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瓊 謝君
【摘? 要】當前時代,信息交錯且紛雜,對孩子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學校的教育教學,更要注意家庭的教養,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將對孩子的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高危兒來講,更是如此。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是高危兒成長中必須具備的能力,不同家庭教養方式必然會對高危兒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育產生不同影響。本文對家庭教養對高危兒的重要性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對不同家庭教養方式對高危兒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發育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對我國高危兒的家庭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家庭教養;高危兒;社交能力;社會適應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242-02
前言: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高危兒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對高危兒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發育的情況,家庭教養的重要性也不斷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高危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其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新時代,對高危兒的教育和教養的方式和重點如果不順應歷史的變革發生變化,就難以將高危兒培養成真正的具有獨立意義的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難以幫助高危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基于此,不同家庭教養方式對高危兒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發育的影響探析勢在必行。
一、家庭教養對高危兒的重要性
高危兒泛指一類具有導致腦發育障礙高危因素的小兒特殊群體,絕大多數高危兒均能夠完全健康的成長、發育,部分高危兒視疾病嚴重程度可能有運動障礙、智力低下、語言障礙、多動、學習困難、自閉、行為異常等后遺癥,嚴重影響著他們的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家庭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子女的日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傾向,父母通過具體的教養行為及態度,向幼兒傳達父母對生活的態度、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等〔1〕。
高危兒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獨特性,很容易讓他們具備著與他人不同的心理特點,很容易存在程度不同的外顯或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例如依賴、應付、攻擊、退縮、焦慮、抑郁、孤僻、自卑、脆弱、嫉妒、疲倦等等。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高危兒的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育,不利于高危兒的健康成長。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對于高危兒來講,最好的教育方式無異于就是家庭教育。人的一生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個人在最初階段接受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高危兒的學習與成長發生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孩子會成為什么樣子,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主要取決于父母。所以,為了避免因為家庭教養方式的失誤而導致的慘案的發生,人們要意識到家庭教養對高危兒的重要性,對高危兒進行采取正確的家庭教養方式,促使高危兒健康發展〔2〕。
二、不同家庭教養方式對高危兒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發育的影響
家庭是提供給孩子最初的社會關系、行為和角色的榜樣和價值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對于高危兒來說,他們對他人的認識和社會關系的理解也來自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就像蓋大樓,地基越深,樓就能蓋的越高。家庭成員要選擇正確的教養方式,通過各自的選擇和行為,持續不斷的向高危兒傳遞社會準則和被社會接納的方法。在現在社會的大多數家庭中,普遍存在著三種家庭教養方式,分別是民主型、權威型、放縱型。
民主型教養方式,父母與孩子在家庭中處于一個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并給孩子以積極正確的指導。父母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對孩子處處提出嚴格要求;既關注孩子的一舉-動,又積極鼓勵孩子自主,激勵孩子去做喜歡而又力所能及的事〔3〕。這是一種理性且民主的教養方式,也是對孩子最有利的一種教養方式。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使高危兒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會比較樂觀、積極、活潑、快樂,他們通常有著很強的自信和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躍。這樣的教養方式有利于高危兒社交能力的提高,讓高危兒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很高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權威型教養方式,這類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表現為過分支配,孩子的一切均由父母來控制,對兒童的生活和學習采取了獨斷的方式,忽視了兒童也是有思想的個體的因素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對孩子要求嚴厲,又在情感上排斥,并且對兒童的需要缺乏反應性〔3〕。這種教養方式的高危兒容易形成消極、自卑、被動、依賴、服從、懦弱,不誠實,對壓力很敏感,對他們的所處的環境也毫無控制,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成長在這種教育環境下的高危兒在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缺乏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放縱型教養方式,該類型的家長對孩子則表現出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讓孩子隨心所欲,對孩子的教育甚至達到失控狀態。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幼兒往往情緒不穩定,自私自利,自傲或自卑,能力低下,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容易形成依賴、懦弱、自卑的性格。當幼兒長大后面臨迥然不同的社會競爭時,則會無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和獨立性。成長在這種教育環境下的高危兒的社交能力可見一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也相對較弱〔5〕。
結論:家庭教養方式對高危兒的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的發育具有著特殊的影響力。對于高危兒的家庭教養方式,家長要時刻保持緊張狀態,要對高危兒給予更多的愛和關懷的同時,還要控制高危兒的不良行為,及時聽取孩子的想法,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心態和情緒面對高危兒,向高危兒傳遞更多的社會準則和被社會接納的方法,促進高危兒社交能力及社會適應的發育。
參考文獻
[1]孫曉雪.誰更有可能受到欺凌:窮孩子還是富孩子——家庭教養方式的中介作用[J].基礎教育,2020,17(01):26-33.
[2]曾碧,馬驪.家庭教養方式對自閉癥兒童社會技能和自我意識的影響[J].綏化學院學報,2020,40(01):77-80.
[3]賀曉旭,朱瑞,陳更娟.自閉癥兒童家長教養方式干預個案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0,40(01):93-96.
[4]王鵬,杜愛玲,郭正軍,楊淑珍,楊世昌.抑郁癥與兒童期忽視、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9,46(23):4281-4284+4288.
[5]李想想.淺論家庭教育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優化策略[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3):149-151.
作者簡介:
杜永瓊(1985-),女 ,四川宜賓,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兒童營養,高危兒。