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



【摘? 要】目的:觀察肺癌手術患者選擇加速康復護理模式展開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分析。方法:將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時期)收治擬擇期行肺癌手術患者47例,以2018年12月01日為分界線,在分界線前收治的21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設置為對照組。在分界線后收治的另26例患者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護理干預設置為實驗組。對照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術前、術后5d時肺功能與血氣指標,并比較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實驗組患者術后進食恢復正常、排氣、留置尿管、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術前肺功能與血氣指標(P>0.05)可比。在術后5d,兩組患者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明顯改善,實驗組患者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69%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3.33%(P<0.05)。結論:在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實施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的縮短患者術后進食恢復正常、排氣、留置尿管、下床活動等術后恢復指標,較好的改善術后肺功能與血氣指標,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有效的縮短住院時間,效果理想。
【關鍵詞】肺癌手術;加速康復護理模式;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214-02
肺癌屬于惡性腫瘤,發生率逐步呈攀升態勢,手術是臨床治療肺癌有效手段,隨著胸腔鏡下治療技術的開展,創傷小、康復快被臨床廣泛應用[1]。因此常規傳統開胸術后護理已經無法適應微創手術。加速康復 (fasttracksurgery,FTS)外科理念為采取有力醫學證據處理圍手術期措施并優化,使患者能夠完成快速康復[2-3]。我院在FTS理念下,改善微創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方式,獲得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肺癌診斷明確;意識清楚;精神狀態尚可;手術指征。排除標準:預計生存期<半年;手術、麻醉不耐受;肝腎功能及重要臟器衰竭;心理障礙、暴力傾向;認知障礙等。在入組前行健康宣教,患者表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時期)收治擬擇期行肺癌手術患者47例,以2018年12月01日為分界線,在分界線前收治的21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設置為對照組。男14例,女7例,年齡在30-82歲,平均(61.0士2.3)歲,病程2.2-8.9個月,平均(3.9±0.4)個月。在分界線后收治的另26例患者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護理干預設置為實驗組。男14例,女12例,年齡在41-74歲,平均(58.9士2.5)歲,病程2.7-9.3個月,平均(4.0±0.3)個月。資料(p>0.05)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完善術前準備,12h禁食、6h禁水,術后配合預防感染、飲食營養等干預。實驗組實施加速康復外科護理:①術前:術前1d訪視,指導術后深呼吸,有效咳嗽、呼吸訓練器使用、床上排尿、排便方法,禁食6h、禁水2 h;術前2 ~ 3 h口服5%葡萄糖溶液400ml,糖尿病予低糖或無糖飲料。②術后:a. 引流管護理;b.早期活動:墊枕平臥6h后取低坡臥位,4h更換體位一次。手術回室指導雙下肢主動與被動運動,協助翻身,術后當天6小時后生命體征平穩協助患者床邊活動。術后第1d病室內活動,術后第2d病房或走廊活動。c. 飲食護理:術后1~3 d需以半流質食物為主,飲食中增加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適當按摩腹部以促進胃腸蠕動。e.術后12h間斷夾閉尿管,1d時根據情況拔除尿管。
1.3評價標準?? 對照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術前、術后5d時肺功能與血氣指標,并比較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氣容量FEV 1 、FEV1與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血氣指標檢查血氧飽和度(SaO2)。術后恢復指標包括:術后進食恢復正常、排氣、留置尿管、下床活動、住院時間。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4]。
1.4統計學方法 SPSS20.0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計量,組間比較t檢驗;用%表示計數, x2校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 實驗組患者術后進食恢復正常、排氣、留置尿管、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前、術后5d時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肺功能與血氣指標(P>0.05)可比。在術后5d,兩組患者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明顯改善,實驗組患者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69%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3.33%(P<0.05)。詳見表3。
3討論
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呼吸系統的發病率較以往有著較為明顯的升高。伴隨著臨床診斷學輔助技術的的不斷提升,診斷率也較前有著明顯的上升[5-6]。微創手術在現在的醫療條件下,術后生存率已經有著明顯的上升。而傳統的護理為根據開放性的肺癌手術進行的干預措施,已經無法適應微創手術恢復的進程。加速康復護理主要是通過優化圍手術期的各項護理措施,以降低對手術治療產生應激性刺激[7]。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疏導患者情緒,縮短禁食水時間,減少對患者胃腸道的刺激[8]。訓練患者呼吸、床上大小便技能,以幫助術后可以盡快適應呼吸與床上大小便方式。術后對患者進行早期運動的指導,協助患者翻身運動[9]。給予適當的飲食建議,增加機體營養,以提升機體的免疫與抵抗能力,為加速患者的康復提供必要條件,同時對腹部進行適當的按摩,也是在幫助患者慢慢恢復胃腸道功能[10-12]。對患者留置的尿管進行夾閉訓練,幫助膀胱與括約肌功能恢復[13]。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術后進食恢復正常、排氣、留置尿管、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術前肺功能與血氣指標(P>0.05)可比。在術后5d,兩組患者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明顯改善,實驗組患者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69%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3.33%(P<0.05)。本組研究結果與郭春平、周淑芳、紀之玲研究結果相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