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杰 徐連鎖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使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與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2018.10-2019.10月于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根據不同的治療方式將這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采取小切口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在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結論: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相比,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具有更好的療效,值得臨床采納。
【關鍵詞】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急性闌尾炎;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087-02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任何年齡群體都可能發病。導致該疾病出現的原因主要為患者闌尾腔內出現感染,闌尾管腔堵塞等,主要臨床表現包括惡心、嘔吐、右下腹持續疼痛和右下腹包塊等。對于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方法為闌尾切除術,基于此,本文對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研究,先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10-2019.10月于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根據不同的治療方式將這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男、女例數分別為18例和12例,最低年齡23歲,最高年齡43歲,平均年齡(32.41±3.52)歲。觀察組男、女例數分別為19例和11例,最低年齡22歲,最高年齡42歲,平均年齡(31.85±3.6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對比分析。納入標準:(1)全部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急性闌尾炎;(2)全部患者及家屬均為知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具有手術禁忌證;(2)麻醉耐受性較差;(3)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小切口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主要流程:幫助患者保持仰臥位,進行腰部麻醉,在麥氏點位置做2-3cm切口,對其皮下組織逐層切開。將患者腹腔內的粘連組織分離,將其闌尾充分暴露。將患者闌尾系膜切開,結扎闌尾根部。在闌尾根部下方5mm處將闌尾切除,縫合闌尾殘端、進行消毒處理。對腹腔進行沖洗處理,逐層將手術切口縫合。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主要流程:幫助患者保持仰臥位,進行全身麻醉。在臍部上方做1cm切口,在腹腔內放入氣腹針,為患者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氣腹。完成建立后,在腹腔內放置腹腔鏡。在腹部左側的腹直肌外援位置做手術切口,之后再腹腔鏡內置入套管針,套管針的直徑為10mm。在臍恥間的左側位置做手術切口,在腹腔鏡內放置直徑為5mm的套管針。將腹腔內的粘連組織分離,將患者闌尾完全暴露出來。將闌尾系膜切開,結扎闌尾根部,使用器械為圈套器。在闌尾根部下方3cm位置將闌尾切除,縫合闌尾殘端,進行消毒處理,之后對腹腔進行沖洗,將二氧化碳氣體放出。去除腹腔內的腹腔鏡幾手術器械,逐層對傷口進行縫合。
1.3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臨床各項指標進行比較,主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將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常見并發癥包括腸梗阻、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2.0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進行檢驗。使用%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進行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組間對比差別較大,統計學意義明顯。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在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中出現2例腸梗阻,1例腹腔出血,2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5/30),觀察組中出現1例切口感染和1例腸梗阻,并發癥發生率為6.67(2/3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明顯(x2=8.572,P<0.05)。
3.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主要癥狀包括惡心嘔吐及下腹部持續疼痛。大多急性闌尾炎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為了確保手術療效,就需要合理選擇最優的手術方式。傳統模式下,對于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小切口闌尾切除術,但是該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具有治療和診斷的雙重作用,并且術中造成創口較小,手術視野寬闊,不會受到其他因素如腹壁肥厚或肥胖的影響,實現對盆腔及腹腔各個臟器的探查,發現病變位置,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2]。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在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并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表面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相較于小切口闌尾切除術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并且手術切口較小。并且該方法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也說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組織造成損傷較小,操作原理病灶,能夠有效防止感染。
綜上所述,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相比,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具有更好的療效,值得臨床采納。
參考文獻
[1]董浩軍.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家庭醫藥· 就醫選藥,2020,(5):349.
[2]陳冬慧,莊威.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對術后切口感染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1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