數量是30例、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數量是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與性別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方法
常規治療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即引進復方血栓通膠囊(廣東眾生藥業企業),指導患者每次服用三粒,一天服用三次。并且結合患者實際病情決定是否增加維生素治療,將兩個星期視作一個療程,直至兩療程結束。激光治療組患者選擇激光光凝術手段,首先醫護工作者對患者手術耐受能力進行評估,手術之前半個小時選擇復方托呲卡胺滴眼液散瞳,大約是7毫米【3】。選取鹽酸丙美卡因進行麻醉15分鐘左右,通過激光裂隙燈細致了解病變組織,激光參數發射在12-500點激光設置上,生成光凝成效。接下來將多波長激光儀器功率輸出數值設置在150-500mW的范圍,對應時間在0.1-0.3秒之間。如果患者一次治療尚未痊愈,則在手術之后兩個星期再次進行治療。為了控制并發癥產生,在手術15分鐘之后,對患者結囊膜進行氯化鈉溶液沖洗,如果患者表現眼部感染癥狀,增加潑尼松與氯霉素進行治療。在患者因為激光光凝過度造成出血情況,使用止血劑治療。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各臨床指標數據,分析患者治療效果。觀察指標包含視力、眼壓與中央前房深度;評判標準為:痊愈是指患者接受治療后惡心、眼壓升高與頭痛等癥狀全部消失【4】;好轉是指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是指患者臨床癥狀尚未出現好轉趨勢甚至加重,把痊愈率與好轉率之和記作總治療率;記錄患者出現并發癥現象,如眼壓升高、玻璃體出血或者眼內炎等,繼而判斷治療安全性。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χ2值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臨床治療指標
治療之前,兩組患者之間的視力數值、眼壓數值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之后,激光治療組人員視力指標是(0.75±0.21)、眼壓數值是(16.04±0.09)、中央前房深度數值是(2.97±0.72)mm,其視力與中央前房指標均大于常規治療組,且眼壓小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激光治療組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效果更佳,結果如表1所示。
2.2患者治療率
激光治療組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無效例數均是45、47、8,總治療率是92.0%,顯著大于常規治療組治療率80.0%(痊愈30例、好轉20例、無效20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患者治療并發癥
激光治療組患者并發癥總出現率數值為7.0%,較常規組數值13.0%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2所示。
3.討論
眼底病產生機制比較繁瑣,類型比較多,并且疾病存在迅速進展的特征,早期患者往往不會存在顯著癥狀,病情進展之后造成視力下降,嚴重時造成失明。激光光凝術主要是通過激光熱效應對視網膜內現有的組織細胞進行凝固處理,提高患者自身視網膜內層細胞具備的供氧能力,加快視網膜吸收出血速度,完成止血目標【5】。在本次研究中,選擇200例患者進行醫學分析,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結果表明,激光治療組患者多項指標的改善情況好于常規組治療組,不管是眼壓,還是視力與中央前房深度的改善,治療效果都比較好,并且激光治療組患者整體出現并發癥的幾率數值小于常規治療組,因此激光光凝術治療方案可以推廣到眼底病治療中,最大化的減少患者并發癥產生,提高患者治療安全性。同時此種治療方式有效的調整患者自身多項指標,具備較強的醫學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米桂艷. 激光光凝治療眼底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14).
[2]付婷婷, 呂慧驗, 欒紅. 重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眼底病激光光凝的規范化治療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15):11-12.
[3]劉紅莉. 眼底病激光光凝術圍手術期護理分析[J]. 健康之路, 2018(4).
[4]王志潔, 聶超超, 楊雅婷, et al.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患眼激光光凝治療后視網膜微結構變化及其與視力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9, 35(4):364-368.
[5]陸方. 正確認識嬰幼兒視網膜血管性疾病中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與激光光凝的應用[J].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8, 34(5):429.
作者簡介:
李雙雙(1990-)女,漢,山東省濰坊,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眼底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