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分析文化美食類短視頻為出發點,結合詹姆斯·凱瑞的傳播“儀式觀”視角,從題材、藝術化手法和視覺手法三個維度,解讀美食博主李子柒的視頻內容,是如何輸出文化符號、完成儀式表達的。并提出了文化美食類短視頻所將面對的真實性、獨特性等挑戰。
關鍵詞:儀式觀;共享的信仰;文化場域;詩意符號
短視頻作為一種時長有限、層次豐富的互聯網傳播方式,近幾年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自從2017年以來,其競爭更是達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各類“細分賽道”的短視頻類型也應運而生。作為其中較具特點的一類分支,文化美食類短視頻一直擁有圈層廣泛的受眾。本文選取了此類博主李子柒的視頻內容,闡釋其是如何將文化符號與視覺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在表現家鄉田園的同時,完成了詩意情懷的表達的。進一步來說,這樣的手法與詹姆斯·凱瑞對傳播的“儀式觀”不謀而合。
一、儀式觀與李子柒
儀式作為一種以群體化、符號化為特征的活動,有著深厚的宗教意味。它通常具有特定情境、強化認知、重復行為等特點。意在透過巨大場域的力量,暗示并引導個體,以脫離世俗、獲得安慰,在群體營造的幻象中展開“共同的表演”[1]。
詹姆斯·凱瑞的儀式觀,正是在對儀式的探究與延申之中提出的。在他的著名文集《作為文化的傳播》中,凱瑞把對傳播行為的解析,區別于之前大行其道的“傳遞觀”,并沒有從功能性出發,而是探討了傳播過程的類宗教效果,將傳播行為描述成一個儀式化、戲劇化的活動,并在空間上把它形容為“共享信仰的表征”。[2]他指出,在傳播發生的過程中,通過“分享”“參與”“聯合”等環節,受傳者最終擁有了“共同理想的投影”。
李子柒是一位飽受關注的文化美食視頻博主,兼開淘寶店鋪。自從2016年開始,她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作品題材,攝制了大量制作考究、意蘊古樸的視頻,內容涵蓋其在四川綿陽鄉村生活中的衣食住等方面,在各大平臺上迅速引發關注,吸引了大批海內外粉絲。2017年,李子柒被評為“2017第一網紅”;2019年12月,央視新聞發表評論文章稱“(李子柒)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sup>[3]
二、李子柒短視頻中的儀式觀呈現
李子柒視頻中的文化符號和儀式元素,主要通過選題、藝術化處理以及影視手法三個維度來進行具體呈現的:
(一)選題
李子柒的視頻主題以節氣時令、美食手作、民風民俗為主,雖取材于田園,但立意并不局限于描繪鄉村生活的幽靜與美好;而是精心選取題材,加之精煉化的符號處理,展現出對家鄉的濃濃眷戀,與對傳統文化的積淀傳承。所謂傳播之儀式觀,正在于它映射了觀者“共同理想的投影”。[4]李子柒的視頻,正是運用大量指向性、隱喻性的表征符號,營造出一種特定的文化場域,引起觀者類似于“追思”和“懷戀”的情緒。對“采菊東籬”、“雞犬相聞”的無限向往,將觀者的情緒緊緊固著于視頻情境之中,在相互作用、投射里,擁有了共同的信仰。B站有人評論:“(她的視頻)像一扇窗子,讓我看到了小時候的鄉下時光,(使我)在鋼鐵森林得以休息片刻,繼續前行?!?/p>
而這種情愫,并不僅僅產生于中國觀眾;在海外平臺上,也引起了觀者的共鳴。Youtube上有人評論“你的視頻讓我對83歲的母親感激不盡”“很向往有一個這樣的花園,很想去你的家鄉看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背后有著不盡相同的文化背景,但是觀者卻從中體驗到了相似的情懷;并且,在這場戲劇性的“文化表演”當中,每個人都不自覺地置身于了變幻不定的舞臺中心。就像在一期視頻中的歌詞所言:“食飽腹,酒微醉,與你說家鄉美”。[5]萬物生長、春華秋實,與家人共度過的這些日升月落,無不深植于每個人的內心,凝結成了一份對生活、對家鄉的依戀。透過李子柒這扇窗口,我們又重新看到了“想象中的自己”。
