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裔程 賀晶晶 馮琪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在落實凝血檢驗項目期間存在的影響因素,總結具體處理措施。方法:選擇在本院接受凝血檢驗的體檢者作為研究主體,符合研究內容者共計96例,納選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集三份血液樣本進行檢測,分析探討于不同離心時間、放置時間以及溶血情況下的凝血檢驗情況,觀察影響檢驗結果的相關因素。結果:血液樣本放置時間對PT產生的影響不明顯,但是放置一定時間后,TT、APTT、FIB結果變化明顯,P<0.05。離心時間對FIB、TT結果產生的影響不明顯,P>0.05;PT、APTT檢驗值則隨著檢驗離心設定時間呈現為增大趨勢,結果為P<0.05。相較于常規樣本,溶血樣本后PT、APTT、TT、FIB凝血檢驗結果變化不明顯,P>0.05。結論:基于Stago儀器以磁珠法為檢測原理,其對溶血的抗干擾具有較為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凝血檢驗;影響因素;處理對策;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126-02
凝血檢驗是臨床實踐中比較常見的血液檢查內容,檢查項目包含著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因此在臨床上又被稱之為凝血常規四項,借助于凝血檢驗結果能夠幫助醫生明確掌握患者止血功能情況,對于患者術前準備、胃腸鏡檢測、溶栓治療、DIC預測等提供必要的數據,從而降低手術和治療產生的風險,避免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意外[1]。但是在實際凝血檢驗期間具有較多的影響因素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為此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影響凝血檢驗結果的相關因素,現將處理對策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接受凝血檢驗的體檢者展開對照研究,提取與研究內容相符合者共計96例,患者接受檢驗時間為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其中男性64例,女性32例,年齡最小值為18歲,年齡最大值為74歲,年齡均值為(38.57±4.12)歲。
1.2儀器與試劑:選擇法國Stago-R Evolution全自動血凝分析儀。血凝常規四項檢測試劑為Stago原裝試劑。檢測方法皆為凝固磁珠法。
1.3方法:依照統一標準在受檢者空腹狀態下采集血液樣本,受檢者均采集3份樣本,將血液樣本采集以后顛倒放置后均勻離心,去除血小板。將96例血液分別存放在不同時間段內(1、2、4小時),檢測相關指標,詳細記錄檢測結果。將第二組血液樣本設定離心速度為3000轉/分鐘后在不同的離心時間(5、10、15分鐘)進行檢驗。此外將第三組血液樣本放置在冰箱中,將溫度調整為-40°,采用溫水進行速溶,檢測血紅蛋白濃度,如果檢測值大于4g/L則表示血液樣本為溶血樣本。其中溶血樣本45例,常規樣本51例。對比分析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等數據變化情況[2]。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借助SPSS20.0處理,隸屬于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研究結果對比差異明顯。
2結果
2.1樣本放置時間產生的影響
血液樣本放置時間對PT產生的影響不明顯,P>0.05;但是放置時間超過1小時以后,FIB、TT以及APTT檢驗結果變化明顯,P<0.05,見表1。
2.2離心時間對凝血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
離心時間對FIB、TT結果產生的影響不明顯,P>0.05;PT、APTT檢驗值則隨著檢驗離心設定時間呈現為增大趨勢,結果為P<0.05,見表2.
2.3溶血對凝血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
相較于常規樣本,溶血樣本其PT、APTT、TT、FIB凝血檢驗結果變化不明顯,P>0.05,見表3。
3討論
凝血檢驗項目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檢驗期間樣本的放置時間、離心操作時間以及溶血樣本對檢驗結果會存在影響,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有一定的干擾,對凝血檢驗的臨床應用價值產生一定的局限性,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引起相關醫療事故[3]。
在凝血檢驗項目展開期間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需要保證整個檢驗流程的全面性和細致化,為了提高凝血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減少對患者后續治療產生的影響,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規范血液樣本采集流程以及過程,為了確保檢驗相關數據的準確性選擇專門的醫護人員實施血液樣本采集操作,在血液樣本采集、運輸以及保存時需要以相關操作規范為依據嚴格執行,特別注意的是避免延誤血液樣本的送檢時間,防止樣本出現血細胞破壞現象。其次需要醫務人員提高對于血液樣本處理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尤其是在離心操作期間,保證同期樣本檢驗流程的一致[4]。此外避免應用溶血樣本,避免可能的凝血因子干擾,在檢驗前明確樣本情況,針對出現溶血現象的樣本需要重新采集。
綜上所述,凝血檢驗項目展開期間存在多種影響因素,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嚴格依照操作規范進行,以期提高檢驗準確率[5]。
參考文獻
[1]孫飛,李姣龍,陳韌剛,等.分析前質量控制在凝血三項和D二聚體檢驗中的臨床意義[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02):212-214.
[2]荊晶,王文婷,常艷,等.臨床凝血功能異常患者血栓彈力圖與常規凝血檢測的比較及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20,28(02):629-635.
[3]胡志清,侯小霞,劉坦.六西格瑪度量在改進凝血檢驗質量上的臨床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20,38(01):53-55.
[4]靳玉鳳,董杰,嚴秋雁,等.常規凝血四項檢驗結果影響因素的logistics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6):2806-2809.
[5].血漿凝固實驗血液標本的采集及處理指南[J].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359-2011.
第一作者簡介:
黃裔程(1961-)男,上海,大專,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臨床檢驗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