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要:隨著移動電子商務的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銷售企業看到移動電商帶來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分析農產品在移動電商營銷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為農產品銷售企業提出相應的營銷策略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移動電商,營銷策略
一、引言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我國農產品經營流通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近幾年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有較快增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但是農民仍處在產業鏈的低端,農產品附加價值低,缺少深加工、品牌化和標準化的農產品,產品質量難以保證,農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緩慢,農產品上行依然困難重重。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4G甚至5G 網絡的覆蓋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給人們巨大的便利,不管是瀏覽網絡信息,還是網上購物不再只能依靠電腦來完成,據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的網絡零售總額已達到195209.7億元,占社會零售總額的24.7%,截至2019年,中國移動電商用戶規模將突破7億人。人們隨時隨地不受限制的在網上購物,可以說移動電商已經成為電商未來發展的必然。如今的移動電商,淘寶APP、天貓APP、拼多多等都已經占據了較大的市場,國內目前知名的商城平臺也基本都有了自己的APP客戶端。那么,農產品營銷融合移動電商,不僅能更好的幫助農產品上行,闖出一條農產品移動電商營銷發展新道路,也是對傳統電子商務的有益補充。
二、農產品移動電商營銷遇到的問題
1、農產品經營者移動電子商務觀念與意識落后
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生產組織文化程度低,對計算機網絡缺乏基本認識,認為產品賣出去就行;許多涉農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移動電子商務的巨大商機。另外,銷售的農產品缺少特色或無法形成規模,很難形成網上可銷售的商品,甚至受限于場地、人員、設備等條件,很難達到申請生產許可證的要求,導致無法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實現“合規”銷售。
2、農產品營銷電子商務人才匱乏
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普遍缺乏高素質的農產品移動電子商務人才,特別是農村電商運營人才、專業運營商、穩定的村級站點負責人缺乏。在農村很難招到合適的電商專業人才。從事農村電商,不僅要懂得網絡和平臺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還要了解農村和農產品。然而,相關專業的人才大多流入城市,來農村的很少。
3、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電商亟待建立和健全現代物流配送體系,也是農產品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環節。目前農產品移動電子商務真正能實現現代化物流配送的很少。同時由于農產品全程冷鏈投入大,冷鏈物流設施普遍不足,也缺乏為中小電商企業和農戶提供標準化冷鏈物流的公共服務平臺,導致生鮮農產品網銷困難。并且出于數據安全和市場競爭考慮,目前從事農村物流配送的企業、機構之間配送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物流單據數據沒有打通。
4、農產品營銷標準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國農產品標準化程度很低,廣大農民仍采用傳統的生產方式,無法適應和滿足現代電子商務的采購、銷售標準,農產品的規格化、標準化、包裝化亟待提高。
三、農產品移動電商營銷策略建議
1、提高農產品經營者的移動電商意識,加大宣傳和幫扶力度
首先,提高經營者對于移動電子商務的認識,了解移動電商輔助農產品銷售的必要性。政府也要加強農業信息服務,為農產品銷售者提供有針對性的銷售信息,協助和指導農民生產。同時建立健全農產品移動電商營銷平臺,提高平臺安全性能,組織農產品經營者利用移動電商的輔助工具進行學習。當然也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移動電商營銷的成功典型,讓經營者接受并愿意使用這些平臺和工具。
2、引進電商人才,完善農產品移動電商人才教育和培訓。
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即懂移動通信技術又懂網絡技術和商貿的復合型人才。企業可以與高校進行校企合作,有針對性的培養符合農產品銷售需要的農村電商人才隊伍,鼓勵走出去的大學生回到家鄉創業。
3、加強物流體系的建設
加快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農產品產量較大且有上網銷售需求的地區,由政府補貼,提升帶寬、增設服務器等,建成適于電子商務交易的網絡平臺。改變重生產、輕運輸的傳統觀念,加大對農產品田頭預處理設施、保險基地、冷鏈運輸、批發市場、冷庫等項目建設的財政性資金補貼力度,加快產銷兩地冷庫、冷鏈批發市場等冷鏈設施建設和銷地便利店等營銷網絡建設。
4、建立農產品標準化制度,優化移動電商資源配置
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和流通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服務要求的提高,農村電商在未來也會進入品質消費時代,商品化和品牌化促使農村電商加強品控管理,完善品控體系。同時消費升級呼喚品牌化。越來越多的品牌化農產品踩著全社會消費升級的節奏,走出了低價競爭的誤區,實現提速農產品品牌化的進程。比如對生產農產品的農戶,實行嚴格的戶籍編碼制度,一戶一碼,不管每戶生產何種農產品,都使用統一配發的、每戶唯一的編碼。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更快發現質量問題,更可以根據編碼溯源找到生產者,有利于責任追究,加強監管。另外,合理利用移動電商資源,打造本地特色農產品生態環境,結合APP、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進行推廣宣傳。
總之,雖然移動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如安全和技術等方面的問題,但是在技術的短變革與社會的大量需求的推動下,移動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因此農產品銷售企業需要搶抓農產品在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把農產品營銷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技術進行深度融合,集成最優勢生產力要素資源,進一步推進農產品移動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文,王志和 . 移動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營銷模式的探究 [J]. 電子商務,2018
[2]? 李承晉,黃勇 . 移動電子商務背景下的農產品營銷模式 [J]. 科技經濟市場,2017
(作者單位:廣西職業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