(二)藝術化處理手法
格爾茲曾提到:“在儀式中,生存世界與想象世界借助象征符號得到融合”。[6]而儀式成立的特點之一,在于儀式元素的凸顯程度、重要程度。在李子柒的視頻中,對傳統元素以及文化符號的把握體現的淋漓盡致:拍攝服裝選取有“古雅”意味的服飾,不管田間灶臺、還是日常勞作,都身穿漢服、盤扣布褂、斗篷、改良旗袍等;炊具造型簡單,少有裝飾,以木質為主,兼具實用性與造型感,流露著“古樸”的農家氣息;在取材構思上,除節氣美食之外,還精心選取多種傳統手工藝,并高度還原了文房四寶、蜀繡、扎染等一系列具有濃重中華元素意蘊的“古法”手作工藝。最終,這些視頻將春種秋收、怡然自樂的四川農家生活,與華夏文明的深厚積淀相結合,提煉為一種為觀者所共同感知的田園詩意與文化底蘊。
幾乎無旁白,是李子柒視頻中的另一個藝術化手法。片中除了與婆婆(地區方言,指奶奶)、鄉民、攝影師等簡短的生活對話外,并沒有作為解說詞的畫外音出現,僅用簡單的文字來介紹食材、制作過程等。這種手法的特點是僅重復展現“儀式感”強烈的畫面及音樂,而不摻雜額外解讀,與類宗教中的“強調禱告者、典禮及圣歌的重要性”特點非常類似。由于沒有更多的渠道去解析主題,所以符號色彩濃厚的視覺元素就作為唯一的信源被觀者接收。在這里,受眾并不是處于“審視者”的位置,而是成為了被動的“受傳者”。加上意境清雅、古樸悠遠的背景音樂,讓觀者不自覺地陷于浸入式的體驗當中,從而繞過理性的審查,在感性上接受了視頻材料所“拼合”的意象,對視頻內容產生了第一認知,并喚起了對自然、對田園的“虛幻的”依戀之感。
(三)色彩與景別
除了在題材及文化元素上的選取,色彩的運用在李子柒視頻中也占有很突出的比重。在表現細節的畫面中,多采用高明度、高飽和度的用色,將食材、原料本身的色彩,藝術性地糅合于畫面中;加之顏色對比強烈的擺盤,更是營造出豐富的視覺層次;而對于田園四季、鄉下風光的色彩處理,則降低了飽和度,采用偏冷色溫,勾勒出一幅悠遠、恬淡的自然畫卷。這種富于層次、高度統一的色彩運用,既避免了自然光源的不穩定性對于視頻效果的影響,更使整體符號元素趨于整合,給視頻內容注入了一份詩意的格調。
在景別的選取上,也體現出了這種交相呼應的層次感。視頻中用大量大畫幅鏡頭記錄了日升日落、春華秋實等自然風光,如大全景、遠景等,在客觀記錄事件、時令的同時,使人感到一種超然物外、歸隱凈土的寧靜、閑適之感;小景別鏡頭,則多用于記錄準備過程及制作細節,如大量的特寫等,將每個視頻題材當中所要描繪的文化、美食元素更加近距離地展現出來,令美食引人垂涎,令手作使人驚嘆。這樣大中有小、錯落有致的景別變化,給李子柒的視頻賦予了豐富的節奏感和厚重的層次感,也使觀者沉浸在視覺審美的體驗之中。
三、文化美食類短視頻所面臨的挑戰
通過對李子柒視頻內容的解析,不難看出,文化美食類短視頻之所以收到歡迎,離不開主題、藝術化處理、影視效果等多方面因素。不過,雖然近幾年受眾對于此類視頻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是其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漸漸為人所注意到。具體來說,以自媒體為傳播主體的該類視頻,主要面對著真實性、獨特性和商業性的幾重質疑:
對于以題材、內容取勝的田園、美食類短視頻來說,其內容本身的真實性,是視頻作為“存在”之靈魂。在拍攝過程中,不管是過度呈現導致視覺符號的堆積,讓人產生審美的疲憊感;還是過于側重形式上的意境,而忽略了內容真實,導致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這些都會破壞視頻的沉浸感、體驗感,換來的是觀者對內容的質疑與反感。比如在《年夜飯》這一期中,有網友如法炮制后,反饋說很難吃,顏色也和視頻對不上;而李子柒釀造醬油、造紙、做竹制家具等幾期內容,都因其流程、工藝、材料等分歧,在網上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除了地域文化差異性、網絡輿論的自由性等環境因素,我們也應當看到,觀者對于內容真實的質疑,直接導致了觀看中的“出戲”、“跳戲”,乃至開始質疑題材的真實性,這不僅背離了視頻制作的初衷,也造成了不必要的受眾流失。
