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艷


【摘? 要】目的: 探究疼痛管理在創傷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與效果以期為臨床提供相關指導。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收住入院的創傷性骨折患者2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20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管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采用常規管理模式聯合疼痛管理,對比兩組患者的VAS疼痛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在疼痛管理后VAS評分級護理滿意度均較對照組結果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疼痛管理在創傷骨科護理管理中能夠改善患者的疼痛,不斷優化護理路徑和護理方法,在提高護理管理滿意度上值得進一步借鑒,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疼痛管理;創傷骨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156-01
疼痛是臨床上外科手術常見的一種生理反應,當然在創傷骨折患者中也比較常見,且大多數的創傷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達到中重度。隨著臨床手術患者在接受麻醉過程后,隨著麻醉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消失,隨著而來會出現第二次疼痛的高峰,對患者的身心都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不但會產生術后的抑郁和焦慮癥狀,同時也會影響手術后的傷口愈合以及手術效果。因此,通過有效的方法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減輕患者的身心壓力,提高患者術后的舒適度是創傷性骨折患者護理的研究重點,也是評價疼痛管理滿意度的一種重要影響因素,本文主要通過探究疼痛管理在創傷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與效果以期為臨床提供相關指導,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收住入院的創傷性骨折患者2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20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其中對照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齡范圍37-85歲,平均年齡為(41.38士6.52);觀察組患者100例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齡范圍33-79歲,平均年齡為(38.54士7.24),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工作環境、地域差異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納人標準:①觀察對象均為創傷性骨折,經影像學檢查后確診;②患者家屬及本人同意本次研究并簽字;排除標準:①患者除創傷性骨折外存在重大器質性疾病;②患者患有腫瘤及其他重大疾病。
1.2護理方式
對照組的常規護理管理:將創傷性骨折患者送入病房之后進行相關的疼痛了解,遵從醫囑給予適當的鎮痛用藥,詳細記錄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以及緩解和改善的情況,同時對有創傷口進行嚴格的消毒管理,避免和防止細菌感染,及時更換敷料,每天記錄傷口愈合情況,定期評估傷口愈合結果,保持病房通風以及良好的室內環境。
觀察組護理方式:①成立疼痛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主管護師,護士三級責任制,進行全面的負責和管理疼痛護理工作,通過每天的查房,分析患者病情,傷口評估,疼痛評估,然后制定個性化的疼痛護理管理工作,共同的實踐和探討操作,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根據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不足進行調整護理方案。定期進行疼痛管理小組培訓和技能考核,其中包括:疼痛概念、疼痛評估方法、疼痛護理要點、疼痛規范化用藥原則、鎮痛藥物的適應癥以及禁忌癥,可能產生的臨床不良反應級處置原則,及非藥物治療方法等【1-2】。②制定規范化疼痛管理流程,符合以及滿足本科室疼痛管理要求,進一步落實疼痛評估方法,制定疼痛評分細則,規范化疼痛咨詢以及問診方式,例如:采用數字化疼痛評估方法,通過數字化進行疼痛級別分級以及評估,從而確定患者的實際疼痛級別。采用三級責任制,由護士做好相關的疼痛評估工作,主管護師負責患者的定期疼痛評分以及日常問題上報,護士長負責商討和制定相關疼痛護理方案,疼痛管理方式和措施,同時進行每日相關查房【3】。③護理管理包括環境護理、心理護理、術后的體位護理等,環境護理主要是保持病房環境的清潔衛生,營造良好溫馨的住院環境,緩解患者的緊張、壓抑情緒,從而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心理護理主要是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會出現抑郁和焦慮情緒,這些情緒對傷口的恢復以及手術后的效果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容易造成失眠、消極以及不安的狀態,護理人員需要通過相關的臨床知識宣教、心理疏導、每天的心靈溝通等方式進一步消除這種狀態,從而有效的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體位護理主要是采用合理的體位擺放以及制動原則,減輕患肢的疼痛和水腫,改善肢體及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環等【4】。④加強疾病的健康宣教,臨床上大多數創傷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癥狀對患者的術后康復以及康復持續時間有著一定的影響,這些主要是由于患者本人及家屬對疼痛知識認知的不夠全面,在出現疼痛時沒有及時的進行藥物或非藥物干預,因此造成疼痛持續時間延長,康復效果不佳以及傷口愈合不良等結果【5】,護理人員通過疼痛知識的講解,以及相關治療方案的宣教,提高患者自身對疾病的認知,從而正確的指導止痛的方法,提高預后。
1.3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均采用VAS疼痛評分量表,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10分表示劇痛,0分表示無痛,區間內表示不同程度疼痛;②兩組護理人員滿意度評價,采用院內自制問卷調查表,總分100分,三級評價指標,80-100表示非常滿意,60-79表示基本滿意,小于60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對統計的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VAS疼痛評分比較,其中護理前VAS沒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較對照組VAS評分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對疼痛護理的滿意度評價,其中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4%,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3 結論
疼痛對創傷骨折患者的術后愈合有很重要的影響,疼痛與手術的部位,體位擺放以及功能鍛煉和藥物治療等都有很大的關系,長期的疼痛持續加重或疼痛未見緩解對預后不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疼痛管理在當前臨床護理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究采用疼痛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在改善術后患者的疼痛以及在護理滿意度上均有較好的表現,其中觀察組的VA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考慮疼痛緩解較為明顯,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疼痛護理管理措施作為當前對骨科病房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期間使用的一種新型的管理措施,將這種護理措施運用到患者的護理工作之中,能夠幫助患者顯著減輕或消除患者疼痛,不僅有利于讓患者更早地接受康復訓練【6】,同時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幫助,有利于患者疼痛問題的改善,值得臨床護理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李艷.疼痛管理在創傷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9,32(02):136-138.
[2]唐舒亞,陸佳妮,宋耀軍,陳麗華,張鵬.疼痛管理在減重代謝手術中的應用[J].腹部外科,2019,32(03):194-197.
[3]李亮,陳曉影,李金原,邵暢.循證護理在腫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9):308+316.
[4]張小艷,涂紅珍.護理干預在骨科術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17):142+148.
[5]蔣彩霞,朱麗,周春花,陳彩霞.SBAR溝通模式對手足外科術后患者疼痛管理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11):1431-1432.
[6]馬茜茜.品管圈活動對髖關節置換患者疼痛管理及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