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摘要:近年來,英語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呼聲日益高漲。什么是交際能力,它與以往我們經常提到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何區別。同時,這種能力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應該給予什么樣的定位,這種能力應該如何培養。這些問題的解決,必然極大的有利于我們的英語教學。
關鍵詞:交際能力;途徑階段;文化差異
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口語課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交際的能力。因此搞好英語口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是實現英語教學目的的關鍵。
一、什么是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Dwell Hymes 提出的。他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一種語言的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包括對在何時何地、以什么方式對誰恰當使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英語口語教學應該圍繞交際能力包含的幾方面的內容,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
二、英語口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交際能力
1.加強聽力訓練,增加語言輸入與儲備
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和完成交際的必備條件。“聽”是語言、知識、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習開口說話的第一步。大量的聽力練習是學生獲得語感以及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思維的基本途徑。學習者學說英語必須從聽開始,先聽別人說,反復多聽幾次,知道怎樣說,以及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時,便會產生強烈的想說話的愿望。開口說話,表達思想,進行語言交際便成了大量聽的必然結果。
2.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英語思維能力訓練
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以習得為主要形式的英語思維能力訓練是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用英語思維是指排除本族語或母語的干擾,用英語直接理解、判斷和表達的能力。然后,再把它譯成英語。這種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母語的干擾。這樣借助于母語表達出來的東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是Chinese English(中式英語)。比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一些英語學習者根據漢語表達習慣常說成:You go 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語表達是:After you。
3.充實社會文化知識,增強語言得體性意識,提高口頭交際能力
英語學習者在與英語本族人進行實際交往中,很容易將自己的母語使用習慣帶入跨文化交際,從而引起誤會,導致交流出現障礙甚至失敗。比如:中國人聽到對方對自己表示感謝時,常回答道:“這是我應該做的。”直譯成英語是“Its my duty”,英語本族人聽了會想:原來他并不想做這件事,但這是他的職責,所以不得不做,這與漢語所要表達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這種由于母語文化因素的干擾,而說出不得體的英語的現象非常普遍。
4.把教材中的固定內容活化到交際生活中
新課程已對話形式體現語言功能,設置不同情景,為教學提供了模型。教師應盡量使用信息轉換,情景模擬,游戲,角色表演等活動形式,組織學生進行交際活動,把教學中的固定內容活化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樣學生可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合中進行操練,既鞏固了新詞,又練習了句型,同時還可以增進了解。
5.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交際環境
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為主體,給學生營造一種比較真實的交際環境。這樣的情景我們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現成的,我們可以依據課文上現成的對話,作模仿練習,待熟練后,可先分為師生對練,然后再分角色對話表演。如果條件可以的話,輔以道具,加上動作,那樣會更生動,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增強學生的表演欲。第二種是假設的場景。老師盡量采用真實、有意義的材料,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充當督導者的角色,而是一名顧問,一名參與者,給學生思維的自由發揮提供一種寬松的環境。與此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6.讓學生盡可能準確地表達
語言交際要求準確表達意思,要是稍微不注意,有時會詞不達意,有時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比如下面列舉了3種英語表達中表示歉意的句式,每一種都有文字說明,以表達細微的區別。
1)麻煩您了(請求對方幫助或要求對方做某事,因給對方增添麻煩,表示歉意時的用語。)如:
----I will take the reference book for you tomorrow.
-----Im sorry for the trouble.
-----Im sorry for bothering you so long.
-----Its my pleasure.
2)打攪您了(占用別人的時間影響了別人的工作學習休息等表示歉意時的常用語。)如:
--Excuse me,Ill answer the phone .
------It doesnt matter.
------Excuse me,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Go ahead.
3)請不要見怪(請對方原諒,諒解時的常用語。)如:
-----I do apologize that I didnt consult with you this matter.
-----I apologize for the impoliteness of my kid.
三、語言交流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系列的語法規則及詞條,而且還涉及到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
一句完全符合語法規則的話,用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得不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違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有時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除了培養他們能用目的語清楚地表達思想以外(達意),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介紹和傳授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學會得體地交際,懂得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對什么人講些什么話(得體)。
最后,在口語教學的高級階段則著重導入知識文化(不直接影響準確傳遞信息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從中西文化差異的深層入手,介紹中西方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認知行為、交際關系以及言語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英美人比較注重定量分析,進行邏輯推理,而中國人比較注重直覺與先驗理性。善于以經驗為依據來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中西文化此類差異的學習,就增強了文化差異意識,了解了西方的人際關系及交往的深層次模式,從而學會得體地進行交際。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