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短視頻大潮中,獨特性是其區別于其他視頻的最重要的符號“背書”。以詩意田園主題的短視頻為例,山倉林食、月亮爬到山那邊、山野紀等視頻博主,均在進行類似內容的視頻傳播,并分別獲得了不小的關注。李子柒在短短2年時間里,賺足了海內外的關注量,但同時也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田園熱”的拍攝狂潮。觀者紛紛效仿,甚至照搬片段,使內容相近、質量參差不齊的視頻如雨后春筍一般。內容的低劣,其背后所損耗的是觀者的“共享信仰”:從對視頻的厭倦、質疑,到引起審美疲勞、題材疲勞,最終的代價是使這類主題喪失了原本的質樸與魅力。隨著對傳統文化、國學的愈加關注,未來勢必還會有一系列田園牧歌系的博主“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對于真實性、獨特性的把握,則更將成為觀者衡量視頻內容的一桿隱形“標尺”。
在流量為王的市場競爭中,不管題材與形式如何“文藝”,網紅博主及其團隊最終側重的仍舊是賣貨能力。換句話說,市場孕育了多樣化的需求,視頻內容生產只是前端競賽的一個小型窗口,其背后體現的是整條產業鏈的運作。這樣的底層邏輯,勢必讓視頻內容在產出的同時,同時具備了商業與文化的雙重屬性。對于文化博主來說,該如何在有限資金成本的條件下,既輸出優質內容,又提高產品的營銷轉化能力呢?對于視頻工作者來說,多大程度上可以把文化傳播交給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呢?如何把握自媒體傳播中,所出現的題材同質、內容良莠的問題呢?如何更好的弘揚傳統文化,如何讓更多的田園風光、鄉村文化、傳統工藝為人們所知、所愛……這些問題無疑對傳播工作者們提出了更艱巨也更挑戰的要求,也需要成為每一位自媒體生產者加以思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涂爾干(梁東汲喆).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22~33
[2]? 丁未. 作為文化的傳播.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年,3~18
[3]? 知非. 熱評|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里的一個點. 央視新聞. 2019,(12):https://m.weibo.cn/2656274875/4447882365185498
[4]? 董璐. 淺論微博簽約自媒體的內容生產——以美食視頻博主“李子柒”為例. 新聞研究導刊,2017,(23):83~85
[5]? 舞低楊柳樓心悅.【李子柒】中華美食頌[EB/OL].:Bilibili,[2019-11-26].
https://b23.tv/av77096646
[6]? 裴玉成. 闡釋的可能——讀格爾茲的《文化的解釋》. 西北民族研究,2007,(1):210~214
作者簡介:趙玥,1993年4月1日出生,女,2015年本科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籍貫: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現居北京。研究方向傳播學。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
(作者單位:華揚聯眾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