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雷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蓬勃發展,重工業產業發展迅速,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環境污染、生態多樣性破壞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家對環境污染治理方面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關乎全世界人民生活的長治久安,筆者作為大二學生,對生態多樣性的研究及其環境治理問題作出詳細論述,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獻計獻策。
關鍵詞:生態多樣性,污染,環境治理,可持續發展
前言:
經濟發展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全球氣候變暖,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已十分嚴峻,若不能及時解決上述問題,全球生態系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只有維持生態多樣性平衡,致力于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才能使人類社會和諧美好地發展,才能夠真正落實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1.生物多態性的概念及生態多樣性研究的意義
1.1生物多態性的概念
生物多態性是指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通俗來講生物多態性就是來反映一個地方物種種類和數量的豐富程度,生物多樣性越高,生態環境越好;反之,則越差。它逐漸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評判標準。
1.2生態多態性研究的意義
生態多態性研究直接關乎到人類的根本利益,人類的吃、穿、住、行都由生態多樣性所決定,它所帶來的價值有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直接價值包括工、農業生產,醫學,材料生產等方面,良好的生態多樣性能提升人類的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能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給人以一種視覺享受和精神享受;間接價值是指其具有生態環境凈化功能,能豐富社會環境資源,其價值往往是長久并持續性產生的,它所帶來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潛力不可估量。總之,生態多態性事關國家長久發展,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評判標準,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若生態多態性持續降低,必將給我們帶來各方面的巨大風險,各種價值形式將會消失,地球家園也將會面臨滅絕的威脅!
2.我國生態多樣性概況及現狀分析
2.1我國生態多樣性概況
我國國產面積寬闊,生態多樣性豐富,據數據顯示,我國脊椎動物6266種,其中獸類約500種,鳥類約1258種,爬行類約376種,兩棲類約284種,魚類約3862種,約占世界脊椎動物種類的十分之一;我國高等植物約有32800種,居世界第三。我國南北方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也是生態多樣性豐富的主要原因。在南方地區,空氣濕潤,土壤含氧量高,植被豐富,原始森林眾多,造就了豐富的動植物種類;在北方地區,氣候干燥,溫差變化較大,利于一些嗜冷,嗜干燥生物的生存,例如一些中草藥利于在北方的環境中生長。總之,我國在世界有著豐富資源,各種生物多態性都十分豐富!
2.2我國生態多樣性現狀分析
毋庸置疑,我國生態多樣性非常豐富,但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人們漸漸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我國瀕危動植物數量逐年遞減,樹木砍伐嚴重,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其覆蓋量較改革開放前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左右。[17]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環境問題逐漸被黨和國家所重視,黨和政府下定決心花大力氣整治環境污染問題,我國環境污染情況有所控制,生態多樣性有所提升,但我們的治理還任總道遠,并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還需要我們全民族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為我國生態多樣性治理和環境保護而奮斗終生![18-20]
3.我國生態多樣性破壞的原因
3.1資源不合理的分配與使用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各種生物資源生產量巨大,過度地生產導致供大于需,各種資源使用分配不合理,導致大量資源被浪費,雖然這樣加大了經濟流通的速度與社會發展的步伐,但這往往不能對國家的發展注入長久而有力的引擎,只有抓住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來源才能社會長久而持續的向前發展。
3.2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21世紀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這一問題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許多島嶼森林植被將被水覆蓋,數以億計生物會失去棲息的家園,動植物種類呈直線性降低,生態多樣性被嚴重破壞。
3.3人類意識形式的缺乏
人類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十分欠缺,過度浪費水資源,大量揮霍生活用紙,對海產品的過度捕撈,對“冬蟲夏草”等真菌的過度開采等問題已十分嚴重,人類只為了自身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類已經對自己行為遭受巨大的惡果,如今生態多樣性破壞,這種意識形式的缺乏使各種資源持續減少,人類正面臨巨大的生存環境壓力。
3.4智能工業化的不斷發展
智能工業是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但由此帶來的卻是,汽車的大量增加,重工業企業的不斷產生,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等這些問題使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廢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對生物多樣性帶來致命性的破壞。
3.5外來物種的侵入
各種的外來物種,如鱷龜等對我國生態鏈造成嚴重的破壞,導致一些生物體被攻擊,外來物種的大量增加使我國生態的整個大環境都被破壞。
4.生物多態性保護的策略
1).從意識形式根本上解決人類對環境保護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視程度,加強教育宣傳和思想指導,只有讓人們清楚地球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家園,只有在意識上認真地去對待生活中點點滴滴,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才能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大家園。
2).國家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嚴懲對環境破壞和污染者,對違法犯罪行為嚴懲不貸,不僅要人們樹立道德意識,還要使人們樹立法律意識,要讓所有人清楚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是違法犯罪。[26]
3).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一些瀕危動植物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采用人工育種的方法對一些面臨滅絕的生物進行人工繁殖。并且將所有稀有動物全都列入國家保護動物的名單中,禁止任何人非法打獵和摘采。并且適當擴大保護區的規模,將一些植被豐富區域建立為自然保護區,禁止非法開采資源。[27-28]
5.各種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層面的分析和指導
5.1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自20世紀末期以來,環境問題開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在聯合國的領頭下,世界各國逐步達到共識,對各國氣候問題簽訂合約書,各國應無條件地對本國氣候變化,治理情況和核心技術無條件地與全世界共享,以促進各國相互借鑒和學習。氣候問題并非平白無故而產生的,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因素密切相關聯,例如一些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工業革命時期重工業的迅猛發展所帶來的結果。雖然導致全球氣溫變暖問題的原因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但人類已經基本達成共識,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有90%的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且聯合國在2013年9月公布的第五次年度氣候變化評估報告(AR5)中也闡明了“由于人類頻繁活動所導致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達到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地球冰川將會大面積融化,70%的陸地將會成為一片汪洋!
5.2水污染問題
水污染的治理也是一項復雜和困難的項目,我們必須將綜合治理和防治相結合才能有效解決污染問題。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方式是進行技術革新,建立污水處理廠,采用生物技術進行過濾污水源,這僅僅是從外部層面進行治理,而往往忽略了對水體本身內部因素的考慮,對水的源頭防治考慮欠佳,如果源頭出了問題,任何技術層面將無濟于事。
6.總結
生態多樣性和環境治理問題事關國家人民福祉,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向全球氣候變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問題永久宣戰,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始終牢記,青山綠水才是金山銀山,環境保護才是社會經濟發展最強有力的力量引擎。
參考文獻:
[1]? 李仕兵,趙定濤.環境污染約束條件下經濟可持續發展內生增長模型[J].預測.2008(01):09-11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西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