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
摘要:基于對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編輯策劃的研究,首先,闡述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基本內容。然后,為保證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給出加強教材作者“兩個第一線”的有機結合、加強先進教材的引進等編輯策劃措施。最后,要意識到高教教材內容,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知識層面的重要作用。從而結合實際情況,確保教材的實用性與新穎性。
關鍵詞: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編輯策劃
在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中,使得高教教材經過不同階段的完善與優化。雖然我國高教教材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也得到一定進步。為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高教教材能夠符合學生學習,需要對高教教材做出調整,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教材的實用性與新穎性。怎樣做好高教教材新穎性與實用性的編輯策劃,是人們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本文將針對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的編輯策劃相應內容進行闡述。
1、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基本概述
在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中,我國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得到一定完善。在傳統高教教材中,其中的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等,并不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而且學生的學習受到一定制約。比如,機械制造學宿是許多高校中的重點專業內容與科目。在微電子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促使微電子技術已經成為社會效益創造以及經濟效益創造的重點與關鍵。微電子技術屬于基礎性工業技術與戰略性工業技術,并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主要產業之一。這也使得機械制造學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傳統教材中,只是將力學作為較為單一的理論基礎與教學內容。在這一過程中,為使得學生的專業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要做好力學、系統論以及控制論的教學工作[1]。在高教教材的發展中,為促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專業知識內容,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要結合實際情況,確保高教教材的新穎性與實用性,對教育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教學工作,符合學生學習與發展。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最為教學中的關鍵,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打下基礎。
2、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編輯策劃措施
2.1加強教材作者“兩個第一線”的有機結合
在高教教材編輯策劃過程中,對于高教教材的新穎性與實用性需要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同時也是編輯策劃中的重點難點。基于此,為更好進行編輯策劃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第一,高教教材作者,是教材內容創新性與實用性的主要編輯者與創造者。在教材編著過程中,不同作者編著的教材內容會存在很大不同。從目前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可以看出。相同的教材或者類似的教材,有的內容通俗易懂,而且教師教學工作的展開與更加容易,學生學習也更加方便。而有的教材內容,不僅難懂而且會為教師教學工作的展開產生很大影響,致使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內容[2]。第二,在高教教材內容的編輯策劃過程中,需要作者能夠及時掌握相應的科技動態、明確教學結構與各教學環節,從而將新穎性內容與實用性內容融入到其中。對于高校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想脫離的情況,需要學校方面以及教師方面能夠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比如,可以通過加強新工藝與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方式,使得高教教材可以符合學生學習。做好“兩個第一線”組織工作,促使各個教師之間能夠加強聯系與溝通,實現彼此之間的優勢互補。明確自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肩負的責任與內容,為后續教學工作的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2.2加強先進教材的引進
在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針對高教教材建設工作,能夠結合實際情況,給出較為有效的調整措施,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教教材質量。但是,在實際教材的應用中,存在一定的不相適應情況,在這里一機械制造專業內容為例。比如,在傳統教材中,包含許多經典知識內容,比如,動力學、工業機器人操作臂以及運動學等。從嚴格意義上而言,其中的內容無法將當今機器人學中包含的先進技術等內容融入到其中。在如今社會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同類型的機器人已經為人們生活與工作帶來很多便利。比如,視覺機器人、移動機器人以及其他類型的智能機器人等。此類機器人技術也相對成熟,并形成相應的系統學科體系。將此類內容融入到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編輯策劃中,這樣可以將傳統教材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進行彌補,保證教材編制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除此之外,在相應的機器人工程教材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將機器人學的發展情況以及技術特點充分體現,并且能夠明確機器人技術的密集型特點[3]。通過更加簡單易懂的方式,闡述不同類型機器人的基礎性技術,這樣學生對于不同類型的基礎知識有一定掌握。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加強與實際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后,實踐能力也會得到一定提升。符合當今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發展,滿足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與要求,從而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打下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教教材只有保證自身的新穎性實用性,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因此,對于高教教材新穎性實用性編輯策劃工作,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給予更多關注與重視。對市場發展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與了解,從而對教材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為學生的更好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程雷星.地學教材稿件編輯過程中常見問題探析[J].傳媒論壇,2019,2(23):49-50.
[2]? 董黛.數字出版環境下教材編輯出版編輯的定位[J].傳播與版權,2019(10):62-64.
[3]? 王龍珺.民國編輯學的緣起、內容和歷史價值[J].編輯之友,2019(10):87-92.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