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燕
摘要:白菜是我國東北及華北地區冬春季的主要蔬菜,因其品種較多,營養豐富,成為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菜肴,此外,它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在白菜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病蟲害,如何保證白菜的高產豐收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分析白菜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現狀、成災原因以及相關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為廣大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白菜;病蟲害;防治技術
種植實踐過程表明,白菜具有易成活、產量高等特點。但由于病蟲害在白菜生長期間有著不同程度的破壞,直接影響其高產豐收,所以做好白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就成了一項重要任務。只有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才能夠提高白菜的產量和種植戶的經濟收益,本文就白菜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現狀及改進措施進行簡要分析。
1 白菜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1.1 猝倒病
猝倒病是一種因霉菌引起的嚴重病害,常見于各種蔬菜的幼苗上。一般情況下,在發病初期植株莖根部可見一些似水漬的斑點,然后隨病情的發展惡化演變成線狀,最后倒伏在地面上干枯死亡,嚴重影響其成長。
防治技術:針對這種病害,種植戶應當在播種前對土壤進行翻新和晾曬,還要對白菜的種子進行藥物消毒,或者在白菜發病后,及時噴灑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農藥進行治理。
1.2 白菜黑腐病
黑腐病是白菜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病蟲害,因為其不僅發生在幼苗時期,還發生在即將成熟收獲的植株上面。如果不及時進行控制,最后整棵白菜將會枯萎死亡。
防治技術:與猝倒病的治理方法大同小異,也是需要同時對土壤和種子進行處理。在白菜發病初期時可用70%普力克700倍液,或者20%龍克菌500倍液兩種藥物進行噴霧防治。此外,還要注意科學施肥。
1.3 白菜軟腐病
白菜軟腐病見于白菜的不同部位、不同時期,由小斑點狀逐漸發展成油紙狀直至最后軟化、腐爛。此外,在白菜運輸的過程中,如果運輸儲藏方式不合理也會發生軟腐病。
防治技術:這種病蟲害主要受季節、水分和生長地形的影響,常發生在北方降雨量較大時期或者低洼地區,因此在種植白菜的過程中應當避免黏性強、濕性高的土壤。同樣這種防治也分為預防和治理兩個方面:充分對土壤以及種子進行消毒,若發病后及時清除出種植區,然后噴灑噻霉酮或者春雷霉素等藥劑防治。
白菜病蟲害的成災原因與防治技術
1.4 蟲害
白菜的蟲害主要癥狀是菜蛾或者蚜蟲群居在白菜的菜葉上啃食葉肉或吸食汁液,造成葉片干枯,最后死亡。
防治技術:首先應當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及時清理雜草。然后選用以化學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如果發現病蟲需要及時噴藥防治,噴藥時主要噴在葉背和心葉部分,可使用的藥劑有:40%樂果乳劑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4%萬靈液劑1000倍液等。
2 病蟲害的成災原因
隨著白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病蟲害的種類也由少變多,危害日趨嚴重。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2.1 種植單一化
因白菜具有耐寒耐旱的特點,所以成為北方冬春季節農作物種植的首選。一般來講,白菜種植大多數都是在城市郊區或者農村,蔬菜種植的種類比較單一,這就使得白菜在輪作種植方面存在不足。另外,白菜種植土地沒有得到很好的整理與優化,容易使白菜染上與上茬種植物相同的病蟲害。
2.2 管理方式粗放
因白菜種植面積較廣且具有很好的耐旱性,所以在種植的過程中可能得不到及時的灌溉,一般都是在嚴重干旱的情況下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進行澆灌,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病蟲害蔓延,繼而錯過最佳治理期,影響白菜的產量和品質。
2.3 農藥的不合理利用
隨著工業化生產引入農業,濫用農藥使得農產品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農藥使用存在諸多問題,如使用劇毒農藥、隨意增加使用次數、提高用量、使用不符合規定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這給食品安全帶來隱患。另外,農藥的不合理利用會造成農田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農藥殘留等嚴重后果。在白菜發生病蟲害后,許多種植戶無法科學施藥,使得其本身的抗藥性在逐漸增強。對于種植戶本身來講應當自覺加強自身對農業知識的學習或請農業專家進行指導。
3 防治技術的改進措施
3.1 合理耕地施肥
要想白菜優質高產,必須掌握合理的耕地施肥技術。在種植白菜之前,種植戶應當以農家肥為基肥,依據種植面積來確定施肥數量,同時需要添加一定的復合肥。在白菜的連作期需要進行追肥,由于連作期直接影響白菜的產量,所以此階段不可忽視施肥的重要性,應該科學掌握肥料的用量以及施肥方法。到白菜生長的最后階段,需肥量將會有大幅提高,種植戶需要在白菜包心不完全的情況下多施用肥效長、肥力大的肥料,如鉀肥等。合理施肥不僅要求肥料的種類、還包括肥料的用量,太多或太少都會對白菜的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對于田地的壟高要適宜,過高的話會因壟頂干旱造成病毒病,建議以13cm為宜。
3.2 合理選種及種子處理
在對白菜進行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一定的篩選,篩選一些籽粒飽滿、生命力強的種子種植,這項準備工作將會從源頭上直接遏制病蟲害的發生。種植戶在篩選時可借助直徑較小的篩子確保種子的質量。晾曬時,在播種前幾天可將篩選出的種子在陽光下晾曬3天,每天2小時,晾曬完畢后需在陰涼通風處散熱,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3.3 科學合理灌溉
白菜出苗前對土壤的相對濕度要求較高,一般情況下在85%~95%。所以種植戶需要在干旱的季節及時澆水以降低溫度,有利于提高出苗率。若出苗期高溫干旱,則易發病蟲害,在出苗期間需要將土壤濕度保持在80%~90%。在澆水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應該采用小水勤灌的方式,不可大水漫灌,以防澇漬,引起病害。
3.4 使用環境友好型農藥
當今社會,保護環境成為國家大力提倡奉行的基本國策,社會各項工作的進行均將其放在首位,白菜病蟲害防治工作也不例外。近年來,國家已經明確禁止對磷化鋁、溴甲烷等藥劑的生產使用。在這種情況下,環境友好型農藥因其環境污染小,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優點應運而生。國內農藥開發加工領域也將“水性、粒狀、緩釋”這一原則作為生產藥劑的首要標準。
3.5 做好病蟲害的監測
為更好地開展白菜病蟲害的防控工作,還需要相關部門提供技術人員的指導。選擇配備好技術人員之后,提前選取示范區進行技術監測,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同時要對種植戶進行專業指導,必要時可將病蟲害形成的原因、解決措施和有關政策印刷成冊進行下發,增強其對農業知識的掌握。此外還需要加強對周邊地區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提高測報工作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以防“連片成災”。
4 結語
對于白菜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需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對土壤和種子的管理,培育健壯植株,并結合使用科學的農業措施和先進的生物防治技術,將因病蟲害導致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本文列舉了常見的白菜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希望能夠對廣大種植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白國梁.靖邊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72-73.
[2]? 穆洪海.配方施肥對白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6,(04).
(作者單位: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