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懿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而新媒體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發展極為迅速,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廣播電視傳媒的收益和發展造成了較大程度的影響。雖然傳統媒體在傳媒領域中仍然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但是新的發展形態下,傳統媒體要想實現創收與可持續發展必然要做出實質性的轉變,首先就是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利用,所以這種發展機遇和發展挑戰共存的新形態對于廣播電視傳媒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關鍵詞:新形態下;廣播電視傳媒;分析;研究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計算機相伴相生的一項新技術——數字技術應運而生,在此大環境下,廣播電視傳媒衍生出了一種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相融合的新形態,且新型媒體有逐漸取代傳統媒體的現象發生。數字電視、網絡電視和移動電視這三種新形態的產生都是對廣電行業傳統形態的一次創新性革命,這三種形態的產生也必將是計算機互聯網、電信通信網與廣播電視網三網相互融合的必然發展趨勢。因此,對于新形態下廣播電視傳媒的分析與研究對今后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1數字技術條件下,新媒體產生的新形態
1.1終端和渠道更加的多樣化
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傳媒業的進步,新的技術條件正在不斷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技術產品并被應用于現代媒體傳播過程中。傳統媒體條件下,廣播電視作為傳播媒介在媒體行業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動權,而現如今,數字技術的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其技術成果造就了越來越多元化的信息傳播終端,打通了越來越多的信息傳播渠道,這些傳播途徑已經非常明顯的分攤了傳統廣播電視的受眾。互聯網,移動手機終端是目前新媒體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陣地,新媒體的發展在互聯網渠道的支持下受眾量不斷攀升,特別是在數字技術不斷推進的今天,移動互聯網終端也就是手機媒體吸納的受眾也在增加。受眾對于手機傳播渠道的依賴性也在逐漸加深,因此,新形態下,新媒體傳播的終端和渠道更加多元化。
1.2信息自主控制和交互使用
新媒體環境下,新的技術形式衍生了多種媒體類型,如今,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發展給媒體環境帶來了越來越廣泛的媒體信息交互空間。信息的自由自主控制和交互使用成為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常態。在新的社交媒體大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受眾開始參與到信息傳播的環境中,受眾作為傳播者在信息的控制方面自由程度更高。此外,信息的交互使用也體現在多個方面,信息的傳播流通渠道的阻力越來越小,信息審核的標準也逐漸寬泛,渠道不斷拓展,在此基礎上,信息的交互使用渠道增加。
1.3由可控轉為不可控的媒體
在數字化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新的媒體形態轉變了過去傳統的廣播電視強勢化信息傳播的地位,過去的廣播和電視媒體為受眾提供免費的電視節目,與之相伴的廣告收入也比較豐厚。但是如今,隨著數字媒體的增加和發展,受眾在選擇接受的媒體信息方面的主動性越來越突出,受眾在接受信息方面的地位也有所改變,媒體的不可控特點也有突出的表現,可控性逐漸受到削弱。
2新形態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對比
2.1傳輸路徑的不同
在新形態下受眾可以在不同的網絡渠道、移動終端接收媒介信息,而且網絡的互動融合促進了新媒體的多元化發展,實際上不同的傳輸路徑之間并不會發生沖突受眾能夠自主的選擇廣電網、電信網以及互聯網,而且也實現了受眾更為廣泛的信息需求,這種傳輸路徑的轉變是現代信息傳播的發展趨勢。
2.2信息內容方面的矛盾
在新形態下傳播媒體傳播信息的質量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節目內容更為專業,但是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發展形態下的電視節目得到了更多受眾的喜愛,新媒體在信息傳播內容方面更為側重咨詢信息,而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內容方面側重于質量把關,在新形態下受眾接受不同傳播信息的程度也發生了較大程度的改變,這就意味著受眾中在不同媒體傳播中的地位不同、定位也不同。所以信息內容方面的矛盾在三網融合后更為凸顯。
2.3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
新媒體的發展渠道在社會的發展與傳媒領域發展競爭的背景下不斷拓展,而信息傳播方式的拓展吸納了更多的受眾群體。在受眾的心目中新媒體的地位和優勢得到了逐漸改善,而且傳播形態、傳播內容等方面都是在技術接軌的基礎上而實現深度與高度的優化。
3新形態下廣播電視傳媒的發展
3.1借鑒優秀傳媒行業的經驗
我國傳統媒體想要使經營模式更加與時俱進,就要適當的借鑒國外傳媒業的一些發展經驗,。事實上,許多發達國家的傳媒領域上已經能夠擁有很好的技術基礎和實力,在商業程度上也出現了壟斷現象,國外的傳媒領域主要將著力點放在創收的一些廣告上,來實現行業的最大利潤化。而在這過程當中,傳媒產業在結構上還要有所創新,像跨國傳媒產業的開發,就會有很好的市場。而這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利用國外媒體利潤最大化的特點,使受眾群體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損害公共利益的事情發生,一定要運用合理的相關法律來進行約束。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我國傳統媒體在借鑒國外傳媒業發展的同時,保證我國傳媒行業的環境。
3.2發展新型媒體
為了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廣播電視媒體行業應該突破傳統媒體的束縛,在發展的過程中探索出新型媒體模式。一方面,革新發展理念,并將其運用到媒體的運營之中,對實際的發展模式不斷優化,以更為新穎、完善的發展模式來促進媒體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應該將互聯網、無線通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等進行高效融合,共同發展創新。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借鑒其他企業的優秀經驗,并在發展的過程中將其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探尋出更適合本企業發展的新型媒體運營技術,以便在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設計出一條更適合我國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發展的新道路。
3.3落實以服務為主發展目標的經營模式
在新媒體形勢下改變傳統的廣播電視傳媒經營模式,首先要制定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需求作為廣播電視傳媒企業的經營核心目標,以始終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發展需要作為廣播電視傳媒企業的重點經營內容,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不斷調整傳統廣播電視傳媒的經營發展規劃;將傳播正能量作為廣播電視傳媒的主要發展方向,在傳統廣播電視傳媒中要積極傳遞一些正能量精神,順應時代潮流,將傳遞信息內容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始終落實“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方針,作為廣播電視傳媒發展的基礎,通過延伸價值鏈,整合內部資源,從而產生良好的正確的社會經濟效用;將傳播技術作為廣播電視傳媒經營模式的主要支撐,研發新型資源,從而將傳媒資源達到最優的利用程度。
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態下傳統媒體的發展路徑就是與新媒體有機融合,通過技術的利用與自身發展形態的轉型,綜合新媒體的優勢促進廣播電視傳媒的深度優化,取其精華合理利用資源與傳播渠道,這樣才能在優化信息傳播質量、傳播速度的基礎上吸納更多的受眾,進而在傳媒發展的新形態下占據重要的地位,保持自身發展的長遠與穩定。
參考文獻:
[1]? 黃志新.媒介融合下的廣播電視媒體傳播形態創新探討[J].科技傳播,2018(11):227-228.
[2]? 黃升民,宋紅梅.新趨勢、新邏輯與新形態——區域媒體的形成軌跡與發展趨勢解讀[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2):5-8.
[3]? 葉瓊豐,李文.新傳播形態下城市媒體新聞生產的競爭策略[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7):66-68.
(作者單位: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