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倫全
【摘要】:元素及其化合物在高中化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特點,隨后介紹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給高中化學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 元素及其化合物 教學策略
1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特點
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中H、C、N、0、Na、Mg、A1、Si、S、Cl、Fe、Cu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點都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在高中化學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比較散亂,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整合歸納,應用一些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在對元素及其化合物進行教學時,應該對教材中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進行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元素的原子結構,相應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各種物質的性質用途制備方法等,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各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關系,把散亂的知識點匯聚成知識網絡,減少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負擔,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金屬鈉及其化合物時可以引導學生做如下的知識總結。
2高中化學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策略淺析
2.1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準確把握知識深度
針對新課程標準中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所提出的要求,對相關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進行了合理的編排,但是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卻沒有系統地編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生產與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質上。這就需要教師對《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進行全面的理解,從而對教材中的重點以及難點進行全面地掌握。
比如,必修1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目標為知識的教學認知性,層次比較低,在組織教學時,教師應該從學校以及學生本身情況入手,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地設置,使學生可以明確學習目標,同時也能方便教師對教學過程與策略作出相應的調整,避免教學中的盲目性。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體會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思路。
2.2利用實驗探究活動,培養科學素養與方法
在高中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教學中,要想讓學生自身形成一定的物質概念,就必須從物質結構及性質角度上出發,但是,對于化學性質而言,必須通過一定的化學實驗才能讓學生進行理解與掌握。隨著我國教學制度的不斷改革,在新課程理念中要求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而教師則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改變以往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可以主動加入到學習過程中,從而養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精神,重視對實際問題的有效解決。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實驗探究屬于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新課程也針對該內容設置了非常多的探究實驗活動,而實驗現象與結論是以表格或者是問題等形式體現出來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教材中涉及的“活動與探究”及“觀察與思考”等進行充分的利用,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對探究實驗進行合理的設計,在此基礎上開展高效的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形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分析現象以及結論歸納的學習過程,主動獲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對探究方法的科學性進行全面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方法與科學素養。
2.3聯系實際生活,設計真實情景
在以往的課程教學中,物質性質及用途的教學通常都是直接講解,這種學習方法經常會讓學生感到無聊枯燥,很難提起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發現自己身邊存在的物質,使物質性質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現象之間實現有效地聯系結合,從而對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將其存在的社會應用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在實際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主動使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實現有效的連接,在此基礎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將化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并針對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化學問題進行合理解決,從而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
比如,在對SO2進行教學時,在教學設計中可以從酸雨入手,通過資料圖片讓學生產生疑問:二氧化硫是如何形成酸雨中的硫酸的?這樣就能對SO2的還原性進行理解。
2.4整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實現知識的系統化與網絡化
在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學生經常會產生畏難情緒,主要是因為高中階段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與混亂性,學生很難找出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存在的聯系與變化規律。
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化學概念、理論知識學習的指導方面,在相關內容學習中,應該將物質分類思想、氧化還原反應以及離子反應的知識充分體現出來,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合理轉變。在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每一專題學習之后,教師應該逐漸引導學生將知識按照一定關系進行歸納與總理,使原本比較分散的知識轉變為相互聯系的整體,最終形成系統化與結構化的知識網絡,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進行全面地掌握,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結語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從而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點及其聯系,隨后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網絡對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歸納。通過一些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新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認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6)
【2】符傳勝.高中化學答題技巧及策略探討[J].中學生數理化(學習研究),2017(4):46-46.
【3】李年化.依托生活化的化學教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