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艷

【摘? 要】目的:研究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分析。方法:隨機抽取我院66名護理人員作為本次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的目標成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采用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在采用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前后進行對比分析,實施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后的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文書書寫、基礎護理技能、護理安全意識以及病房日常護理工作等質量上較前明顯提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前瞻性護理治療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顯著,能夠提高護理文書的書寫,基礎護理技能,護理安全意識以及病房日常護理工作,為病人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值得在臨床護理管理中借鑒應用。
【關鍵詞】前瞻性護理;護理質量;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153-01
前瞻性護理管理即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評估病人的實際臨床癥狀和體征,采用自身的臨床護理經驗以及臨床護理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對病人開展一系列的預見性、計劃性的護理管理工作。在優質護理模式中,前瞻性護理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該護理管理方式不僅可以提升護士主體的臨床護理基本技能,同時在改善預后,提高護理滿意度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并進一步分析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66名護理人員作為本次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的目標成員,其中66名護理人員年齡范圍在19-42歲之間,平均年齡是在33.5歲,參加護理工作年限范圍為0.5-23年,其中本科學歷43名,大專20名,中專3名。
1.2方法
1.2.1構建符合醫院實際的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
①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體系是管理模式的主要框架。其中包括:嚴格嚴抓臨床護理的核心制度,確保執行是保障護理安全的重要基石,還要加強臨床護理人員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是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主要組成,落實基本責任制,將臨床護理工作采用等級管理【1-2】,每一份崗位責任落實到護理人員上,護理質量的提升前提是規范每一個護理步驟,通過有效的指導和臨床護理分析,采用護理安全積分制來進一步約束臨床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
②轉變常規質控觀念為前瞻性質控。前瞻性護理管理就是一改以往的固定、刻板的終末式質控行為,采用前瞻性的指導,通過對一線醫護人員的技能培訓提前進行相關干預和控制,通過構建合理高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尤其是對一級質量控制護理人員,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必須做到質量高效和完整的完成【3】,從而達成主動質控和自動質控的標準。當然這些高效完成的前提是需要改變質控的前后順序,從以往的事后質控改為事前進行干預即質控前移,形成前瞻性質控方式。
1.2.2層級管理方式的建立
層級管理方式是落實責任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層級建立主要由“護士長---主管護師----護師----護士”組成,通過落實小組責任制,按照科室護理工作需求,設定護理小組組長,由主管護師擔任,分配護師和護士,護士長分管各小組組長,其中護士長主要是負責科室護理工作上的行政事務及其他決策【4-5】;主管護師作為小組組長主要負責病區的護理業務管理,護士的技能培訓,績效考核以及小組成員的排班,同時對責任組的疑難重癥、危重癥進行相關的個案管理;護師主要是全面負責對所管患者的評估,制定護理方案,檢查指導護士落實本組患者所有治療、護理工作,評價效果等。實施過程中告知護理人員必須管好患者,以患者為出發點。每個責任小組的護上相對固定。盡可能避免護理人員的輪換。護士對所管病人負責,具有管理義務,上級護士需要對下級護士負責。
1.2.3規范護理操作流程,轉變護理工作模式
規范護理工作流程,主要是由護士長牽頭,制定工作流程,其中包括:主管護師,護師,護士等責任內容:護理交接班、醫療查房指引、床邊交接班、等級護理指引、健康教育指引、防跌倒、壓瘡指引、轉科,轉院,出院流程指引【7】,各項轉科護理干預等等,使護理人員明確分工,充分了解工作內容,以患者為中心,從而提供優質服務,開展恰當合理的護理干預,為取得顯著臨床護理效果打下基礎。轉變護理工作模式主要是進行三級質控,其中一級質控是由護師負責,主要內容是準確執行醫囑信息,落實護理核心制度,指導和監督護士的工作質量以及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指引【8】;二級質控主要是由主管護師擔任,建立護理工作內容指引,及時發現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通過查房以及會診等方式進行相關責任護士工作的監督。三級質控:由護上長負責,具體包括:建立和健全科室護理工作制定,形成全方位的三級質控管理工作模式,監督工作和進行前瞻性護理管理,對臨床不良事件進行歸納和總結,有效處理護理工作問題,降低臨床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1.3療效判定
通過院內自制的護理質量評分細則,采用100分制,主要護理質量五項包括:病房管理、醫療文書、風險管理、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等,每項各20分。
1.4數據處理
通過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在前瞻性護理管理前后中:病房管理、醫療文書、風險管理、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等內容,其中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后的效果較實施前顯著,差異較大,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前瞻性護理模式是當前醫療界較為新穎的護理模式之一,主要是從臨床護理的預見性護理方向出發,通過改善護理工作,避免以及預防不良醫療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前瞻性護理管理主要是采用事先干預,事前質控的的質量管理方法,當然管理人員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指引,加強臨床護理技能培訓,崗位培訓,業務能力培訓【9】等,做好相關風險質量控制,做好自控和主控的工作,所以質控前移是貫穿整個臨床護理過程,護理質量的提高也著重于質控工作做的好壞【10】。本文主要研究了前瞻性護理管理模式,發現在前瞻性護理管理前后中:病房管理、醫療文書、風險管理、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等內容,其中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后的效果較實施前顯著,差異較大,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前瞻性護理管理模式能夠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是護理改革的一次新突破,不僅能夠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還能確保臨床工作的安全性,同時確保了護理操作的規范性,有利于工作的有序開展,顯著提高了臨床效果。其管理模式的不斷完善和作用的最大程度發揮,還需廣大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前瞻性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實和長時間的開展是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關鍵,適合臨床的推廣與應用,具有顯著的管理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姚麗娜.實施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對提高CCU病房護理質量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0):197-198.
[2]伍向紅,黃蔚,張進華,李華.護理人員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泌尿外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3):36+45.
[3]徐洪艷.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診科護理質量及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中的作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7):3099-3100.
[4]顧建月,周海英,周麗梅.急診外科護理中前瞻性護理模式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4):46+71.
[5]林曉丹.前瞻性護理管理在高齡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臨床研究[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9,51(05):622-623.
[6]崔萌萌,李夢.PDCA循環模式的前瞻性護理管理對急診病房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2):149-150.
[7]王慧清.個性化心理護理管理在職業病矽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3):35-36.
[8]吳成英.前瞻性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肺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12):106-109.
[9]夏歡舞.前瞻性護理管理在外科中的應用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06):57-58.
[10]李志芳,李俊霞.前瞻性護理干預模式在兒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